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困境与对策研究?(2)
3.2强化政策落实,知晓用好政策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结合产业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健全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定向招录和事业单位优先招聘比例。实行激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政策,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实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把未就业的纳入就业见习、技能培训等就业准备活动之中,对有特殊困难的实行全程就业服务。同时对学校体育工作做出重要部署,提出“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中发[2007]7号)颁布以来,党中央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的重要而明确的要求,必将对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和做好体育专业学生的就业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为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教育部副部长郝平提出:要加强普通高校体育学类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以省(区、市)为单位,重点培养体育学科骨干教师、体育名师。制订体育教师从业运动技能标准。实施兼职体育教师专项培训制度,用3年时间提高20多万名兼职教师教学和运动技能,普遍提高专业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授不同运动项目的能力。督促各地制定体育教师配备的规定,制订规划,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大体育教师补充力度,力争到2020年全国中小学配齐体育教师[4]。
北京市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解决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结构性短缺问题,出台了《北京市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计划用3年的时间招聘1 000名中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促进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5]。北京市人力社保局从今年开始将基层公务员招聘岗位面向应届毕业生开放,以及为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发放求职补贴等。
可以说,各级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十分重视,学校应认真贯彻和落实有关政策,帮助毕业生知晓和用好政策。
3.3注重观念引导,提升就业指导服务质量
就业指导和服务对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具有重要作用,这是学校的基本职责和主要任务。要积极鼓励学生树立“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择业观,引导毕业生合理调整就业期望,进一步把个人价值追求与实现“中国梦”紧密结合起来,主动到国家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6]。积极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参加考研,提高学历层次,加强对教师资格证、体育技能等级证书,以及对公务员、公安、武警、村官招聘考试的辅导和培训。充分发挥校园市场主渠道作用,确保招聘活动场次和岗位数量进一步增长。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运用“全国大学生就业信息服务一体化系统”及学生喜闻乐见的信息发布方式,突出就业指导个性化,使就业指导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管用、有效,推进毕业生求职信息和用人单位需求信息及时有效共享。
3.4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创业能力
调查显示,体育专业毕业生认为创业遇到的主要困难依次为创业团队不成熟、缺少足够的创业资金、创业政策的扶持力度不够、缺少社会资源、创业氛围不浓厚、缺少好的创业项目、缺少创业者品质、缺少创业能力和创业意识不强烈等。
为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政府购买基层公共管理和社会服务岗位更多用于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2014年初北京市教委下发了《关于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中小学生课外活动计划的通知》,要求北京市的小学和初中生每周至少有3天在下午3点半到5点期间,开展体育、文艺、科普等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所有活动支出均由政府买单,政府财政将投入资金约5亿元,按照义务教育阶段实际在校生人数,城区生均每年400元,远郊区县生均每年500元标准将经费拨至各区县使用,覆盖全市近百万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生[7]。国家体育总局也实施了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建设方案,鼓励各省市依托学校、体校(含业余体校)、体育场馆、单项体育协会、社区等单位,使用体育彩票公益金建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国家体育总局对于国家级俱乐部予以配套资金支持。截至2013 年底,全国范围内共建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达4 518个。培养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院校可以有计划地组织体育专业的大学生通过教育实习和教育见习的形式参与“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鼓励有创业意愿的体育专业毕业生投身到“中小学课外活动计划”中,现在有了政府政策的扶持,有了资金的支持,应该说体育专业大学生在全民健身领域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作用是大有可为的。
3.5加强就业反馈,促进人才培养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养质量的综合反映和重要标志,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和社会声誉。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根本出路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优化专业结构,促进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衔接。学校要认真建立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将就业质量情况作为招生计划安排、学科专业调整、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的重要参考,以完善就业与招生、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
总之,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是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系到每个学生的前途未来,也关系到我国社会人力资源的分配、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事关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具体体现。研究体育专业大学生就业对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的质量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你愿意当体育老师吗[N].中国体育报,20121212(A6).
[2]阎守扶,张蕴琨.我国高等院校近10年来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研究文献回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3):266272.
[3]邢璐.学校品牌助学生就业 [N].中国体育报,20130627(A6).
[4]郝平.切实强化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N].中国教育报,20131214(A1).
[5]京教人[2013]7号 北京市公开招聘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三年行动计划(2013—2015年)[S].20130403.
[6]柴葳.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N].中国教育报,20131207(A1).
[7]张灵.政府买单送中小学生课外活动[N].京华时报,20140121(A1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