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对大学生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及身体形象的跟踪研究
摘要:对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和身体形象的变化及其性别不同进行2年的定量跟踪调查,以期分析现行大学体育教育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为此,对121名大学生的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和身体形象,分别在大学一年级体育教育开始时和大学二年级体育教育结束时的2年期间进行重复测试。结果发现在大学体育教育作用下,男生的身体活动量、男女生运动身体素质分数和外表态度均有显著提高。但是,男女生的健康身体素质呈显著下降趋势,且女生没有改善较低的身体锻练活动量。研究旨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终身锻炼习惯的大学体育教育的改革。
关键词: 体育锻炼、健康身体素质、运动身体素质、外表评价
中图分类号: G 807文章编号:1009783X(2014)05041703文献标志码: A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TY024)。
健康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缺少身体活动的不良生活方式在经济发达国家是国民疾病与死亡的主要原因[1]。例如,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2010年数据显示,心血管疾病、癌症和慢性呼吸系统等生活方式有关的疾病是美国人死亡的3个主要原因。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国民的身体活动在经济与日常生活中日益减少,与一些经济发达国家类似的“文明病”急剧上升,如高血压、糖尿病和脑血管病。2007年《中国医疗卫生发展报告No.3》显示我国有1.8亿高血压患者,并由此引起的脑血管病是国民死亡的头号原因[2]。最近的研究表明,缺乏体育活动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相应地有规律的身体锻炼可以降低升高的血压、控制血糖水平和降低体重,从而改善心脏功能,增加脑血流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3]。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促进学生参加身体锻炼,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以达到身体健康。不仅如此,大学体育教育还肩负着促进学生养成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任务,然而,现实与目标有很大差距。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在2000年对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现状,在全国范围为做了一个较为系统的调查,结果发现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强度和时间不足,中学生和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的趋势是年级越高参加的频率越低[4]。最近,宋逸等对2010年全国青少年体育锻炼行为现状的调查,也发现学生体育锻炼的频率从小学到高中呈显著下降趋势[5]。这种趋势给发展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带来了困难与挑战。
在促进青少年体育锻炼习惯方面,西方发达国家时常把体育锻炼和身体形象联系起来。例如,美国学者Hausenblas等在对100余篇已发表的有关身体形象论文数据进行元分析后,发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学生对自身外表的认知较肯定,自信心较高,而反之亦然[6]。同时,国内的学者也开始探索运用锻炼心理学中身体形象的概念与理论,分析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身体锻炼发展的内部因素[78]。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运用跟踪调查设计,来定量分析大学生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及其有关的身体形象在二年大学体育教育期间的变化,以期为大学体育教学更好地服务于促进学生健康和终身体育锻炼习惯提供参考。先前的有关学生体育锻炼的研究忽略了跟踪调查法,采用同时抽取不同年级学生样本来反映发展趋势。根据运动发展的理论,跟踪调查因其对同一群体在较长时间间隔后进行重复测量,故能较准确地反映体育活动参与和身体素质的发展情况[9]。考虑到男生、女生的身心差异,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和身体形象的性别不同也在本文中被分析考量。
1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大城市高校150名健康新生,参加2年的跟踪调查,其中完成所有测试的学生为121人(年龄17~20岁,男生48人,女73人)。其余没有完成测试或转学的学生从研究中剔除。所有研究参与者没有先前的身体锻炼量表和身体形象量表的测试经历,并自愿参加本研究的测试。
1.2研究过程
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中文版、《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多维身体自我关联量表》(MBSRQ)中文版,分别测量大学生身体锻炼、身体素质和身体形象。上述测试首先被实施在大学生入学的第一学期,作为前测结果。2年体育教育课程结束之时,对每个被试进行同样的测试,作为后测试。学生的学号被使用来追踪二次测试的一致性。
1.3身体锻炼测量
使用《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短表的中文版测量每个研究对象一周的身体活动量,并以此来评价学生的身体锻炼水平。《国际身体活动量表》(IPAQ)是在世界范围内广为不同文化和国度使用的可靠、有效测量身体活动量的方法[10]。该量表首先收集每个学生在过去7 d中的身体活动信息,然后根据各种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的不同权重,来计算工作代谢当量(MET);因此,加权后的一周工作代谢当量(MET)时间能够较准确地估计身体锻炼水平或身体活动量,其计算公式如下:
MET (min/周) =走路MET(min/周)+中等身体活动MET(min/周) +剧烈身体活动MET(min/周)
其加权方法如下:
走路MET(min/周)=3.3×每天走路时间(min)×走路时间(d)
中等身体活动MET(min/周)=4.0×每天中等强度活动时间(min)×中等强度活动时间(d)
剧烈身体活动MET(min/周)=8.0×每天剧烈活动时间(min)×剧烈活动时间(d)
在量表中, 剧烈身体活动是指付出很大努力,呼吸比正常快得多的活动,例如快跑、球赛、健身操、力量训练、快速骑车等活动;而中等强度活动则指付出一些努力,呼吸比正常较快的活动,例如慢跑、搬运物品、中速骑车、乒乓球等活动。
1.4身体素质测量
本研究采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07年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中的4项身体素质测试指标,包括1 000 m跑(男)或800 m跑(女)、50 m跑、立定跳远、体前屈。选择该4项指标的原因是为了较为全面评价身体素质,把国际上通用的与健康有关的指标如耐力(1 000 m或800 m)和柔韧性(体前屈),以及与运动有关的指标如速度(50 m)和爆发力(立定跳远)分类分析。每项测试的结果根据《标准》转换成标准分数。与健康有关的身体素质用耐力和柔韧性指标分数之和来表示,而与运动有关的身体素质则以速度和爆发力指标分数之和为代表。
1.5身体形象测量
身体形象涉及到个体对自身外表的认知。为了准确地了解学生身体形象,本研究采用了锻炼心理学界享有盛誉的“多维身体自我关联量表”(Multidimensional BodySelf Relations Questionnaire)的中文版[7,11]。“多维身体自我关联量表”是一个旨在测量个体对外表、身体素质、健康、体重等的自我评价与认识的问卷,它包括10个维度共69项问题。根据本研究的目的,选择了与身体形象的认知最直接的外表评价(效度=0 .88,信度=0.91)和外表态度(效度=0.85,信度=0.90),其他维度因为与本课题无直接关系而剔除。外表评价反映了个体对身体是否有吸引力、是否满意外貌的自我评价,而外表态度则测量对自己外表和打扮的关注程度。这2个维度是决定身体形象的直接要素。
1.6统计分析
本研究共测量一周工作代谢当量(MET min/周)、健康身体素质分数、运动身体素质分数、外表评价分数、外表态度分数等5个自变量。其中工作代谢当量反映身体锻炼活动量,健康与运动身体素质分数表示身体素质水平,外表评价与态度分数则是估计自我身体形象的认知程度。大学体育教育对上述自变量的作用,用前测结果和后测结果的比较来显示。同时,把性别作为另一个因变量,以了解男女生在身体锻炼、身体素质、身体形象上的不同特点。因此,本研究采用的主要统计方法是2(性别:男生与女生)×2(测试时间:前测与后测)双因素重复测试的方差分析(ANOVA)。所有分析使用SigmaPlot 11统计软件包,统计分析的显着性定在α=0.0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