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武术博物馆资源课程开发研究(2)
31第一阶段:参观前阶段
目的:激发参观兴趣,选择或调整课程方案。
策略:在学校集体参观预约时,邀请带队教师事前参观,或电话商定教育方案(或挑选课程方案或调整已有课程方案)。利用登陆中国武术博物馆网站或发放参观教材,请带队教师指导学生浏览中国武术博物馆资源及主题内容,组织学生通过中国武术博物馆网站咨询窗口上传各自需要。
32第二阶段:参观阶段
目的:提高武术的认知,丰富武术的体验,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课程资源与开发:利用拳械厅、历史厅以及立体影院认知武术,利用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区域体验武术,利用临展厅武术名人与事迹的“名人效应”造梦。
321第一层次观众:小学生
第一,认知特点。小学生认知特点属于皮亚杰所定位的具体运算阶段,主要信息来自视觉,言语听觉发展较快,思维水平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其教育要以直观感知与体验为主,要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和多样化教学形式作为保障。
第二,预期目标。(1)知道武术基本礼仪;(2)说出5种代表性武术器械;(3)知晓相关武术历史知识;(4)实践体验武术文化。
第三,课程设计与开发。
(1)礼仪教育。结合武魂柱讲解武术抱拳礼动作规范与寓意。
(2)兵器认知。利用拳械厅实物陈列帮助学生认知石锁、暗器、刀、枪、剑和棍等器械,在参观前告知学生着重武术器械“形状、用途、年代”的关注点,在拳械厅参观后通过游戏促进学生对器械与年代的认知。例如,拼图比赛游戏,把几种器械拼图打碎,让学生分组拼图并报告器械名称;器械对对碰游戏,在大屏幕上置放若干不同时代的器械,让学生把同一时代的器械进行配对等。
(3)武术历史。利用立体影院资源,了解中国武术发展的历史阶段。利用历史厅资源,通过故事讲解及短片影视播放,让学生了解“干将莫邪铸剑”、“闻鸡起舞”(幻影成像)、“十三僧棍救唐王”等英雄故事,以提示及提问的方式组织学生讨论这些英雄人物的共同特点,激发英雄梦想。
(4)体验互动。利用“桩上飞步”体验与感知武术平衡训练,利用“眼疾手快”体验武术“眼观六路”的协调与灵敏,利用“飞檐走壁”体验武术轻功的美妙境界。
322第二层次观众:初中学生
第一,认知特点。中学生的思维已经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为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由“经验型”转向“理论型”,能够有意识地把所学内容进行分析综合,能够全面迅速地从本质上发现矛盾的焦点,其教育要给中学生必要的时间讨论与分析。
第二,预期目标。(1)理解武术基本礼仪;(2)说出4种代表性兵器的典型用法;(3)知晓武术历史大致脉络;(4)实践体验武术文化。
第三,课程设计与开发。
(1)礼仪教育。理解抱拳礼是武术人尊重他人、谦卑有礼、结交朋友的象征,了解武术人“站如松”、“坐如钟”、“行如风”身体仪态。
(2)兵器认知。利用拳械厅影像资源,通过实物观看的真实感、视频观赏优秀武术运动员器械演练的艺术性及讲解员启发式讲解组织学生讨论4种器械形制与用法,模仿4种器械典型用法的动作。
(3)武术历史。利用故事讲解让学生了解蚩尤之战、镖局文化,利用影视短片播放强化习武爱国动力,利用立体影院资源了解中国武术发展的大致历史脉络。
(4)体验互动。利用“桩上飞步”体验3-5种提高平衡能力的武术动作,利用“虚拟搏击”学会2-3种拳脚攻防动作,利用“拳派手法”知晓3-5种手型,利用“听声辩位”体验武术人“耳听八方”的身心状态。
323第三层次观众:高中学生
第一,认知特点。高中生认知基本达到成人水平,其精力旺盛、思想敏锐、能言善辩、能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等特征,应培养其观察力、刺激其想象力、诱发其创新力。
第二,预期目标。(1)领会武术礼仪精神;(2)说出4种代表性兵器的运动风格;(3)理解武术历史发展;(4)实践体验武术文化。
第三,课程设计与开发。
(1)礼仪教育。启发学生思考武术礼仪背后武术人对精气神的追求。
(2)兵器认知。通过实物观看的真实感、视频观赏优秀武术运动员器械演练的艺术性、讲解员启发式讲解组织学生讨论武术器械的运动风格;启发学生整理每种器械重要使用人,如以棍作为器械的历史人物有少林僧侣、赵匡胤、李小龙等。
(3)武术历史。利用“射礼文化、青铜剑产生、汉化石砖、曹丕论剑、武状元匾、著书立说、民国武术馆、八十年代武术挖掘与整理”等故事讲解以及立体影院短片,了解武术的历史与文化传承,组织讨论中国武术的历史命运和当代发展;从“燕青打擂”图片讲解传统武术的比试“点到即止”方式,启发学生讨论武术人的武德修养。
(4)体验互动。利用“桩上飞步”、“眼疾手快”检验平衡性和协调性,利用“神拳无敌”学会拳击方法,利用“内功大比拼”、“听声辩位”体验集中注意力的身心表现、学会集中注意力的方法。
33参观后阶段
目的:初步形成了解武术、锻炼武术的兴趣,武术成为关注点之一。
策略:以《中国武术博物馆参观评价表》及时反馈参观心得,通过《武术学习单》将中国武术博物馆课程教育“带回家”。
课程设计与开发:编制有2部分内容组成的《中国武术博物馆参观评价表》,一是小学生填写1-2个最满意和最不满意的地方,初中生和高中生填写参观内容与他们心目中武术的区别,二是青少年参观中国武术博物馆后武术文化认知情况调查问卷;随着中国武术博物馆数据化建设,将在数字化多媒体互动区研制收集学生柔韧性、协调性、力量性数据的采集系统,并在大数据中建立学生武术健康模式,最终使学生在体验互动后得到一张武术健康状态表,以及提高各自武术健康水平的《武术学习单》,而将中国武术博物馆课程学习活动带回家。同时,中国武术博物馆也即时更新网络课程资源及互动平台,使学生在家就能随时了解武术博物馆最新课程动态并能及时进行学习反馈,接受指导。
4结语
中国武术博物馆是展示武术历史与文化的专题性场馆,也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教育基地。在馆藏资源课程开发与利用的实践中,我们将中国武术博物馆课程分为“参观前、参观中、参观后”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与带队教师进行充分沟通,为学生参观中国武术博物馆做好准备工作;在第二阶段根据青少年不同认知特点,设定了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的预期目标、课程板块;在第三阶段以《中国武术博物馆参观评价表》收集完善课程设计的信息、反馈课程教育效果,同时计划以《武术学习单》反馈学生武术健康水平以及个性化的学习单,延伸中国武术博物馆课程教育。在多年实践基础上,初步形成“3阶段+3层次+2群体”的中国武术博物馆资源课程开发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0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R〕.2001
〔3〕马云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进程、特征分析与推进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9(4):3-9
〔4〕甄朔南世界博物馆发展趋势甄朔南博物馆学文集〔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175-183
〔5〕孙艳萍新博物馆学展示观对博物馆展示设计理念的影响〔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54
〔6〕孟庆金现代博物馆功能演变研究〔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109
〔7〕刘婉珍二十一世纪美术馆与中小学校的合作
〔J〕美育,1999(107):26-31
〔8〕王宏钧中国博物馆学基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12
〔9〕朱耀明,张美珍博物馆参观活动单设计之评量项R研究〔J〕科技博物,2006(3):23-44
〔10〕宋娴,忻歌,鲍其泂 欧洲博物馆教育项目策划的特点分析〔J〕 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7):25-29
〔11〕吴镝 美国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对接融合〔J〕 当代教育论坛,2011(5):125-127
〔12〕许立红,高源 美国博物馆学校案例解析及运行特点初探〔J〕 教育与教学研究,2010(6):38-40
〔13〕T胡森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1990:670
〔14〕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11
〔15〕毕然面向学校拓展博物馆教育管理的探索〔J〕成功(教育),2010(6):212(下转第14页)
〔16〕杨丹丹论博物馆教育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以首都博物馆青少年教育活动为例〔J〕中国博物馆,2010(1):71-73
〔17〕余文森,吴刚平,刘良华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31-32
〔18〕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17
〔19〕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1):84-88
〔20〕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2012: 13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蒋老师联系QQ:
刘老师联系QQ: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校园英语》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科技风》半月刊 省级 科技类优秀期刊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半月刊 北大核心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体育文化导刊》月刊 体育类双核心期刊
- 《机械研究与应用》双月刊 省级 机械应用类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中国医药指南》 旬刊 国家级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教育发展研究》 半月刊 双核心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