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微电影的现状及发展建议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8-20 11:20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高凯
分享到:

 

  2011年,中国内地电影票房突破130亿元人民币。而当年中国电影的另外一个热点,便是微电影。这一年,各类微电影不断涌现,其受关注度也大幅度提升。今年年初以来,微电影的热度有增无减,并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微电影的概念界定模糊
 
  目前为止,无论业界还是学界,对微电影还没有一个确切、完整的定义,对微电影的片长也无固定的标准。现在大大小小的微电影节或者微电影征集活动的标准也形形色色、参差不齐。如“中国国际微电影节”要求片子的时长必须限定在30分钟之内,而“网易微电影节”征集的作品则要求片长不得超过10分钟,“达人秀微电影”征集的长度则是在2~7分钟。可见,关于“微”的尺度和标准是欠缺的。
 
  一些主流媒体将微电影定义为:专门在各种新媒体平台上播放、适合在移动状态下观看、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微时(30~3000秒)、微周期制作(1~7天或数周)和微规模投资(几千元~数十万元/部)的视频短片。然而,笔者认为这样的定义显然是一种“事后追认”的说法,看似对微电影的判定有了一定的标准,但仔细看来,每一个“微特征”又实在经不起推敲且欠缺严谨性、科学性。30秒和3000秒、几天和数周、几千元和数十万元,这几项定义的限定范围悬殊着实太大。关于微电影的定义还是有待进一步探讨的。
 
  微电影之历史追溯
 
  很多人都认为微电影是新鲜事物,也有论者说,微电影的最初尝试可追溯到2001年,宝马北美公司集结8位优秀导演推出8部具有鲜明个人风格和创新性的电影短片;而当年伍仕贤导演打造的片长11分钟的影片《车四十四》则可以看作是国内微电影的最初火种;2010年末,凯迪拉克《一触即发》开始让微电影的风暴真正“一触即发”。笔者认为微电影的提法虽然很新潮,但是就其具体操作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新鲜事物。
 
  纵观世界电影发展历史,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大门》《水浇园丁》《火车进站》这些不就是“微时”“微周期制作”“微规模投资”的电影么?只是到后来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影越来越长了。如美国电影巨匠格里菲斯拍摄的《党同伐异》长达2个多小时,其后来的《一个国家的诞生》更是长达3个多小时。这么长时间的影片即使到了今天也为数不多。
 
  很多影视系的学生或者影视爱好者一开始就是从拍摄视频短片起步的,只是并未上升到微电影的层面罢了。另外,追溯中国电影史,以集锦片《联华交响曲》为例,此片创作于1937年,是由联华影业公司集结旗下人员打造的8个电影短片串联而成,每部短片均长10~11分钟,最长也只是20分钟左右。由此看来,微电影非新鲜事物,只是到了当今的“微时代”,凭借新媒体技术平台的发展,并以另一种特殊的传播姿态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才迸发出一种强烈的生命力。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