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人、兽、魔:美国小说中的替罪羊形象
"替罪羊"意指代人受过者,16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家威廉·廷德尔[1]36将希伯来文《旧约》译成英语时首次采用这一概念。极具讽刺意义的是,他因不顾《圣经》必须使用拉丁语版本的规定而将其译成英语,后来被判为异端而免去神职,并惨遭杀害焚尸,成为宗教保守观念名副其实的"替罪羊"。替罪羊的原型出自《圣经》。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让他将其独生子以撒作为燔祭献给上帝。亚伯拉罕非常虔诚,毫不犹豫地答应了。正当他要动手时,上帝相信并阻止了他。于是亚伯拉罕就将一只羊作为祭品献给上帝,这只无辜的羊便成为以撒的替代品。古犹太教一年一度举行赎罪祭祀所用之羊共有两只,一只杀死献神,为民赎罪;另一只驱逐到荒野,作为载体带走罪恶,两只作用有别的羊就整合为一个完整的赎罪象征。
替罪羊这一概念的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英国人类学家詹姆斯·弗雷泽在他的《金枝》中,加拿大文艺理论家诺斯洛普·弗莱在他的《伟大的编码--圣经与文学》中均作过探讨。美国人类学家玛丽亚·利奇对"替罪羊"作了准确的界定:替罪羊"是指象征性地承担厄运、疾病、不幸以及个人或集团的罪行的任何物品、动物、鸟或人。然后被疏离,用石头驱赶走,扔进河里或海里等,以期带走所有的罪孽"[2]3。法国人类学家勒内·吉拉尔指出:"替罪羊既指受害者的无辜,又指集体矛头对准他们,也指这种集中的集体和目的性。"[3]50
在文学史上,替罪羊是一个反复出现的典型意象和文学象征,运用替罪羊模式表达文学作品的思想主题广受作家们的青睐。美国小说中替罪羊形象的塑造有着悠久的传统,霍桑、福克纳、海明威、麦尔维尔、德莱塞、杰克·伦敦、亨利·詹姆斯、约翰·巴思等大家的作品中无不浸淫着它的原型,它在潜意识中散发着无限的张力,吸引和打动着读者。
一、替罪羊之羊-神形象
学者叶舒宪在《诗经的文化阐释》中指出,中国古代祭礼的发展线索是:人牲--动物牺牲--植物祭品--烧香磕头,构成一个"退化"链条[4]。这与弗雷泽等人的结论相同,即替罪羊有一个从高级祭品到低级祭品的演变过程。根据替罪羊文化的源头,在人牲出现之前,最早为人类承担罪责的是神,而不是人或者牲畜。《新约》讲,耶稣基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被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奉献给上帝,充当了替罪羊的角色。耶稣钉死于十字架而后复活的原型实际上承担了赎罪祭仪上两只羊的作用。美国小说中的许多人物恰如耶稣牺牲自己救赎他人的替罪羊形象。这些人物不是普通的人,而是具有神性的人或神的替身。尽管他们不是神,但却有着与基督类似的赎罪寓意。
约翰·斯坦贝克的长篇小说《愤怒的葡萄》中跟随约德一家奔向西部寻找生存之地的吉姆·凯西恰似一个牺牲自己拯救他人的基督,他担当了社会压迫的替罪羊。首先,吉姆·凯西的姓名的首写字母正好与耶稣基督的首写字母相同。这寓示着吉姆·凯西就是现实生活中的耶稣。其次,他的经历与耶稣类似。他的说教成为乔德一家12口人的行动指南,这让人联想到耶稣和他的12个门徒的故事。吉姆·凯西像基督一样充满爱心,带领那些流离失所的人们奔向象征富足和希望的加利福尼亚。最后为了保护苦难的人民,被警察逮捕处死。他的牺牲保护了他人的安全,如同耶稣在十字架上的"圣死"救赎了世人。在遇害之前他对那两个行刑者说:"你们不知道你们在干什么。"这与基督遇难之前所说的话--"父啊,赦免他们!因为他们所作的,他们不晓得。"--非常相似。另外,吉姆·凯西多次强调,人在单独行动时几乎对世界产生不了影响,只有融入到集体中才能达到完整。这与基督精神相吻合,因为基督教宣扬人只有加入到基督教这个大世界、只有信主才能得到拯救,达到完整。所以,从神话原型批评的角度看,吉姆·凯西的原型正是替罪羊。
在菲茨杰拉德的短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盖茨比的身世、理想与耶稣互为映衬,成为典型的替罪羊形象。第一,盖茨比具备了替罪羊的一个重要条件,即被放逐的"国王"。为了赢回爱慕已久的黛西,盖茨比通过几年的努力积累了大笔财富,跻身于美国上流社会。他建造豪宅,扬名天下,以此赢得黛西的芳心。他是这座令俗人逃离现实,酒醉于歌舞的豪华宫殿的"国王"。第二,盖茨比拥有替罪羊的另一个特点--无辜性。黛西在盖茨比与丈夫汤姆之间难以抉择,便驾车逃离,撞死了丈夫的情妇玛特尔。为了保护黛西免受丈夫的伤害,盖茨比在黛西门前苦守一夜,像基督一样想救护她,但天亮后却惨死于黛西与汤姆的一场阴谋。第三,盖茨比死后,黛西与汤姆重归于好,小镇也恢复了昔日的平静。这样,替罪羊的价值得以成功实现。
盖茨比生活于一战后的美国爵士乐时代,这是一个唯利是图、道德混乱的社会。人们已不如从前那样对上帝虔诚,不再信奉道德万能,而是追逐财富,利益至上,从虚幻的来世转为实实在在的现世。盖茨比通过不法手段,实现了自己的发财梦;他挥霍无度,极尽奢华,早已放弃了昔日积极健康的人生观,这与清教时期美国梦的精神实质背道而驰。盖茨比的失败赋予了一种普遍意义,是美国文化所昭示的人生观及价值观的失败,反映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精神创伤和人们对美好未来幻灭的悲观失望情绪。盖茨比是一个异化的基督,成为背负这个不断走向腐朽的美国社会罪责的代罪羔羊。
二、替罪羊之羊-人形象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曾经出现过以人为牺牲的事例,有的甚至持续到20世纪初,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亚洲、非洲及美洲的一些原始部落等,如过去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印第安人以人血人心献祭,昆卡人每年收获时要献祭100个儿童;几内亚的拉各斯每年春分在木椿上钉死一名小女孩,以祈求好收成。菲律宾的巴哥波人、印度的洛塔·那加人、孟加拉的孔德人也有献人牲的习俗[5]。这些人牲就是替罪的"以撒"。弗雷泽认为,"当人牲在带走罪行的过程中被毒打或杀死,那么他们的死就能成为确保环境更新过程的一部分。"[3]26人牲本来不是以人的身份被献祭的,而是作为神的替身被送上祭坛。这表明替罪羊逐渐从基督神,具有神性或神的化身的国王拓展到普通人,从吉姆·凯西、盖茨比等基督式替罪羊转向海丝特·白兰、威廉·莫耶斯、艾米莉和特丝·哈钦森等普通的人牲。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