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的轻盈之舞
读西西的《我城》,仿佛走入一幅卡通拼贴画,在充满稚趣童真的想象中乱花迷眼。童话积木搭建的故事丛林之上,一座欣欣向荣的"我城"展露在我们眼前。"我城"即是香港,这部小说表现了20世纪70年代的香港青年本土意识的觉醒,港人身份终于脱离中国内地与英国的两重母体(生母与养母)而有了个性的表达。作为香港意识的发轫之作,《我城》的这一内涵历来为论者所津津乐道,正如赵稀方在《小说香港》中指出的那样,西西"在香港这个城市中的自信而怡然自得的态度"{1}在作品中流露无遗。也正因为如此,人们欣赏《我城》的目光总是聚焦于"本土"二字,往往错过了它的其他维度的内容。这部小说并非只有本土这一个空间,而是"香港--世界--外太空"这样的多层构架,与此相关的时间结构也抵达过去、未来,是一部生长于香港70年代却又超越时空的作品。
一
陈洁仪在《西西〈我城〉的科幻元素与现代性》中提出了三层地域空间的概念,即"我城"的本土空间、"我城"以外的世界各地和外太空。从第三层空间深入,据此分析《我城》的科幻元素与现代性,使其在众多研究文章中显得独树一帜。受此启发,笔者发现《我城》中,还存在着三重时间的结构,时空绞缠之中,小说展示出它的多重面向,完成了轻盈的飞跃。
第一重时间:凝固的时间。除了一些细小片段外,主要包括小说第七节中阿北与荷花们的往事,第九节里悠悠的忆旧和第十三节里母亲话语中的时间。凝固的时间总是与本土空间纠缠不清,于是"我城"的过去随着时间的凝固而永远留在过去,留给人们唏嘘感叹。《我城》虽然没有写成厚重的城市发展史,却是有历史感的。
第二重时间:流动的时间。小说大部分章节采用的均是这一时间模式,以时间的流动勾勒出"我城"的面貌灵魂。由于作者拼贴式的叙述,这种流动又显示出跳动的色彩。在这个时间段里,阿果、阿发、阿游和麦快乐他们这代年轻人成了主角,过着快乐又有意义的生活。
第三重时间:幻想的时间。主要包括"超级市场"的虚拟时间,第十节城市被塑胶包裹的梦中时间,十一节里城市资源枯竭的未来幻想和整部小说唯一连贯的时间--瑜和丈夫选择安乐死的一天。
本文之所以没有用过去、现在、未来命名,是怕造成误解。小说中并不存在从过去到未来的历时跨越,时间的分层是通过共时的行为产生,属于主观时间。过去存在于母亲、悠悠以及阿北等人的回忆之中,未来却是由作者的想象与现实时间的背离产生,因此这两重时间历来为人所忽视。一提起《我城》,人们脑中便浮现"清明上河图"式的共时观念,这在说明流动的时间时自有其高妙之处,却忽视了其他的时间层面。
与主观时间相类,"我城"的空间其实也非客观。与很多描写都市的文学作品不同,《我城》中出现的都市景观许多为虚构或变形,比如肥沙嘴、白菜街、木马道等等。但我们又分明感到,每一个地方都是写香港。西西用观念化的目光注视香港,摘取自身对于这个城市的片断化的经验和记忆,形成了她主观精神世界所绘制出的香港景观,因而不必是客观真实的。在这种经验的重构中,作家主体对于城市的感觉熔铸在作品中,文本的快乐、自信、积极向上等精神基调便是其主体感受的投射。
二
《我城》出现于70年代并非偶然。五六十年代政治与文学的纠缠挤压了这类作品可能产生的文学空间。美国的"亚洲基金会"扶持的所谓"绿背文学"一度成为50年代香港文学的主流,这股漩流的强大引力,即使如张爱玲那样远离政治的作家都未能脱身。动荡时代来港的作家,许多都颇有才华,却十分可惜地与这座城市失之交臂。之后政治的退潮让出了文学的空间,却并没有催生香港文学中的本土意识。70年代的特殊性究竟在哪里呢?"对于香港来说,1971年是一个关键年份,这一年被视为标志着香港开始作为一个城市国家的现代史。"{2}弗兰克·韦尔什在《香港史》中意味深长地这样写道。"城市国家"几个字在这句话中显得异常醒目。这当然不是指香港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主权国家,但有一点却十分明确,即香港人开始形成一种共同体观念,而这种共同体的观念是本土意识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