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乡土景观保护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4 09:4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段景春
分享到:

 

  乡土景观是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自然或历史文化遗存,是当地人为了生活而采取的对自然过程和土地及土地上的空间及格局的适应方式,是此时此地人的生活方式在大地上的显现。它能够更为透彻地、更深层次地反映地方的行为和景观特点及风俗,是普通人寻根问祖、叶落归根在物质方面的依托。然而,在新农村建设快速推进的今天,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大量具有重要自然或历史文化价值的乡土景观,正在经历着时代前进和环境巨变带来的巨大冲击,正在遭受着非科学的规划、过度的生产活动和旅游开发所带来的破坏更为严重,乡土景观的保护刻不容缓。

  一、乡土景观的内涵

  乡土景观是指以大地景观为背景,以乡村聚落景观为核心,由聚落景观、经济景观、文化景观和自然环境景观构成的景观环境综合体,反映着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二、新农村建设中乡土景观保护面临危机的原因

  农村是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根,中国人与历史的联系、与发展的联系以及与族亲的联系,绝大部分源于土地和乡土景观。因此,新农村建设不应该是完全的乡村美化运动或城市化,而应该是在尊重并继承当地历史、文化、生态和社会习俗的基础上的一种有机再生。

  (一) 行政管理中的非理性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规定:"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然而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些地方政府和领导为了在任期内出政绩,新农村建设规划方案不科学、不透明,不务实,没有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实事求是,而是贪大求洋,盲目攀比,只重形式,不重内容,只重任期政绩,不重长期民生,致使农村乡土景观破坏严重,新农村建设外观表现大同小异,千篇一律。

  (二) 规划师专业素养的局限性

  有些规划师由于自身的理论和专业素养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规划理念落后偏狭,往往照搬城市房地产开发的模式,而忽视当地具体的气候、地理、土壤和历史文化条件,规划方案丧失其赖以生存的地方特色,造成农村景观城市化,缺乏乡土特色。

  再者,规划师在当前强劲的城市美化运动中面对领导意志和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唯官为尊"的封建陋习,显得软弱无力,话语权不强。有的规划师丧失其职业道德,不惜放弃原则,曲意逢迎领导意图,有的甚至推波助澜,结果导致专业性的规划变为政绩工程的帮凶。

  (三) 公众参与机会及其参与意识的缺乏

  目前我国社会公共事务都是由政府一手负责,公众很难有参与的机会,这也抑制了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及个性的发扬和社会批判精神。另外很多地方新农村建设方案不公开,不透明,本来是村民的事情他们却不知道,政府有关部门也很少主动联系当地村民,听取民意,从而导致公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意识的缺乏,同时也丧失了从民众中汲取民智的大好机会。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