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提升社会公正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4 09:5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二芳 李由
分享到:

 

  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奇迹。但是,也存在着价值观多元多样、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阶层固化问题较为严重、权力腐败现象频发诸多问题。着眼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党的十八大报告多次论及社会公正问题。十八大报告指出,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有效推进公平正义,必须在社会层面提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价值追求,在收入分配领域提出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关系、构建维护社会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在党的建设方面要处理好权力和责任关系、完善保障社会公正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一、处理好自由与平等的关系,倡导追求社会公正的价值理念

  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八大报告用24个字,分别从国家、社会、公民三个层面,提出了反映现阶段全国人民"最大公约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育核心价值观奠定了基础。特别是在社会层面,提出了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这是全国人民的重叠共识。如果没有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就不能保证国家的富强、民主、文明与和谐,也不能保障个人的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

  中国的改革开放始自对"自由"的尊重,从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改革到乡镇企业的异军突起,从国营企业的"大包干"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从农民工权益的保护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从重视人们经济权利到切实保障人们的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和生态权利,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加入世贸组织。总之,出于对自由的尊重和保障,出于对平等权利的自由释放,整个社会和人的创造力、活力真正迸发了出来。34年的改革开放给我国"板结化"的社会以松动的空间,激发出空前的社会活力,创造出巨大的社会财富,使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得以大幅提升。

  同样,中国的改革开放也是对"平等"的追求。开始于我国东南沿海的改革开放到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以及中部崛起,从农业税的取消到建立起惠及十几亿人口的世界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三十多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保障人民平等的发展权利。今天我们所讲的平等,已经不是生产力低下、物质生活贫乏的平等和平均,而是社会生产力较大发展、物质生活较大丰富的平等,是加快城镇化建设、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平等,是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的平等,是构成法律基石意义上的平等。出于对平等的追求,人民的权利意识日益增强,和谐社会渐成共识。

  所以,自由和平等是现代社会的两大价值、两大原则,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那么,是不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如其所愿地追求到平等的自由或者自由的平等呢?答案并不是显而易见的。因为我们每个人的价值追求是多元的,真、善、美、自由、平等、公正等都是我们追求的价值,而这些价值经常是矛盾和对立的。比如,自由意味着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按照个人意志行事而不受他人的干预,但每个人的先天条件不同,家庭教育不同,做事能力和人生际遇不同,尽管人们都秉持自由的原则,最后结果往往会形成严重的不平等。相反,为了防止不平等的扩大,就需要限制一些人的自由,现代法律的不少条文都是因此而设立的。正如以赛亚·伯林指出的,并非所有的好事都是相容的,价值的冲突是人类生活固有的、不可消除的因素。在各种绝对的要求和价值之间做出选择,是人类一个无法逃脱的特征,而这种选择常常是各种价值和利益之间妥协的结果。"一个人或一个民族在多大程度上有如其所愿地选择自己生活的自由,必须与其他多种价值的要求放在一起进行衡量;平等、公正、幸福、安全或公共秩序,也许是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因为这个原因,自由不可能是不受限制的。" 〔1 〕 (P243 )实际上,自由和平等的关系一直是西方哲学探讨的主要问题,西方思想家的许多争论都与这个问题有关,还突出地表现为自由主义和社群主义的争论。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