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雪山下的纳西古镇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16 09:4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臧永平
分享到:

 

  在去白沙古镇之前,我曾有这样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突然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定居下来,发展农业,繁衍生息,并且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走向昌盛呢?

  生息之地

  从玉龙雪山上流淌的一脉涓涓碧水,它清澈甘醇,奔流不息,哺育了一个优秀勤劳的民族,也孕育了他们古老而神秘的文化。

  追寻着玉龙雪山的踪影,我们驱车从大研古城向北行进,一路青山相伴,白云相随。在行至约8公里时,来到了雪山下一个叫做白沙的纳西族古镇。白沙古镇是纳西族人进入丽江盆地时最初的聚居地,也是丽江木氏土司家族的发源地。

  在去白沙古镇之前,我曾有一个疑问: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以游牧为生的民族,突然改变了他们原来的生产生活方式,定居下来,发展农业,繁衍生息,通过自身努力不断走向昌盛呢?当我来到这里,看到玉龙雪山,看到从雪山流下的这一脉涓涓碧水,所有疑问都迎刃而解了,我的脑海中甚至出现了这样一个场景:在很久以前,一支纳西族的队伍赶着牛羊,翻山越岭从远方迁徙而来,漫长的跋涉已让他们饥肠辘辘。疲惫不堪,旅途的艰辛也让他们伤病缠身。力不从心。而这时,他们来到玉龙雪山下的这片水丰草美。四季如春的腹地。他们的牛羊再也不愿随主人到处奔波,他们的孩子也开始整天在水边嬉戏玩耍,就这样,他们在白沙留了下来,开始了新的生活。

  据史料记载,在唐朝南诏王封玉龙雪山为"北岳"的时候,木氏祖先就开始在此修建了白沙街和北岳庙。由于雪山之水的灌溉,当时白沙的农业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旱涝保收,衣食不愁。宋元时期白沙最为昌盛,当时的白沙古镇十分繁华,是丽江政治、文化、商贸的中心。

  今天我们在白沙古镇,依然可以看到许多被保留下来的风貌,非常完整的纳西风格建筑和古迹,绚丽的琉璃殿、大定阁、金刚殿、大宝积宫、古老的白沙壁画和纳西古乐,仿佛在诉说一个古老的纳西王都昔日的辉煌。白沙民居建筑群分布在一条南北走向的主轴上,中心有一个梯形广场,四条巷道从广场通向四方。古街的路面是用青石块铺成,两侧的房屋大都是两层,朱红门板,墙面的上半部是用本色的黏土砖砌成,古朴而自然。一条碧波荡漾的小河环绕两侧,汇入民居群落,常有村民在水边淘米、洗菜。由于村民大都以务农为主,村里的经济也不算富裕,所以村民住的房子大多数是祖辈留下来的老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保护了白沙古镇的原貌,没有让一段真实的历史在不断翻建中走样。旅游经济的发展和商业化运作,让古镇发生了许多变化,但白沙却没有因为追求发展而丢失了它原本的淳朴。

  艺术瑰宝

  在白沙古镇的众多文物古迹中,明代的白沙壁画当属珍宝。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白沙壁画,是在明初至清代,历经300多年时间陆续绘制完成的。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