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2)
在这个时期,李清照作了大量的咏花词。既是对花的歌颂,也是对词人自己的生活、情操的歌颂。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这是词人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屏居青州时所作。此时,李清照与丈夫琴瑟相和,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词句中充满了轻快的语调。“寒梅点缀琼枝腻”点出了寒梅的姿态容貌。春天的信息已经传来,然而茫茫雪海之中,朵朵开放的红梅却将雪的世界点缀,就如同刚刚出浴的“玉人”,较之出水芙蓉更加娇美,更加超凡脱俗。下片写词人饮酒赏花,在如此娇美、高洁的梅花的陪伴下饮酒,自然不能辞醉。“造化可能偏有意”,词人甚至认为梅花能如此超凡脱俗,是因为造化有意,偏要梅花“不与群花比”。
花好月明,与心爱的人在美景美花之中一醉方休。写梅同样是在写人。“香脸半开娇旖旎”,“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正是李清照生活优裕,孤高自赏,超凡脱俗的形象和品行的写照。梅花的冰清玉洁、超凡脱俗,在寒冬中独领风骚,正是词人的自我比拟。
而同样是写梅,《诉衷情》(夜来沈醉卸妆迟)表达的含义却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完全不同: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远不成归。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掿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
丈夫的远行对于李清照来说实是一种折磨。于是她只得借酒浇愁,与丈夫梦中相会。半夜却又被梅香熏醒,美梦也一去不返。就算是词人最喜爱的梅花,也因此而被迁怒,被埋怨。寂寞难耐,借酒浇愁愁更愁的烦闷,借梅而发。熏醒美梦的梅花或许是词人在白天亲手戴在头上,为免丈夫回来看到憔悴的自己,梦醒之后却成了词人怨恨的对象。“更掿残蕊,更捻余香。”词人捡起残花,揉弄残蕊,品味余香,这细微的动作,透露出她微妙的心理活动——纵使有残花相伴,这漫漫长夜,何时才能天亮啊?又或是在想,这梅花白天娇艳美丽,此时却只剩下残萼,“我”这年轻的容貌也会逐渐老去,郎君何时才能回来啊?
李清照对离愁别绪的描绘,作品很多,“花”就成了她的情感依托,她把相思之情同对花的感悟、对生命的体验融合在一起,在浅显的话语中投射出她深沉、细腻的情思。“多情自是多沾惹,难拼合,又是寒食也。秋千巷陌人静,皎月初斜,浸梨花。”(《怨王孙》)一样清冷的梨花、一样如水的月光,如此良辰美景,却不能与爱人一起欣赏共度。寂寞清冷的气氛,无不映衬出女词人此时此刻思念丈夫的心情。
三
南渡之后,李清照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巨大的民族灾难迫使李清照踏上了逃亡之路。如果说她前期的生活是风和日丽,那么,后期的生活对于李清照来说,则是凄风冷雨;如果说中期的夫妻分别之苦让词人李清照愁闷不已,那么到南渡之后的夫妻阴阳相隔,无家可归的经历更使李清照肠断肝裂。
开始是只身带着十五车金石书画南下,不幸中途遇劫,她与丈夫几十年的心血付之一炬;接着是丈夫的猝然离世,世上唯一的亲人也不在自己身边了。从此,她开始孤身一人远离家乡,漂泊无依;然而,不幸接踵而至,“玉壶颁金”之罪,改嫁风波又再一次打击了这个流离失所、孤苦无靠的弱女子。词人再次用到梅这个意象。《孤雁儿》(并序):
世人作梅词,下笔便俗。予试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
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潇潇地,又催下千行泪。吹萧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
这是李清照在丈夫赵明诚逝世后所作的一首悼亡词。此首词虽为一首咏梅词,却没有直接描绘梅的色、香、形,也没有歌颂梅的品行,而是把梅作为个人悲欢的见证者。词人与丈夫情深似海共度过了半生,然而现在词人却要独自承受命运的风霜雪雨。而今“吹萧人去玉楼空”,物是人非,欲折枝相送,却是“天上人间”,“没个人堪寄”。此时,梅花成了表达哀怨忧伤的意象,“梅心”即是人心。折梅相寄,既寄托思念之情又寄托了词人一颗破碎的心,结果却是无人相送。人与梅浑然一体。
《清平乐》(年年雪里)是又一首咏梅词: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掿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这首词是李清照晚年流涉途中的作品。上片回忆往年赏梅之乐,下片描绘流离失所的飘零生活。上片与下片形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上片追忆词人与丈夫踏雪寻梅、折枝插花的幸福时光;下片则写词人流落天涯,没有往昔的愉悦,只惹得“满衣清泪”。同是写赏梅,却对比出晚年在风雨飘摇中“难看梅花”的凄凉境地。“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既充满了对丈夫的悼念,又是对自己飘零身世的哀伤,预示出自己的风烛残年,已敌不住无情风雨的侵袭。把自己比喻作梅花,被风势所困。惜花中隐含自己孤苦无依的愁思。
《添字采桑子》(窗前谁种芭蕉树):
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
北宋灭亡,丈夫赵明诚病逝,金兵袭扰,李清照避难逃到江浙,漂泊无依。这是词人借咏芭蕉抒发对故国、家乡的思念、怀念。上片描述芭蕉的动态——舒卷有余情,阴满中庭。高大的芭蕉树,枝繁叶茂,蕉心蕉叶一些舒展,一些卷缩,芭蕉就好象有了情感。词人将自己的情感注入芭蕉的形态之中,极其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下片写半夜的雨打芭蕉声,点点滴滴,扰得词人辗转反侧,无法入眠。本已经是枕上落满伤心泪,再加上三更时分窗外的雨声,声音那样单调凄凉。雨打在芭蕉叶上,就如同滴落在词人的心上。在她本已千疮百孔的心上加上一股酸涩的苦味,更是落下了无尽的伤心泪。三更的雨“点滴霖霪”,词人的泪水更是无休无止;雨打芭蕉声是那样的凄凉,词人的哭泣声更是悲切。
“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李清照本是北方人,因逃难被迫来到南方。雨夜听着只有南方才有的雨打芭蕉声,自然是听不惯而无法入睡的。词人以“北人”自称,则可以看出词人对故国、家乡的念念不忘。“不惯”也不只是气候、水土不适应的不惯,而是一种飘零的异乡之感。至此,词人坐听雨打芭蕉声的形象跃然纸上。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