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浅析李清照词中的花(3)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09-22 15:1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杰
分享到:

 

  《声声慢》(寻寻觅觅)则把这一种飘零之感再一次升华: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倍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勾画了一个秋天的黄昏凄凉、肃杀的环境,女主人凄凉、悲伤、忧愁、痛苦的情怀。“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秋菊凋残,落花堆积,萧条残败的景象不言自明。词人以憔悴的残菊自拟,凄婉地表现出自己晚年孤苦无依、寄人篱下的惨况。词人依窗凭吊的身影便映入眼帘。背负着亡国这痛、丧拂之悲的词人一天天苦度日子,几乎连支撑到天黑的力量都没有了。只能凭窗空对枯菊暗自神伤。“梧桐更兼细雨”,黄昏时分,细雨纷飞,洒落在飘落的梧桐叶上,点点滴滴。其情其景何其凄凉。

  “满地黄花”、“梧桐更兼细雨”,鲜明地勾勒出瘦弱的菊花、凄冷的梧桐与词人这三个艺术形象。她们相互映衬,花与人同样憔悴、凋零,经受不起风霜。

  李清照的词率真自然,三个时期的作品既有少女的天真率性,又有少妇的柔情挚爱、相思愁闷,还有南渡后的失国之痛、丧夫之悲、孤寂之苦。她作品中的花意象,则是她所有情感的外化。菊花的高洁、桂花的高贵、梅花的坚韧、海棠的高雅,等等。李清照的作品中所出现的花,形态各异。从花的每一种形态都能够体现出女词人的情感波动的不同。

  从李清照的作品中寻找花的意象,可以归纳出一个规律。早期的花意象总是用“旖旎”、“娇”“妖娆”、“开”、“放”、“破”等词来修饰。大部分都是花初开,花正好的形态,给人以欣欣向荣的欢愉的情绪。如:

  (1)到长门春草青,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春到长门春草青)

  (2)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饱鸭衬香腮。——《浣溪沙》(绣面芙蓉一笑开)

  (3)待得群花过后,一番风露晓妆新。妖娆艳态。——《庆清朝慢》(禁幄低张)

  (4)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而中期、晚期的花意象则多用“瘦”、“残”、“落”、“过”、“谢”、“老”、“尽”等词来修饰。大部分都是花凋花落、花尽的形态,给人以凄凉、萧条的感觉。往日笔下的花的娇艳化成了落花有意流水无情的叹息。如:

  (1)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浣溪沙》(小院闲窗春色深)

  (3)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忆秦娥》(临高阁)

  (4)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纵观李清照的一生和她的词作,我们可以发现她如“花”般的心灵历程。李清照词中的“花”是她寻求自我定位的见证者,又是她情感的寄托者。在花的映衬下,她的人生轨迹得以展现,情感得以抒发。李清照在词中咏桂花、梅花、菊花,用这些花的香气品质比喻自己超凡脱俗、坚贞不屈的美好品格。如桂花的“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咏梅的“此花不与群花比”。李清照这样一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奇女子,在她坎坷的一生中坚守着高洁的情操。她一生的三个阶段,由无忧无虑到辛酸坎坷,其过程与花的盛放凋落何其相似。所以我们不难理解词人为何在她的作品中运用了众多的花意象。词人以花自喻。是众花陪着李清照走过一生坎坷、凄美的路。

  参考文献:

  [1]徐培均.李清照[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12.

  [2]钱光培.李清照名篇赏析[M].北京:中国古典文学名著名篇赏析丛书,1987,3.

  [3]侯健,吕智敏.李清照诗词评注[M].山西:山西人民出版社,1985,8.

  [4]徐北文.李清照全集评注[M].济南:济南出版社,1996,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