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乐之音 曲之语(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04 13:4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杜梦甦
分享到:

 

 
  缘结作曲
 
  杜:钢琴家鲍蕙荞在她的文章里写到:"在大学时代我就弹过黄虎威先生的《巴蜀之画》,很喜欢那种淡雅、清新的风格。几年前,广州'太平洋影音公司'约我录一些'有怀旧意味的钢琴曲',其中就选有这首组曲……"。每当人们提到您的时候,几乎都会说到您这首饱含故土神韵的《巴蜀之画》,您自己是怎么看待这首作品的?
 
  黄:与大家的看法相似,《巴蜀之画》是我疼爱的"孩子"。这首曲子真实地表现了我远离故土时那深深眷恋家乡的情感。
 
  1956年冬天,我第一次出远门,到天津中央音乐学院苏联专家班学习。我非常珍惜这次学习机会,全身心地投入,脑子装满,本子记满,尽最大可能接受知识。但学习间隙,我就会想念家乡,那种魂牵梦绕的感觉一直萦绕心头。一年多后学习结束,我回到成都。那时候川音周围大部分是农田,小溪流水,金黄色的油菜花一望无际,蜂飞蝶舞,鸟语花香,一派田园风光,美极了!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于是就有了强烈的创作欲望,就想写东西来表现这种家园之美。我精心挑选四川民歌来进行创作,其中包含三首藏族民歌、三首汉族民歌,按时间顺序排列来表现人们从早到晚的生活场景,是一天民间生活的缩影,表达了一种非常朴素而单纯的生活情趣。写完之后,杨汉果老师首次在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播出。后来,中央音乐学院钢琴系易开基老师把谱子带回北京,由他的学生应诗真在毕业音乐会上演奏,这是《巴蜀之画》出川后的首演。那时候中国钢琴作品还不多,这个曲子出来以后,大家都比较喜欢,弹的人也越来越多,渐渐地传开了。起初写的时候一点也没有想到会流传,完全没有什么功利目的,更没有想到会一直到今天还拿版税,当时仅仅是因为想写而已。
 
  杜:在音乐创作中,您首先会考虑什么?
 
  黄:首先想到的是你要表现什么,要想写个什么样子的作品。如果是委约作品,那就尽量根据对方的需求来考虑。如果是自己想要写的作品,首先是要有创作的冲动。记得1963年去新疆采风,第一眼看到赛里木湖的时候就赞叹:哎呀!太美了!我好想要表现它。随后又在《人民画报》上看见一幅《赛里木湖畔》的图片,再次激起心中无限的向往,这种情感促使我创作。
 
  杜:在您的创作过程中,通常会如何安排?
 
  黄:如果是歌曲创作,通常是先有歌词,然后写旋律。器乐创作就与歌曲不大一样了,它涉及的方面比较多,必须事前做全局考虑。如同要修房子,首先要想房子要修成什么样子,有多少个房间,如何分配这些房间。当然在具体写作的时候,很多想法是要调整的,这个旋律怎样安排,乐思怎样展开,段落如何连接,调如何转过去……在酝酿的时候,旋律、曲式、和声等都在通盘考虑中,写的时候大体上也是同步进行的,不是先写好旋律,再来配和声。我现在教学生也是如此,先有写作计划,不盲目地去写,哪里天黑哪里歇的写作方法成功率不高,灵感需要和理性结合起来。我在创作的时候,旋律、结构、和声全在脑子里碰撞,根本睡不好觉,睡不着就干脆起来写。换句话说,就是不把想要写的写出来,就是睡不着,非常兴奋。所以我认为创作是非常辛苦的,但当你写完了之后,那种如释重负的感觉,那种把自己想要表现的东西呈现出来之后的成就感,难以言说。完成初稿之后,再进行仔细的推敲打磨。如果要拿去发表,那就所有的细节都不能出错,要经得起专业眼光的挑剔,尽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得最好。我就是这样创作的。
 
  杜:在您的作品中,总能感觉到民族音乐基因的存在,您是如何将其与作曲技巧融合在一起的?
 
  黄:我认为这里面大致有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直接引用原始的民间音乐作为素材来创作:第二种是通过采风、收集资料、分析等,先基本上了解熟悉某种民间音乐,然后再动手写。这后一种作品通常都会具有典型的民间音乐的特点,但又说不出是来自哪一首具体的民歌。例如1963年我去新疆采风,很有收获,直到九年后我才写的《阳光灿烂照天山》,它里面就有维吾尔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民间音乐的元素,但又说不出是来自哪一首具体的民歌。作为一个中国作曲家,我认为应该用民族的音乐母语来进行创作。巴托克曾经说过:"对一个作曲家来说,从他对农民音乐的研究中获得全部益处的方法是什么呢?那就是要完整地吸收农民音乐的语汇,以致达到除这种语汇以外忘掉一切的地步,并把这种语汇作为自己的音乐母语来使用。"我非常赞同这个观点,我也是这样做的。
 
  乐于耕耘
 
  杜:明年就是您从教60周年,您最深刻的感受是什么?
 
  黄:我将近60年教过的作曲学生很多。作为一名教师,我爱我的学生。我用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他们,把自己的知识尽可能多地教给他们,并且和其他老师-道,尽力把他们培养成才。
 
  杜:您的学生何训田曾说:"敬爱的黄老师:如果没有您的培育,埋在我心中的音符是不会发芽的,在这每一个音符里都凝结着您的心血"。您还记得当时的情形吗?
 
  黄:记得的。何训田在川音作曲系读大二时,他的艺术歌曲《渔港恋歌》在《音乐创作》上发表。这是他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在送给我的那本刊物的封面上,写了这段话,当时我就很感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何训田已成为享有国际声誉的作曲家,被载入全世界公认的、具有权威性的新版《新格罗夫音乐和音乐家大辞典》,我再次感到很欣慰。
 
  杜:那首家喻户晓的经典歌曲《让世界充满爱》的作者郭峰也是您的学生?
 
  黄:是的,他跟我学了两年和声与作曲。他在流行音乐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是大家公认的。他的路子与我完全不一样。他去年在给我的信中说:"如果没有黄老师把我这盏灯点亮,就不会有我今天的光芒!"我想这是他的真心话。我的作曲学生宋名筑、杨晓忠、陈黔、林幼平等都是十分优秀的作曲家。宋名筑和杨晓忠的成就和名气都已跨出国门,进入国际乐坛。陈黔是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等三所大学的音乐学院的客座教授,他的作品已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交响管乐作品创作成就和水平的标志和代表。林幼平在作曲和音乐制作上取得的成就令业界瞩目。才华出众的青年作曲家、钢琴家罗麦朔也是我的学生。他们都走自己的创作道路,并且都取得了让我备感自豪的成就,这就印证了"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那句古话。我历来认为,作曲的道路是多样化的,我并不要求也不希望每个学生都走我的路子,他们完全可以有自己的目标,走自己的路,只要坚持下去,总会有所成就。总之,我希望我的学生们能够比我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飞得更好!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期刊库:期刊权威库存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 期刊导航 - 论文欣赏 - 在线辅导 - 学术答疑 - 免责声明 - 客服中心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