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贾平凹后期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坚守(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16 14:1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魏晏龙
分享到:

 

  二、"自强不息"话《高兴》

  在小说《高兴》里,刘高兴和同乡兼伙伴五富正是当下不畏吃苦,不怕流汗的前农村精壮劳力和现都市农民工群体的代表。五富信服甚至崇拜着刘高兴,对其言听计从,但却无法理解刘高兴对于城市的迷恋为何会丝毫不亚于他自己对于乡村的惦念。对于刘高兴这样一个心甘情愿把人生理想、未来的抱负、甚至是身体的器官都献给城市的农村叛逆者来说,虽然还多少会在睡梦里和记忆中拥抱一下乡村的麦田和草木,但城市却是更加亲切和妩媚的,而在五富眼里,城市是麻木和冰冷的,因为他的心还牢牢系在乡村的热土上。虽然两个来自同一片乡土的年轻人在刚刚迈进城市的门槛后表现出了完全不同的性格特点,但作为拾荒者的他们都在用自己辛勤的双手搭建着各自或崇高或渺小的梦想。有人认为五富代言的是已趋落后的乡村文明,而从刘高兴身上却可以感觉到城市文明相对于乡村文明的优越。故事的结局里五富突发脑溢血客死在城市里,这似乎悲剧性的象征了古老的乡村文化终将被城市化逐步稀释瓦解⑦。即便此种说法是成立的,但谁又能说由乡村文化所孕育和塑造的中国亿万农民身上勤劳与自强的精神也会随之消亡呢?

  书中以刘高兴的视角对于拾荒者们的真实工作场景和劳动强度的生动描述俯拾即是,如:

  我压根没有想到,在大垃圾场上竟会有成百人的队伍,他们像一群狗撵着运垃圾车跑,翻斗车倾倒下来的垃圾甚至将有的人埋了,他们又跳出来,抹一下脸,就发疯似的用耙子、铁钩子扒拉起来。到处是飞扬的尘土,到处是在风里飘散的红的白的蓝的黑的塑料袋,到处都有喊叫声……

  卸一趟车,卸费二十元,五个人平分一人四元。每个晚上最多可以卸四车,有时就只能卸一车。半夜里回来,乏乏地一倒在床上就睡着了,睡着了像死了一样。白天里,我们照样去拾破烂。⑨

  水泥袋虽然缝口,但一搬动,粉末乱飞,不一会我们就面目全非,用手巾包住口鼻,出力又憋得难受,就把手巾咬在嘴里。问题是眼睛碜,用手背去擦,越擦越碜得疼。⑩

  这样肮脏恶劣的工作环境,超负荷的工作强度,加上远离家乡的无奈现实使得在城里人和农村人的眼里,刘高兴、五富、杏胡夫妇、黄八等人都成了异类,这无疑让他们失去了归属感,被置于一种尴尬的游离状态。但值得欣慰的是,无论在面对何种都市中的困境或磨难,非议或白眼的时候,他们都没有自暴自弃。不能否认的是在他们之中不排除会有少数好吃懒做之徒、鸡鸣狗盗之辈,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却是重"利"不舍"义","怀土"亦"怀德","谋食"且"谋道",虽时而"固穷"而绝不"穷斯滥矣"。即便可能没有读过《易经》或《论语》里的只言片语,他们却用血汗、乐观和坚韧践行和注解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苍茫古训。我们似乎很难在君子和小人之间给他们一个准确定位。很明显,他们爱财,而且爱得近乎疯狂和执着,但却取之有道;他们的地位与言谈,外表和职业都与传统意义上的君子似乎相去甚远,但和虚伪的大款韦达之流相比,固然没有翩翩风度和优雅谈吐,但却更加贴近君子的标准。他们多少有些伪小人,真君子的风骨,原因其实很清楚,那就是除了自尊外,他们还拥有自强这样一份从生长的乡村继承来的极可贵的精神财富。他们相信即便把这份财富投注在所谓最为低贱的工作上,自己也是富有的,或者至少是有朝一日总会富有的。所以他们也就成了芸芸众生中可爱的小人,另类的君子。

  刘高兴曾用这么一句话去安慰五富:"咱能改变的去改变,不能改变的去适应,不能适应的去宽容,不能宽容的就放弃。"{11}刘高兴说这话是他从报上看来的,其实却正是他和无数在城市打拼的农民工的生活信条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别样解读,他们才是这句话真正的出处。不管是捡拾破烂、收购废品、挥汗工地、辛劳家政,又或是从事其他不起眼,甚至是被人看轻的职业,他们用汗水净化着自强的信念,从不自轻自贱。即便自己对于城市的巨大贡献无法赢得所谓城市原住民的尊重和理解,他们仍坚信自强不息,一切凭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态度终会让他们在城市坚实地扎下根来,抬头挺胸顽强地生活下去,尽管这个过程肯定会漫长苦涩、荆棘密布。这或许就是刘高兴们仍在城市坚守的终极动因。正如贾平凹在一次访谈中所言:"关注现实,才可能写这部《高兴》,写了刘高兴到底要传达什么东西?我更想写的是人在困窘和强悍交织中的生命壮歌。……作为他们故事发生的背景舞台,城市向他们展示了好与不好的两面,而他们都在承受并顽强地存活着,我想写的就是这种生命的悲壮。"{12}

  走在通往都市和乡村的岔路口,贾平凹和刘高兴们都在思索,下一步该迈向哪里。刘高兴们向着都市出发了,他们起早贪黑、大汗淋漓,渴望尽快寻到自我的准确定位,多少有些义无反顾的味道;而对于作家本人来说,他在选择了通往农村的道路同时,应该也在寻找传统文化精神的行程中看准了比较明确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刘高兴多少完成了一个探寻者的任务。

  三、以"和为贵"铸《古炉》

  以经济改革为主导的社会转型在当前正在冲击着天人合一的农本传统,那么在文革十年的那样一个政治挂帅的年代,"革命无罪!造反有理!"的口号响彻天地,也让农业在农村失去了应有的根本低位。由大城市发起的那样一场轰轰烈烈的政治运动的巨大影响,搅动起了那偏远贫穷的古炉小村里的人性波澜。在古炉村,贾平凹选择了身材矮小、长相丑陋却天赋异禀的少年狗尿苔去继续完成自己寻找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任务。恰也正是在在狗尿苔充满灵性的感官世界当中,他所生活的古炉小村里的一些人本性中的恶的因子被激活了,在政治热浪所营造的躁动氛围中,在文革那样一个特殊的年代里,以贪婪、狠毒、嫉妒、吝啬、猥琐、卑怯、自私等外在形式被淋漓尽致的表现了出来。这样一来,过往人与人之间的鸡毛蒜皮的冲突,家族矛盾的恩怨,就会被刚刚获释的恶的因子无限放大,冲破理性、道德和制度的藩篱,让更多人变得癫狂失态。极端分子如夜霸槽,麻子黑,秃子金,水皮,守灯等,更是将心中的恶完全放纵开来而不计后果。恰如贾平凹在《古炉》后记中所言:"他们落后,简陋,委琐,荒诞,残忍。历来被运动着,也有了运动的惯性。人人病病恹恹,使强用恨,惊惊恐恐,争吵不休。在公社的体制下,像鸟护巢一样守着老婆娃娃热炕头,却老婆不贤,儿女不孝。他们相互依赖,又相互攻讦,像铁匠铺子都卖刀子,从不想刀子也会伤人。他们一方面极其地自私,一方面不惜生命。{13}活脱脱勾勒出了小村所折射出的大国在那个特殊时期的变态境遇。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