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贾平凹后期长篇小说的传统文化坚守(3)
所幸"对《古炉》中的古炉村人来说,'文革'不过是生活本身。他们的派别斗争并不是因为政治信仰或立场的不同,仅仅出于日常生活中的家族矛盾或个人恩怨"。{14}这样,小说就"极大地消解了它的社会政治化的内涵,而还原到了日常生活的本真状态"。{15}剥去所谓政治立场不同的差别,阶级情绪对立的外衣,原来都是在一个村落里生活,一片土地上劳作,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同村人,现在却怒目相向,剑拔弩张的终极原因都只不过是个人或者家族或大或小的恩怨。比之于疯子引生,狗尿苔虽然只是个小升初年纪的儿童,但却有了更多难得的理性、天赋的灵性和可贵的善性,在他的眼里,蚕婆是可亲的,善人是可敬的,连那素来说一不二、威风凛凛的支书朱大柜,在受到批斗后也是可怜的。对于霸槽,狗尿苔一开始完全是崇拜和仰视。给别人跑小脚路的时候他经常心不甘、情不愿,但是霸槽让他做什么事,他却是受宠若惊,乐之不疲。但到了后来,因为霸槽在感情上背叛了杏开,狗尿苔便对其由崇拜转为不解,进而排斥。排斥归排斥,却并不是憎恶和仇恨,因为在狗尿苔这孩子的秉性深处充满了善的因子,这让他在那个近乎疯狂的村落里还能拥有善良、淳朴、包容、宽厚等人性中美的方面。因此即便是被牛铃在大字报上诬陷,他也能最终原谅这个同龄的玩伴。比之于这个善良的孩子,善人、蚕婆、杏开等人言行中所散发出的中国式善良更是被贾平凹刻画得韵味深长。正是因为还有善良的人性的存在和坚守,希望和光明也就不会太远。如果狗尿苔只是善的灵光一现,那么以清末民初伦理教育家王凤仪为原型的善人则更是贾平凹希冀将善念在恶流中推而广之的明证。在那样一个全盘否定孔孟的年代,善人却以儒家的处世原则为药,在古炉村走走停停,治病救人。善人实在就是一个践行"人之道"的"仁者",当他发现周遭的善念已然颓落,却依然"择善固执",让人感叹。正如《古炉》后记中形容善人所说的:"在人性暴发了恶的年代,他注定要失败的,但他毕竟疗救了一些村人,在进行着他力所能及的恢复、修补、维持着人伦道德,企图着社会的和谐和安稳。"{16}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但是在文革那样一个黑白颠倒的年代,即便善人想力行仁者之道、君子之举,他那样微若萤火的个人努力最终是难逃堕入黑暗的结局的,就像千年前风尘仆仆,如丧家之犬一般奔走于列国的孔圣人,同样无法靠一己之力挽回他那个时代礼坏乐崩的颓势。善人就像是古炉村里的孔子,只要有他和他的努力的存在,好比滚滚浊流边的一条清涧,多少还是会稀释掉一些已几乎道德麻木的人心里的恶。善人之所以能把村里不少人的病说好,恰恰是唤醒了这些人道德里已经沉睡太久的善念,让他们看清了自己的病因,并开始自救,且疗效极好。可见善良的确是极为有效的药引。善人在故事的结尾虽被大火吞噬,却壮丽地象征了人性中的善念的涅槃。对于狗尿苔和善人的尽心塑造,恰如陈劲松先生所言:"相较于人性恶,贾平凹显然将古炉村的兴衰寄托在人性善之上。或者说,他将整个中国的兴衰寄托在人性善之上。"{17}《古炉》让人叹服之处恰是将"和"的可贵巧妙地展示在各种量级的善恶对峙之中。在种种"不和"语境的强烈映衬之下,"和"的可贵、宝贵、珍贵得以鲜明和纯粹地凸现。榔头队与红大刀之间无所谓是非对错,而只在乎于宣泄与报复的狰狞武斗,看似是恶与恶相斗的极端外化,实际上却是善与恶之间的终极对抗。在鲜血淋漓、血肉横飞、你死我活的打杀之后,恶因满溢的脓包终被挤破,饱含善因的新鲜血液也便水到渠成地回注进人性的机体。这便是善的力量,它既不极端亦不狂躁,而是静水深流,厚积薄发,以柔克刚。当人性在善因的滋养下恢复元气之后,便会在平和的状态中以滴水穿石之力重见天日。善恶相抗终为"和",似乎已经成了中国传统文化光照下中国历史走向的定势。《古炉》的结局看似血雨腥风,但细看之下,最终陷入万劫不复的只是霸槽、黄生生、天布、灶火等几个运动的积极分子,至于其他村民,有理由相信他们会在一场狂躁的运动和盲目的对峙之后逐渐平静下来,重新用被善意唤醒的心灵去打量和审视曾经的对手,那些他们身边熟悉的张三李四,街坊四邻。即便无法很快一笑泯恩仇,至少还是会回到那同一片田园里,同一块土地上,同一堆草垛边,同一口水井旁,继续着过往的生活。这应该就是整个故事没有被作者言明的结局,似乎有着一些暗示已被潜藏在后记之中:
……但在我们的那个村子里,经历过文革的人有多半死了,少半的还在,其中就有一位曾经是一派很大的头儿,他们全都鹤首鸡皮,或仍在田间劳动,或已经柱上了拐杖,默默地从巷道里走过。我去河畔钓鱼的那个中午,看见有人背了柴草过河,这是两个老汉,头发全白了,腿细得像木头棍儿,水流冲地他们站不稳,为了防止跌倒,就手拉扯了手,趔趔趄趄,趔趔趄趄地走了过来。那场面很能感人,我还在感慨着,突然才认得他们曾经是有过仇的,因为文革中派别不一样,武斗中一个用砖打破过一个的头,一个气不过,夜里拿了刀砍断了另一个家的椿树,那椿树差不多碗口粗了……{18}
凡优秀的文学作品,读者都能够在其间直接或间接感受和触碰到作者对于自己国家和民族的传统文化核心内容的倾情书写。没有渗入一个国家或者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内核的文学作品是苍白和无力的。这样的作品可能会在一时博得一些读者的有限青睐,但它们无法经受岁月的洗礼,更加无法企及优秀文学作品所能够达到的高度。恰好比一个面貌俊美、衣着鲜亮,但却先天不足、营养不良的羸弱后生,颓然立于一位精神矍铄、红光满面、器宇轩昂的健硕老者近旁,一目望去,两者之间的生命张力自然强弱分明、优劣立显。但是,众所周知,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将文明的传承延续至今的中国,其浩如烟海、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必然有着强大且富有个性的精神内核,才能够让其文明屹立万载、浩荡千年。温家宝同志曾在谈及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精神时将其概括为"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和为贵的和谐精神,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及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统一的思想。{19}这个概括犀利明澈,直指中华传统文化精神框架上的几个至关重要的关节点。而贾平凹的后期的长篇小说《高兴》、《古炉》和《秦腔》当中所反映、颂扬和讴歌的核心精神内容恰正是为这其中的三点主要精神给予了带着浓重中国乡土厚味的文学注脚。更为难得的是,贾平凹将小说的创作语境立足于中国农村的广阔天地,在不漠视、不回避、不排斥现代文明的基础上,以虔诚和敬畏的创作态度,细致入微的笔触,在对于农村生活最本真、最原生态的描摹之中,水墨画一般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和脉络呈现出来。因此可以说,贾平凹的这三部长篇小说是能够用优秀文学作品来形容和肯定的。相信并期待贾平凹会在今后的乡土小说的创作之中用更加深情的文字,在中国乡村的片片热土之上寻觅并坚守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
注释:
①钟润生:《回顾30年写作生涯贾平凹:乡下有永远写不完的东西》,《深圳特区报》2012年8月19日。
②贾平凹:《带灯》,人民文学出版社2013年版,第354-355页。
③陈晓明:《本土、文化与阉割美学--评从《废都》到《秦腔》的贾平凹》,《当代作家评论》2006年第3期。
④肖云儒:《〈秦腔〉:贾平凹的新变》,《当代文坛》2005年第5期。
⑤⑥贾平凹:《秦腔》,作家出版社2005年版,第43页、第494页。
⑦涂彦平:《贾平凹小说〈高兴〉的话语裂隙分析》,《名作欣赏》2011年第9期。
⑧⑨⑩{11}贾平凹:《高兴》,作家出版社2007年版,第272页、第313页、第315页、第281页。
{12}孙小宁:《贾平凹:刘高兴的灵魂更靠近城市》,《北京晚报》2007年11月21日。
{13}{16}{18}贾平凹:《古炉》,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604页、第605页、第603页。
{14}{17}陈劲松:《〈古炉〉:日常中的人性》,《延河》2011年第11期。
{15}韩鲁华、储兆文:《一个村庄与一个孩子--贾平凹〈古炉〉叙事艺术论》,《小说评论》2011年第4期。
{19}温家宝:《温家宝谈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温家宝同西班牙文化界人士、青年学生座谈时的谈话》,《人民日报》2009年2月1日。
*本文系西北工业大学人文社科与管理振兴基金项目(项目编号:RW20101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人文与经法学院)
责任编辑马新亚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