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情结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
摘要:张爱玲,中国20世纪文坛上的天才作家,犹如寂静夜空中滑落的流星,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张爱玲的作品在美的背后,潜藏着无尽的感伤。感伤的根源在于张爱玲无意识中形成的"家"情结,这种"家"情结影响到张爱玲的文学创作风格的形成。
关键词:张爱玲;风格;"家"情结;感伤
中图分类号:I246.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4-0177-02
张爱玲,中国20世纪文坛上的天才作家,犹如寂静夜空中滑落的流星,璀璨夺目,光彩照人。当论及张爱玲的时候,我们为她凄惨的情感经历而惋惜,又赞叹着婉转细腻的笔法,在读者心中,张爱玲俨然成为20世纪中国文坛最伟大的女作家。
张爱玲的作品是美的,美得全面,美得彻底,美得深邃。美来自作品中那幽然恬静的图画、波澜曲折的情节、凄美动人的爱情、优雅唯美的文字。苏青道出张爱玲作品魅力所在:她的作品"像听凄幽的音乐,即使是片段也会感动起来。它的鲜明色彩又如一幅图画,对于颜色的渲染就连最好的图画也赶不上,也许人间本无此严肃,而张女士真可以说是一个'仙才'了。"[1]但是,人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一定会感受到文字背后隐藏的感伤:"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就是这种突转的典型,从"华美"到"虱子"不是认为生命不再华美,可毕竟有了虱子,一丝悲凉也袭上心头,使人顿生沧桑感,有了沉重。
带着这样的阅读体验,我们不禁会问:十七八岁的少女,却有了如此的人生体验,是早慧,还是创伤?
纵览张爱玲的小说创作,我们会发现张爱玲在作品中着重塑造一个固定的场景--"家"。无论是《金锁记》中"在家"的感觉还是《茉莉香片》中"离家"的愿望,乃至《倾城之恋》"回家"的苦难,都在与"家"的联系中展开叙述。
一、压抑与"家"情结
家是每一个生命的摇篮,对于家的记忆,是生命的最初记忆,也是生命中最顽强最持久的记忆[2]。鲁迅先生对家的回忆是凄凉的,在萧瑟的环境下是一座破败的村庄,充满着麻木的灵魂,不觉悟带给了他们无以挣脱的镣铐;巴金先生对家的回忆是心酸的,犹如《家》中的高家一样,封建专制夺去了一个个年轻女性的生命,腐朽的空气充满这里的一切,那么张爱玲对家有着怎样的回忆?
房屋里有我们家太多的回忆,像重重叠叠福音的照片,整个空气有点模糊。有太阳的地方使人瞌睡,阴暗的地方有古墓的清凉。房屋的青黑的心子里是清醒的,有它自己的一个怪异的世界[3]。
在弗洛伊德看来,任何人在无意识中由于压抑都会形成情结,张爱玲在这段回忆中的"家"就是如此。"古墓的清凉、青黑的心子、怪异的世界",从这些带有怪异和恐惧色彩的意象中我们可以看出"家"对张爱玲的压抑。
二、"家"情结与写作主题
由"家"情结所产生的对"家"的眷恋在20世纪40年代的文坛是独特的,张爱玲对"家"的书写极度个人化,张爱玲不喜欢动荡而注重安逸,在张爱玲的意识世界中似乎没有政治的概念,她喜欢在安逸的心态中突出家的"衰败史",继而突出人物性格在家族衰败中所产生的变化,构成其叙事活动的变化与流动之美。
张爱玲在港大读书时,香港受战争影响难民逃亡,血流成河,惨不忍睹。"我们对于战争所抱的态度,可以打个譬喻,是像一个人坐在硬板凳上求瞌睡,虽然不舒服,而且没完没结的抱怨着,到底还是睡着了"[4]。这种冷漠的产生正是"家"情结的潜意识表现。张爱玲说过"自己从没有过缺钱的烦恼,即使有过短暂的贫困,那亦是不能与真正贫困之人相比的",富贵人家的子弟,不曾有过艰难生活的磨炼,在理解人生方面很难摆脱先天的欠缺,而理解是同情的基础,有了同情的理解才有对底层民众的感受。在张爱玲的作品中,故事大多是以悲剧收场,如在《沉香屑:第一炉香》中的葛薇龙,一个破落家庭的小姐,在无钱读书的压力下投奔一个善于勾搭男人的姑妈,然而事与愿违,葛薇龙从一个单纯、自信、希望保持自己人格的少女到幻想的贬值、自信的破灭终至人格的丧失,这一过程是对她先前所抱有的"出淤泥而不染"幻想的嘲讽。原文有这样的陈述:"只要我行得正立得正,不怕她不以礼相待。"可是三个月工夫,她变了,逐渐成为姑妈勾引男人的诱饵。她有过断绝这种生活的念头,但就像她姑妈说的,"要想回到原来的环境里,只怕是回不去了。"她下意识地不肯回去,有心挨延着。薇龙留下来了,留在她明知可怕的"鬼气森森的世界"里。她所有的挣扎,最后只剩下一句"我和妓女没有什么区别,她们是被迫的,我是自愿的"[5]。这种悲惨的结局正是张爱玲悲剧心理的折射。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