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情结与张爱玲的小说创作(2)
又如《色,戒》中的作为学校剧团当家花旦的王佳芝,宁愿牺牲自己的贞操去勾引汉奸易先生,但在执行刺杀易先生行动的紧要关头,忽然觉得有点爱上了眼前她要谋杀的这个人。"紧张得拉长到永远的这一刹那间",她若有所悟,"这个是真爱我的",把易先生对自己的玩弄当成了真爱。这一发现令她"心下轰然一声,若有所失",她放走了易先生,关键时刻救了易先生。就在当天,逃脱了性命的易先生下令一网打尽了佳芝他们一伙人,并且统统枪毙。再如,《霸王别姬》中的虞姬可以被看成是有意识的错误中的另一类型的悲剧人物。她面临着两种道路的选择和斗争,在这里,悲剧行动产生于她的嫉妒、恐惧的思想所导致的有意识的行为。一方面,她真挚地爱着项羽,另一方面是虞姬对自己命运的沉思:"十余年来,她以他的壮志为她的壮志,她以他的胜利为她的胜利,他的痛苦为她的痛苦。如果他得了天下,那就有三宫六院,她最终的结果只能是被冷落、被遗弃。"这时候虞姬犯不着想那么远了,汉军已经围攻上来,项羽要虞姬随他一起突围,虞姬怕他分心,拔出刀来刺进自己的胸膛。
种种悲剧的承担者都是女人,冷漠的张爱玲在其作品中表现出对女性的同情。我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体验到一种惋惜,特别是对女主人公爱情及人生悲惨遭遇的一种同情。从"惋惜"到"同情"这整个心理变化伴随整个张爱玲写家中的故事,把描写重点放在人与人的感情上,写人性的扭曲与变态。荣格曾说:"受心理经验影响,创作处理的是从人类知觉领域汲取来的材料例如生活的教训、情绪的震动、激情的体验,以及人类命运中通常遇到的危机。这一切,构成了人的知觉,特别是他的感情生活。"[6]例如《金锁记》中,张爱玲塑造的曹七巧是一位母亲的形象,身为母亲,更是女人,更要体现女性的特征,而她却在女性的被杀中,成为"家"的牺牲者。曹七巧出身平民,虽然在世俗的下层生活着。嫁入姜家,陪伴一位"残疾丈夫"使她彻底失去了可能,一点点的调情,竟使她的生活有了一丝丝的希望,但希望也因家的意识占据男人之心,只能成为泡影,她准备为爱而牺牲名誉的决心,却在无爱的对象面前,轰然坍塌。用荣格的理论分析,曹七巧形象的塑造皆由张爱玲在"家"情结的影响下完成。从曹七巧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张爱玲母亲的身影,同样的压抑,同样的悲惨。
总之,"家"情结让张爱玲自觉以悲剧来解释人生,解释人的行为动机,在张爱玲的小说中,一切都是悲剧,一切都是苦难,只有病态的人性,悲剧的人生。其最终的结果是造成一种对生命的非理性理解和对女性苍凉命运的同情。
三、"家"情结与艺术传达
"家"情结在张爱玲小说艺术上的表现是多方面的,首先影响着她作品的意象营造。张爱玲有着深厚的绘画基础,形成了作品中如山水画般幽静的意象,如月色的描述,给读者留下特别深刻印象的当然是《金锁记》的开头:三十年前的上海,一个有月亮的晚上,我们也许没赶上看见三十年前的月亮。年轻的人想着三十年前的月亮该是铜钱大的一个红黄的湿晕,像朵云轩信笺上落了一滴泪珠,陈旧而迷糊。老年人回忆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欢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圆,白;然而隔着三十年前的辛苦路往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三十年前的月亮,一升一落就是一个故事[7]。张爱玲描绘的意象具有安静之感,这种安静之感蕴含着某种孤独,渗透着张爱玲对家的一种思念,这种"家"情结存在于张爱玲的潜意识中,在不经意处由作品流露,让我们体会到的更多是酸楚的感情。
其次,"家"情结形成了其小说独特的叙述节奏。如何表达"家"情结所带来的那种苍凉和虚幻感,张爱玲选择了音乐。张爱玲曾经说过,"我不大喜欢音乐,音乐都是悲哀的"。古人有声无哀乐说,认为音乐本身既没有悲哀,也没有快乐,使得音乐听起来既有悲哀又有快乐,那是听者的心情决定的。张爱玲深刻地认识到音乐是将带走一切的,用这种流逝的声音来表现一切的将流逝这样的思想,是再恰当不过的。《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对自己的儿子与女儿用起了极为残酷的扼杀手段,对儿女的影响是巨大的:长安悠悠忽忽听见了口琴的声音,迟钝地传出了"LONGLONGAGO"--"告诉我那故事,往日我最心爱的那故事。许久以前,许久以前"用整体和谐的音乐来表现长安的失落,这样的构思是十分精巧的,仿佛这个曲子从她内心中升起的,这种深刻揭示她命运的内在性,她显得更加凄婉,她决定不了自己。当一种情势中满蓄着一种情感时,即使没有出声,那情感也像一种巨大的声音那样震撼人心。
四、结语
夏中义曾说:"作为小说家的张爱玲,其生命力,要比作为女人的张爱玲健旺"[7]。作为女人,张爱玲已香消玉殒,"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然而作为小说家,张爱玲依然风姿绰约地活在一代代读者的想象世界。正是集中利用"家"情结,张爱玲的小说才显得独特、成熟、有力、深邃。也正是对"家"情结做了多层面、多视角的引申描写,张爱玲的小说才由这样一个个人的"小家"成为折射出一个属于文化史的艺术"大家",成为家的神话的一次叙述。
参考文献:
[1]苏青.张爱玲与苏青[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23.
[2]刘锋杰,薛雯,黄玉蓉.张爱玲的意象世界[M].宁夏:宁夏人民出版社,2000:55.
[3]张爱玲.张爱玲精选集[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5:302.
[4]刘川鄂.张爱玲传[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00:13.
[5]张爱玲.沉香屑--第一炉香[M].上海:文汇出版社,2010:36.
[6]朱栋霖.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435.
[7]刘锋杰.想象张爱玲:关于张爱玲的阅读研究[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1.
[8]肖凤.悲情女作家张爱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9]杨犁.中国现代文学研究[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4.
[10]宋家宏.走进荒凉--张爱玲的精神家园[M].广州:花城出版社,2011:12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