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创伤与自我救赎(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0-26 13:19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黄闪 张绘
分享到:

 

  而基斯的妻子,丽昂,也饱受创伤记忆的困扰。创伤的记忆会如梦魇一般不断侵扰创伤者,而创伤者很难去区分幻想与现实,生活中的某些场景会突然唤起他们的创伤记忆,激发他们的创伤体验。丽昂的父亲不堪老年痴呆症的困扰而选择开枪自杀。这个事件本身对丽昂产生了无法抹去的心理创伤,这就是为何丽昂坚持为那些患有老年痴呆症的病人主持一个写作小组。她鼓励那些病人写下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大家一起对某个事情开展讨论,丽昂寄希望于这些活动能改善老人们的心理状态,帮助他们与疾病做斗争。其实,在内心深处,丽昂的这个写作小组也是在帮助她自己与父亲自杀带来的创伤做斗争。多年来,这段创伤记忆一直困扰着丽昂。从小说中,我们读到:"他死于自杀。自从他开枪自杀之后,在长达十九年的时间里,她在回忆时常常周期性重复这五个字"[1]。丽昂一直对父亲的死无法释怀,而故人已矣,她只能从帮助与父亲同样深受疾病困扰的老人中得到心灵上的解脱。对丽昂而言,帮助那些老人就如在帮助自己的父亲。

  虽然与基斯不同,丽昂并没有亲身经历恐怖袭击,但是与许多纽约人一样,双塔的倒塌,亲人的经历依然给他们带来了不可磨灭的心理创伤。这一点,从丽昂对一位行为艺术家的坠落表演的反应中清晰可见。某一天,丽昂在去车站接母亲的途中,看到了这位叫戴维·雅尼阿克的行为艺术家正在进行高空坠落的表演。这位被称为"坠落的人"的行为艺术家在恐怖事件之后不经任何事先通知在各个公共场合进行高空坠落的表演。他让人回想起双塔遇袭陷入火海时,人们从高空摔下或被迫跳下的可怕情景。有人对他的表演感到愤怒,因为他唤起了人们的创伤记忆。之后,丽昂又一次亲眼目睹他的行为艺术表演。这一次近距离的观看使得丽昂更近一步地感受到了他的坠落带来的冲击。"她想要与人分享的只是一个神色,捕捉某人的目光,看一看她已经感觉到的东西"[1]。女性特有的细腻和敏锐的直觉使得丽昂更能理解"坠落的人"的表演,仿佛在他从高空坠落的一瞬间,丽昂感受到了双塔倒塌时人们从高空坠落的感觉一样。除此之外,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也常常会激起丽昂的创伤记忆。母亲墙上悬挂的画,邻居家的音乐声都让丽昂回想起恐怖袭击。创伤者会不自觉地对创伤事件反复回忆。而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情绪会失控,会让创伤者歇斯底里甚至施以暴力。丽昂,一位温文尔雅的知识女性,在邻居反复播放异域情调的音乐时感到极其愤怒,甚至对其邻居大打出手,因为这种音乐让她联想起恐怖分子。由此可见,在"9·11"事件过后,人们的创伤记忆使得他们十分敏感,一点小事足以点燃他们的怒火,使他们借以发泄内心的压抑。

  而基斯和丽昂的儿子贾斯廷对恐怖事件的反应与父母又截然不同。创伤对于儿童的心理影响尤为巨大,而且这种影响极可能会伴其一生。

  除了小说中的主要人物饱受创伤的困扰,书中的其他人物都有不同程度的创伤体验。例如,与基斯一样的幸存者,佛洛伦斯也承受着恐怖事件给她带来的心理创伤。她的一位朋友在恐怖袭击中失踪,而佛洛伦斯却固执地在深夜拨打她的电话,任由电话响着。这都是创伤记忆给人们带来的反常的行为特征。另一位值得关注的人物是一位名叫哈马德的恐怖分子。德里罗详细地描述了哈马德是如何接受各项训练,直至最终驾机撞向双塔的过程。哈马德虽然是一名令人憎恨的恐怖分子,但是德里罗并没有描述他是如何的残忍和冷血,而是着力刻画了他的内心世界,同时也展现了哈马德自身的创伤体验。在哈马德的记忆中,反复出现死亡的意象。因为他一直处在死亡的阴影之下,无论是目睹阿拉伯河战场上的那些什叶派娃娃兵死去,还是在训练营里亲手用佩刀杀死一头骆驼,直至最终选择自杀式撞击结束自己的生命。哈马德一直在死神的边缘徘徊,在阿富汗的训练营地里,他开始理解,"死亡比生命更强大"[1]。从哈马德这个人物身上,德里罗也探讨了人性的黑暗面,为什么恐怖分子能够以自己生命为代价残忍地杀害众多无辜的民众?哈马德从一开始,就承受着死亡给他带来的心理创伤。他最初也在质疑,"可是,一个人是否必须以牺牲自己为代价,去完成世间的某种使命?"[1]但是,在不断地接受死亡训练之后,哈马德逐渐对死亡麻木,最终走上恐怖袭击的不归路。

  《坠落的人》"就像一部创伤之书,汇集了众多不同的创伤病例"[5]。无论是"9·11"事件给书中人物带来的集体创伤,还是小说人物的个人创伤记忆,都为创伤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研究对象。在《坠落的人》中,"9·11"事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深入到人们的心灵深处,梦魇一般地侵蚀着人类的生存,德里罗描写了这一事件所带来的影响,同时也深深透露出他对美国普通民众在恐怖袭击事件后的心理创伤的理解与关注。德里罗在关注创伤的同时,也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试图来探索缓解心理创伤的途径,无论是成年人还是儿童,都有着自己治疗创伤的方法,无论这些方法是否奏效,都是人类在面临精神苦旅时的挣扎与自我救赎。在小说的最后,德里罗通过女主人公丽昂,给经历创伤的人们带来了勇气和希望:"她已经准备好独自生活,以可靠的镇定态度独自生活;她和孩子将会以撞楼飞机--划过蓝天的银色--出现前一天的方式生活下去"[1]。

  参考文献:

  [1]DeLliloDon.FallingMan[M].London:Picador,2007.

  [2]赵冬梅.弗洛伊德和荣格对心理创伤的理解[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95-96.

  [3]Caruth,Cathy.UnclaimedExperience:Trauma,Narrative,andHistory[M].BaltimoreandMaryland:JohnsHopkinsUP,1996(4).

  [4]林庆新.创伤叙事与"不及物写作"[J].国外文学,2008(4):30.

  [5]朴玉.从德里罗"坠落的人"看美国后"9·11"文学中的创伤书写[J].当代外国文学,2011(2):6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