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的移动互联网是指用户使用手机终端,通过移动网络浏览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获取多媒体、定制信息等其他数据服务和信息服务。[1]十几年前,因特网的发展普及速度之快曾让人们感到惊讶。今天,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普及,以及3G、4G等移动网络服务建设的加速,移动互联网的发展速度更是超出了人们以往的想象。
2007年,苹果公司推出iPhone手机,这一产品彻底颠覆了以往的手机行业,随后谷歌公司推出的安卓系统、微软公司推出的WindowsMobile等,使智能手机得到了迅速普及。手机最初是作为一种可移动的电话出现的,是一种人际沟通的工具,除双向通话外并不具备其他功能。智能手机的滥觞,让手机彻底换了一种形态示人。智能手机的硬件提供物理平台,软件(app)以及运营商提供内容与服务。手机的发展突破了屏幕小、分辨率低、功能相对简单等不足,再也不是一个简单的通信工具,而是一台可以打电话的掌上电脑。此外,自从苹果公司2010年推出iPad平板电脑之后,各大厂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平板电脑产品,目前已有了庞大的用户群。这一跨界产品彻底打破了手机与电脑的界限,有人把iPad平板电脑称为“不能打电话的iPhone”,而三星公司也推出了可以打电话的GALAXY系列平板电脑,这进一步弥补了手机在屏幕阅读面积上的不足,同时又不失其便携性。利用手机等移动设备接入互联网,成为当下一种再常见不过的信息传受行为。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互联网的发展趋势一定是移动的,就像手机逐渐取代固定电话一样,移动互联网终将成为未来信息传播的最主要工具。
一、手机新闻传播的几种形态
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前期阶段,一些学者认为手机短信与手机报是大有可为的“第五媒体”。但是手机短信更多的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利用手机短信传播新闻,除了在自然灾害预警等特殊情况下,似乎并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手机报利用彩信或WAP方式向定制用户发送多媒体新闻的新形式,在几年内经历了快速的发展,一度被寄予厚望。但是手机报来也匆匆去也匆匆,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手机报的订阅用户迅速萎缩。有学者认为,手机报只是个过渡产品[2],前景并不乐观。
当智能手机逐渐普及、3G技术日益成熟、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结合得越来越紧密时,手机在新闻传播上的属性越发显现,手机再也不是单纯的人际沟通工具,而转变为一种大众媒体。目前,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网站、搜索网站等运营的手机网站已经很成熟,手机新闻客户端(app)也是手机用户获取新闻资讯的重要途径。据2013年4月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发展状况报告》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4.2亿。[1]另外,根据2012年10月发布的《中国手机网民上网行为研究报告》显示,通过手机上网,以获得新闻资讯为目的的手机网民高达58.2%。[3]
手机微博也具有很强的新闻传播特性。据《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微博网民规模为3.31亿,用手机上微博的网民数为2.3亿。[4]在我国,微博不仅是网络社交工具,更是新闻资讯传播的重要渠道,网民不仅在微博上了解新闻,还能够转发、评论,表达自己的意见。除此之外,手机网民最常用也是用户基数最大的手机即时通信工具,如QQ、微信等,也都具备新闻推送的功能,特别是异军突起的微信对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可以说,对于4亿手机网民来说,即使没有主动接触新闻资讯的欲望,也难逃新闻资讯推送的狂轰滥炸。智能手机与移动互联网的完美结合,只有在移动互联的背景下,手机的新闻传播属性才会走向成熟。
二、移动互联网拉近了人与新闻资讯之间的距离
针对手机移动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管理研究所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5]此次问卷调查采用互联网问卷调查的形式,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问卷样本覆盖了全国大部分省市,男女比例基本均等,职业分布以大中专院校学生、公司职员、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主,总共收回621份有效问卷,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移动互联网使用的情况。
(一)手机上网成为获取新闻的重要渠道
本问卷设置了“目前你关注新闻资讯的主要渠道有哪些”问题,如表1所示,最多的人选择了电脑网络,占到访问对象的88.1%;QQ、微博等社交应用比例也较大,占到76.7%;选择手机互联网的比例也超过70%,达到70.4%。此外,传统媒体所占的比例较小,报纸为23.5%;广播只有13%;电视比例较高,为42.4%,但是也没有超过半数。手机新闻客户端也占有一定的分量,传统媒体的电子版则较少。选择“其他”的4个访问对象中,有2人填写了手机报。
从调查问卷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通过传统媒体获得新闻的人越来越少,网络媒体则占了很大的比例。在访问对象中,电脑网络占接近90%的比重,而手机移动互联网的比例也非常大。从QQ、微博等社交应用中获取新闻资讯也成为主流,而从一些调查数据可以清晰地获知,手机移动互联网是QQ、微博等社交应用最主要的接入渠道。此外,手机新闻客户端也有一定数量的用户群。可见,手机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新闻最主要的渠道之一,与电脑网络不相上下,已经远远超过传统媒体。
用户媒介接触习惯的深刻改变可见一斑。传统媒体受网络新媒体的冲击,以微博为主的自媒体,用户自己生产内容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网络新媒体能够融合多种媒体形式,但是内容还是来自传统媒体。人们在获取新闻的渠道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内容的生产者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换句话说,报纸的发行量虽然在萎缩,但是报纸所生产的新闻并没有因此减弱传播效果,反而是大大增强了。
(二)手机上网客观上增加了用户的新闻接触度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