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移动互联背景下手机媒体对新闻传播的影响(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3-11-14 14:3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靖鸣
分享到:

 


  在621名受访者中,有10人未开通手机上网服务,其余611人开通了手机上网服务,共占受访者总数的98.4%。在开通手机上网服务的611名受访者中,回答“在开通手机上网这项服务前,您是否经常通过报纸、电视等传统媒体关注新闻”时,38%的受访者选择“经常”,53.3%的受访者选择“偶尔”,6.6%的受访者选择“不关注”。在回答“开通手机上网这项服务后,您是否经常通过手机关注新闻”时,52.8%的受访者选择“经常”,40.6%的受访者选择“偶尔”,4.8%的受访者选择“不关注”。通过对比可知,在开通手机上网前后,关注新闻资讯等信息的程度有了明显的变化。从图1可以清晰地看到,开通手机上网后,经常关注新闻的受访者比例由38%上升到52.8%,上升14.8%;偶尔关注新闻的比例由53.3%下降到40.6%,下降12.7%;不关注新闻的比例由6.6%下降到4.8%。
  图1:开通手机上网前后新闻关注度分布图
  另一个更加直观的统计结果显示,在回答“开通手机上网这项服务后,您关注新闻的频率是否有所增加”这一问题时,73.3%的受访者认为如此,只有21%的受访者认为“并没有增加”,另外5.7%的受访者表示“不确定”。此外,有56.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获取新闻财经文体等资讯”是使用手机的目的之一。由此可见,开通手机上网之后,人们对新闻信息的关注增加了许多。
  另外,从手机用户的主观需求来说,获取新闻也是使用手机的一个重要目的。在受访者回答“您使用手机希望获得的服务是什么”这一问题时,有56.8%的受访者明确表示“获取新闻财经文体等资讯”,另外选择“生活服务指南”的受访者也占到57.6%。虽然与排名前两位的“休闲娱乐”(77.8%)、“人际交流”(76.4%)尚有差距,但是接近60%的比例也能够反映出获取新闻资讯在手机用户使用需求上的重要性。
  (三)分享与互动:传播范围的几何级增长
  手机是目前最重要的自媒体平台,当前最热门的自媒体形式,如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百度贴吧等等,都可以使用手机轻松访问,并且界面友好,用户体验甚至要好于或者是不逊色于电脑。另外,智能手机所具有的移动性、便携性、触摸屏、可拍照、可GPS定位等优势又是电脑所不具备的。《2012年中国微博蓝皮书》显示,微博用户开始大规模地向移动端迁移:通过智能手机进行微博访问的用户已经达到89.35%,仅次于PC端的登录情况。[6]
  微博上曾经流传着这样一个说法:微博粉丝超过100人,你就是一本内刊;超过1000人,你就是个布告栏;超过1万人,你就是一本杂志;超过10万人,你就是一份都市报;超过100万人,你就是一份全国性报纸;超过1000万人,你就是电视台;超过1亿人,你就是CCTV。我即媒体,微博让独立个体有了一个像大众传播媒介一样的传播渠道,移动互联网与手机等终端设备又让这个传播渠道变得随时随地可用。
  微博等社交媒体已经成为新闻发布与传播的重要聚散地,手机微博、微信等拥有几亿用户的自媒体深刻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格局。特别是当有突发事件发生时无数网民用手机不停地刷屏,以获取最新消息,手机成为最迅速的新闻传播渠道。分享与转发功能是目前社交媒体最为重要的功能之一,一条新闻信息经过转发,就会让更多的用户看到,不断转发,再经过“转发的转发”,传播范围就会以几何级的速度增长。
  三、冲击:深刻改变媒体产业格局
  (一)手机是网民每日接触最多的媒体
  群邑中国互动营销2013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0%的受访者在睡觉时会将手机放在伸手可及的范围之内;73%的受访者每天通过手机闹铃起床;95%的受访者在入睡前平均要使用手机一个小时,并因此推迟了入睡时间。”[7]
  南京师范大学媒介发展与危机传播研究所进行的调查如图2所示,有62.9%的受访者每天24小时开机,31.5%的受访者仅在睡觉的时候关机,开机时间不固定的受访者只占5.6%的比例。另外如图3所示,问卷设“您是否会把手机经常带在身边”的问题,有58.3%的受访者表示手机总是带在身边,39.5%的受访者表示手机会经常带在身边,手机偶尔或者不会经常带在身边的比例只占1.6%和0.6%。可见,绝大多数手机用户会把手机经常带在身边,并且除了睡觉时间外,都会保持开机状态。
  图2:每日手机开机时间分布图
  图3:手机带在身边比例分布图
  早晨上班的人们可能随手拿起一份地铁免费发放的地铁报,但是愿意去报摊买一份报纸的人越来越少;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压力下,守在电视机、电脑旁悠闲地看电视、上网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在时间碎片化的生活中,只有手机是人们不用刻意去接近,随时随地就能够接触到的媒介,无论是工作、学习、娱乐,还是打发时间,手机都是唾手可得的工具。智联招聘网对全国28个城市白领日均玩手机时间进行了调查,排名第一的北京白领高达6.72小时,排名第28位的长春也有1.4个小时。[8]手机已经无时无刻不渗透到每一个人的生活之中,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媒体。
  (二)基于移动互联的手机对媒介产业格局的冲击
  近年来,世界知名报刊停刊或被收购的消息不绝于耳。2013年,美国最负盛名的报纸之一的《华盛顿邮报》被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以2.5亿美元收购震惊整个传媒业。紧接着,《纽约时报》亦以7000万美元的价格“贱卖”了《波士顿环球报》,《新闻周刊》也告别了纸质时代,其他如《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西雅图邮报》也没有了纸质版。[9]
  我国大多数传统媒体暂时还没有面临关门大吉的厄运,但是危机感依然强烈,传统新闻业受到新媒体的强力冲击是不争的事实。如何向新媒体转型是目前传统媒体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趋势是不可逆的,媒介性质的改变、受众阅读习惯的改变、受众媒介接触行为的转变,使得传统媒体受众面缩小,并且随之带来了广告收入的大幅度下降,传统新闻业的颠覆性变革已经开始。
  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未来的报纸可能不再是印刷的形式,而是以电子媒介的形式呈现,好的内容再加上适应时代发展的渠道,传统媒体的转型方向其实是很明确的。新闻的生产仍然是传统媒体的强项,无论时代如何变化,高质量的新闻仍然是只有专业媒体才能够完成的。在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下,传统媒体适应新的传播媒介的媒介特性,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未来可能是谷歌眼镜、智能手表,或者是嵌入人体的芯片,生产内容、打开渠道、探索盈利模式,将是未来的趋势。
  四、移动互联背景下的“第五媒体”将主宰未来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