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业性集镇浅述
摘要:海盐生产对盐城的影响十分深远,盐城的集镇布局和海盐生产密不可分,本文试从海盐的生产方式对盐城古集镇布局影响来讨论盐城古集镇布局的形成,以草堰镇的形成、发展、现状为例。
关键词:海盐生产;集镇;布局中图分类号:F429.95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864(2013)03-0057-04
盐城,因盐设城,海盐的生产对盐城的影响意义深远。盐业生产管理也深深影响着盐城人的居住习惯和居住环境,现今盐城地区仍有许多以团、灶、总、仓(团、灶为海盐生产的基本单位,总是海盐生产管理者,仓为海盐的储存单位)等和海盐生产相关词句命名的地方。目前盐城境内有18个行政村48个自然村地名与团相关;有6个乡镇85个行政村368个自然村地名与灶相关;有7个行政村37个自然村地名与总相关;有11个行政村18个自然村组与仓相关。那麼盐城集镇的布局的形成又和海盐生产有什麼关系呢?
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也就是说成镇必备两个条件,一是民聚不成县,二是有税收。集镇的繁荣由于经济利益的驱动,而它的发展又比行政性的城市少了政治上的束缚,由于经济繁荣原因不同,地理环境差异,就必然造成中国集镇布局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宋时两淮盐区共设三监二十九场,盐城境内设海陵、盐城二监及十一场。据《宋史·食货志》、《宋会要·食货》等记载:太宗年间(976-995),海陵监产盐128100石,盐城监年产盐277000石;真宗时(998-1022)海陵、盐城两监产盐高达1073000石,产盐量为淮南各场之冠,生产规模超过四川井盐,是全国显著产盐要地。元代的盐政沿袭宋制。淮南设25个盐场,盐城境内有13个(富安、安丰、梁垛、东台、何垛、丁溪、草堰、白驹、小海、刘庄、伍佑、新兴、庙湾)。两淮盐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分之一强,元世祖有“两淮盐税甲”之说。至明天顺初年,盐城境内盐户就由8912户增至10203户,到成化四年(1468),两淮存积余盐五万九千引(每引200斤);成化十九年,积盐数十万引。明朝政府规定每丁每年应纳盐课16引,万历四十七年(1619),改输盐为征课,每引征钱二钱,每丁每年须交纳二两银子。因此盐城境内开始以盐场为中心形成集镇。本文试着以盐城草堰镇为例,论述海盐生产对盐城集镇布局的影响。
草堰地处滨海淤积平原中部、里下河东部边缘的串场河畔。《淮盐纪略》载,草堰汉代开始产盐,唐宋趋于兴旺,明朝处于鼎盛阶段,为淮南重要产盐区。宋、元、明、清时期,草堰之境是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三场衙署和三座都察院所在地。2001年2月19日,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草堰为“古盐运集散地保护区”,这是中国惟一的一个以海盐文化为内涵的历史文化保护区。这说明草堰地区的形成和发展都离不开海盐生产的影响。
宋以前海盐的生产方式是以户为单位,人员流动性较大,粘沾性不强,生产不具规模。宋代盐场实行集灶为甲的结甲法,其生产实际仍是分散到户,但减少了人员流动性,粘沾性增强,强行开始民聚。到了元代,盐场的生产和管理方式开始改变。“改并灶座,建团立盘,或三灶合一团,或两灶为一团”。聚团并灶,实行公煎,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两淮盐场产盐量开始猛增。元代大量设灶立团,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各场灶,领受铁盘,团聚煎烧,不许离越出外私煎。宋起盐籍就作为一种特殊的户籍,有官府派罪犯和农户以予卤地草荡和制盐工本,承担产盐徭役,人员有了相对固定。明初,灶户必须“世守其业”,世代“以籍为定”;入了灶籍,永世不得更改,子孙都必须从事盐业生产。人员基本固定,定居成为必然选择。至今盐城草堰镇地区还保留着头灶、沈灶、西团等地名。那麼这种生产方式对于集镇的布局是否会产生影响呢?这就需要首先了解元代这个地区盐业的具体生产过程。
元代为我们留下了一本珍贵的盐业生产书籍,这就是陈椿的《熬波图》。陈椿在《熬波图》中记载:“东海有大利,斯民不敢争。并海立官舍,兵卫森军营。私鬻官有禁,私鬻官有刑。团厅严且肃,立法无弊生。”可见官府为了控制沿海丰富的盐业资源,采取了一种类似兵营的方式组织生产。在团的周围“四向筑迭围墙,外向远匝濠堑,团内筑凿池井,盛贮卤水,盖造盐仓、桦屋,置关立锁,复拨官军守把巡警”。这样整个盐场就像一座城池:“团周四向墙堵,上置乳头,仿佛城池,以绝奸伪。或遇坍摧,随时筑垒。其土皆用荡内生田土堑,盖傍海不时风潮大作,非坚实不足御之。”制盐要以赖海水,每团各灶须开通海河道,港口作坝,令月开河,侯取远汛,以接海潮。每为沙泥壅涨於塞,每年仍须频频捞洗以加深。为了保障开挖河道的畅通,还需要采取坝堰蓄水的措施,虽是各灶疏通海河港,必须在港口建筑坝堰,置办工具,雇人看守。一遇到大汛,就必须日夜守候在港口。“潮来则开月河通放,候河满仍旧运土坚捺蓄水,以备朝暮灌泼晒灰。潮涌则濞没摊场,水少则妨误摊晒”而吸引海潮,远非今人想象的那麼容易。《熬波图》在“就海引潮”和“车接海潮”中记载“摊场周围虽有蓄水河沟,每日浇泼灰淋卤,渐见浅涸。六七月久晴,分外用水浩大,海潮虽遇大汛,亦不入港,必须雇夫将带工具,就海开河,引潮人港,用车戽接”,“五六七八月间天道久晴,正当酷热之时,虽大汛潮不抵岸,沟港干涸,缺水晒灰,只得雇请人夫将带工具,就海三五里开河,多用水车,逐级接高车戽醣潮人港,所以备灶丁掉水灌泼摊场淋灰取卤”,由此可见,接引海潮的河道是否畅通对于盐业生产至关重要。故盐业集镇附近的河道多是经过人工整治,比较规整的河道。不仅是制盐需要整治河道,从各盐场到灶、团以及仓储甚至各盐场之间来往,成品的运销都需要河道的畅通无阻。如草堰镇旁的串场河,始建于唐大历元年(766),据盐城、东台、阜宁旧志记载:元、明、清几百年间,串场河先后疏浚几十次。其间,明正统五年(1440)淮安府浚伍佑、新兴二场运盐河(即串场河);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泰州盐运分司袁才开海安至草堰场河;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垣商开丁溪至白驹串场河;康熙四十六年(1707)徽商余维瑞捐资挑浚安丰串场河;乾隆二十五年(1760)浚新兴场串场河,嘉庆十八年(1813)兴挑北串场河自海道口至草堰闸,嘉庆二十年又浚南串场河自富安通远桥至安丰南石桥;光绪二年(1876)浚盐城县串场河,次年浚阜宁县串场河。民国年间及建国后,南北串场河又屡经修浚,并几经裁弯拉直。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