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盐业性集镇浅述(2)
盐场除了有周围壕沟环绕的团灶,还有成品盐所需的仓储。仓储有正仓和便仓之分,正仓多在集镇内。东台三仓镇因1914年盐商设盐仓与第三条沙河畔而得名。“各团所办盐额多寡不同,多者万引,少者不下五、七千引。每日煎到火伏盐数为因相离总仓,近则往回七八十里,远者往回二百余里,或河道缺水,或值聚雨所阻,岂能继即起运。各灶户自备木植砖瓦铁钉石灰工食等项物料,就团内起盖仓房,或五间,或七间,以便收贮。公私皆便,故以便仓名之。”五间、七间的便仓不会对集镇的布局造成影响,但是有的地方建成仓城,就会影响到城镇的布局。如盐城盐都区就有镇以便仓命名,日便仓镇,便仓镇见诸宋史,紧邻串场河、通榆河、斗龙港是当年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
总结以上的论述,我们不难发现对盐业性城镇布局造成影响的有河道、团灶和仓储。
现在我们从草堰镇现存的历史遗迹来看其集镇的形成和布局。现存遗迹主要包括夹河、桥梁、水闸、码头、街巷、民居等。
夹河,一是草堰夹河位于草堰镇西端,北通串场河口,南到镇南端串场河口,通长800米,河口宽16米左右,深2米多,土坡比1:1。二是丁溪夹河位于草堰镇中心南3公里处,现仅存残部,残长400米,河口宽15米,深18米,土坡比1:1。原河的南北出口都与串场河相通,现在北边被公路截断,南端淤塞。两条夹河均为人工所挖。南北都与串场河相连。夹河与串场河形成一回转通道。参照历史上的盐场平面图,该夹河的两端河口成为东侧盐河和西侧串场河的必经通道,也就是说这里实际就成了控制东侧盐灶送缴原盐和西侧原盐外运的咽喉通道。通观盐城串场河沿线的盐业性集镇,都是如此结构布局。
桥梁、水闸,草堰镇上的诸多桥梁曾是贯通镇内夹河或其他河流的陆上运盐或人行通道;水闸则既可保护堤内广大地区的海盐生产,又是连接行人车马的南北桥梁。现存桥梁主要集中在草堰夹河和丁溪夹河上,古庆丰桥在丁溪夹河上,单孔并联无铰石拱桥,东西走向,长31.8米,宽5米,中间宽4.1米,拱高3.3米。永宁桥在草堰夹河上,为并联单孔石拱桥,东西走向,长32米,拱高3.9米中宽4.5米,堍宽5米。据《两淮盐法志》记载,草堰地段有石闸五处,现存两处,草堰石闸、丁溪石闸。石闸作用有三方面:一是东挡海潮,二是调控串场河水,三是具有关卡的功能。
码头、古街巷,一是草堰镇夹河西侧古街巷,二是丁溪古街巷。街两侧多为商铺,中间建有廊顶,向里延伸多为临水而建的民居,两栋独立建筑之间便是石砌码头。根据现场考察,草堰夹河西侧河岸800多米长度里有码头遗存18处。
夹河、桥梁、水闸、码头、街巷、民居使水路和陆路进行了有机的结合,形成了集市的繁荣。集市的繁荣往往会引起官府的进驻。唐时盐城设有“盐监”,元至正二十四年(1364)丁溪、小海、草堰各场官称管勾,明洪武十二年(1379)改称百夫长,二十五年(1392)改称场大使,由运使委派,颁发官印,官不入流,直至清初,明确场大使官阶为九品。清雍正六年(1728)场大使官阶升为八品。故官府进驻而未设县。宋、元、明、清,草堰之境是丁溪场、小海场、草堰场三场衙署和三座都察院所在地。税收进而成为必然。唐、宋以来,盐课常占国家整个财政收入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而两淮盐课又占全国盐课收入之首。清顺治时期,两淮盐税收入占全国盐税总数的62%。民国时期,两淮盐税占全国盐税收入的三分之一以上。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集市顺理成章的变为集镇。
海盐的独特生产和管理模式对盐城盐业性生产集镇的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们通观盐城沿海各城镇集镇布局有别于其他地方和自身统一的独特性。即在集镇的中心有一人工河道,在南北两端分别与串场河相连,串场河在集镇西侧呈孤形绕镇而过,并分别与市内中心河道相连。这样的布局既保证了串场河的畅通,又为设卡置坝以堵截私盐提供方便。因此形成了盐城地方古代沿海城镇规划的重要特色。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