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民间素材使用与民族精神重建(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4 16:5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远东
分享到:

 

  《萧萧》这是一篇八千字左右的小说,充分展示了湘西的民俗、民风,故事的主人公萧萧是童养媳,后与长工花狗相爱并怀孕,长工却弃她而逃。故事一开始就点出了萧萧的童养媳身份,但年幼的萧萧并不知道反抗,随着她长大成人后,自然的人性和童养媳的身份、习俗发生了撞击。女大男小的婚姻形式和人性的冲突显现出来。小说中写道:“花狗想办法支使他到一个远处去找材料,便坐到萧萧身边来,要萧萧听他唱那使人开心红脸的歌。她有时觉得害怕,不许丈夫走开,有时又像有了花狗在身边,打发丈夫走去反倒好一点。”这段文字体现出萧萧内心自然人性与婚姻礼法的对抗。最后萧萧和花狗还是发生了关系,人性获得了暂时的胜利。

  《边城》文凭借吊脚楼,来表现茶峒小镇中妓女与水手间那充满人性的情感。在湘西,有吊脚楼就代表曾有妓女,而只要有停留的船只就表示有水手和妓女间发生了缠绵的爱情故事。沈从文对此所要表达的并不是站在道德伦理的层面对水手、妓女间的行为得当与否进行批判和评论,而是通过水手和妓女间的爱情来对自然的纯朴进行赞美,从而充分地将湘西习惯的人性面展现出来。小说所要表现的象征意义早已超越了小说故事本身的意义,它具有更加丰富、更加深刻、更加深层的思想内涵。在故事中,不论是翠翠、老船夫、顺顺一家,还是屠户、行人或游客,他们都是生活在大山的怀抱中,接受传统文化熏陶的平凡百姓,他们将传统的道德规范作为做人的准则,在这个社会环境里,他们相互以诚相待、相互关心、相处和睦,充分地表现了传统文化以及民族道德存在、延续的健全和合理。通过展示这样的人际关系、这样的社会形态,沈从文运用文学样式为现实生活的评价打造了一把尺子,将其用作人性的褒贬、用其扬善惩恶,并且希望民族品行中那种健康完美的人性可以得以还原和延续,他将他的理想寄寓其中。

  沈从文在自己的笔下用文学作品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湘西世界”,他用他的生命经验和生平背景做基底,融入了湘西少数民族所特有的民俗素材,构建了只有他才能打造的世界。这些由民间所汲取的创作素材,在沈从文的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中全部展现。沈从文在他的湘西系列作品中,不断地崇尚、歌颂着最为自然的人性,不论是作品《边城》中在命运磨难下所展现出的人性;还是《月下小景》里不惧陋俗依然勇于追求真爱的情侣,以及在作品中表现出的对恶俗的控诉;还是《萧萧》中不完美的感情;抑或是《神巫之爱》中身为完美神巫,却依旧对人性的爱情臣服,让人性超越了神性,沈从文用其笔下的小说作品,深刻地表现了“人文关怀”。

  通过湘西民间取材表现对原始生命力的赞扬

  沈从文在他的作品中,隐藏着对民族浓浓的忧患意识,当沈从文看到,所谓现代文明到来时,在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外,还让他目睹了纯净的自然是如何被现代文明所污染、民族的心灵和肌肤是如何被损坏时,沈从文被震撼了。身为一个作家,沈从文期望能够利用小说这一形式来传播一种理想,他希望他的作品能够“使读者从作品中接触了另外一种人生,从这种人生景象中有所启示,对“生命”能作更深一层的理解”。

  《七个野人与最后一个迎春节》是沈从文描写的一个苗人被汉族迫使归化的历史故事。小说中,选取了民间的迎春节作为写作题材,首先用描写庆祝迎春节的内容对原始人具有的丰沛生命力进行歌颂,然后在原始生命遭受“都会现代文明”的迫害、谋杀时用迎春节的消失来表现。北溪村原来所拥有的那种纯朴原始的精神生活是沈从文所向往的,七个野人所坚持的“荒唐”,代表着沈从文希望维护苗族对自身生活方式能够选择的期望,而这种原始生活方式、原始的精神消失的时刻,也代表着“原始生命力”被破坏的时刻的到来。沈从文的这篇小说极具民族性和丰富的寓意,他运用反讽表现手法,记录下了北溪村遭受地方政府的强行入侵,打扰了北溪村民的平静生活带来的巨大灾难,使原本生机勃勃的民间文化形态遭受彻底破坏,北溪村的风貌被迫改变,与此同时也对泯灭了“原始生命力”的“文明”进行批判,将一个弱小的民族在面对武力欺压时发出的沉痛呻吟传达了出来。将生活于文明社会中汉人的低劣与对苗人原始生命力的赞扬充分地展现了出来。

  长篇小说《长河》中,就蕴含着他对湘西的“沉痛感慨”,正是由于这股沉痛感慨,所以沈从文在对小说里正面人物的描写时,都存在对社会现状的不满与想要改革的心思。沈从文想要借由湘西百姓的心声,来倾诉渴望湘西能够重新站起来、迎接新时代的到来。在故事中,沈从文塑造的人物老水手、三黑子和天天虽然都表现出了现实和利益,但三人身上还都保有一份善良,仍然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沈从文通过小说对湘西的变迁讽刺性地表达了他的不满和控诉:这块土地正在被伤害,不应该接受的新生活运动,僵化了人民自然纯朴生活,特权阶级的侵夺对湘西人是多大的威胁。

  沈从文曾经多次提及他创作湘西系列小说和《边城》的目的,就是希望读者可以通过这些作品“认识这个民族的过去伟大处和目前堕落处”。所以说,沈从文创作的湘西小说是具有十分明确的针对性和目的性的,他用“过去”对比现实,用边城对比城市,对比在历史发展中变异的人性,来完成他对健康、原始完美生命力的歌颂,将重建民族精神、民族品德的期望充分地表现出来。

  纵观沈从文创作的以湘西为题材的小说,不难发现,由他构建的“湘西世界”皆源于他的生活背景和生命经验,然而通过这个世界所传达的并不是真正的面貌,而是一个沈从文梦中的湘西世界。但是我们也不能说这些世界全然是想象出来的,因为“这种世界即或根本没有,也无碍于故事的真实”。沈从文运用现代小说形式,同时结合了自身真实生命中的体验和民间活动的轨迹,构建出了属于他的理想中的湘西世界。小说中那些所谓的“乡下人”在自然纯朴的环境中培养出的自然健康的人性、原始蓬勃的生命力,才是沈从文融入大量湘西民间素材和背景描写所要表现出的民族精神。沈从文曾呼吁说:“一些具有独立思想的作家,能够追究这个民族的一切症结的所在,并弄明白这个民族人生观上的虚浮、懦弱、迷信、懒惰,由于历史所发生的坏影响,我们受到什么报应,若此后再糊涂愚昧下去,又必然还有什么悲惨局面”。由此可见,沈从文将文学创作作为一种武器,而他的小说作品,不管是要揭露国民劣根性的还是表现完美的民族品性的,其最终的目的就是要重建民族品德、重建民族精神。

  参考文献:

  [1]沈从文.沈从文选集(第5卷)[H].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231.

  [2]沈从文.从现实学习·沈从文文集(第10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301.

  [3]李权洪.沈从文小说研究[D].国立政治大学中国文学系博论.2002:227.

  [4]沈从文短篇小说·沈从文文集(第12卷)[M].广州:花城出版社.1984:114.

  [5]沈从文.元旦日致《文艺》读者[N].大公报.1934-01-01.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