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闻一多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
另外,当时新月诗派的理论主张也是反对感伤,反对放纵,主张理性来节制情感,要适度地表现,身为新月旗手的闻一多也是倡导、拥护这种诗歌理论的,并在创作中实践着它。这种理论反映在诗歌创作上便是不仅希望诗人在诗歌格律上戴着镣铐跳舞,而且希望他们在情感表现上也“戴上镣铐”有所节制。
执着的爱国者
朱自清曾指出闻一多诗的“特色之一,是那些爱国诗。在抗战以前他也许是唯一的爱国新诗人”,这话虽有些绝对,值得商榷,但却充分地肯定了闻一多诗歌中爱国的一面。
闻一多是一位真诚而执着的爱国知识分子,他的爱国诗歌始终是直抒胸臆、奔放炽烈、满怀热情的,都是以强烈深沉的情感抒发对祖国的挚爱,有撼人心魄的力量,与诗人抒写个人情感时的克制和表现民间疾苦时的客观态度正好形成鲜明的对照。
在闻一多的爱国诗篇中,出现了许多伟大的、鲜明的爱国者形象,随着诗人的生活环境和思想情感的变化,这些爱国者的形象也随之发生了一些变化。
最先出现的、爱国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对祖国热情洋溢的赞美者。《忆菊》中的主人公在对祖国的各式各样的菊花描述和追想时,情不自禁地对祖国发出赞颂:“我要赞美我祖国的花!我要赞美我如花的祖国!”而《孤雁》和《太阳吟》等诗篇中的主人公则都通过奇妙的想象、娓娓的倾诉及鲜明的中西方对比,袒露出诗人对祖国的一片赤子之情,歌颂了祖国的美好。之所以出现这种抒情主人公形象是因为那时的作者身在国外,因是弱国子民而备受洋人侮辱,所以憎恶西方文明怀念祖国的山山水水,另一方面是诗人因为离开祖国,对祖国的关照有了距离,所以回忆和想象都使祖国形象蒙上了理想色彩。
待到诗人1925年回国后,他发现现实中的祖国与想象中完全不同,因此他爱国诗篇中的主人公形象便有了变化。如《发现》中的主人公紧抓住想象与现实的对比,表现对祖国强烈期待与巨大失望间的矛盾,透过情感热与冷的落差,倾诉了“我”对祖国的一片衷肠。他想象中的中国是一个理想的完美的中国,而现实的发现却让他堕入痛苦与失望的深渊,而《死水》表达的便是这种失望而引起的愤懑之情。朱自清先生在《闻一多·全集朱序》中说:“这不是‘恶之花’的赞颂,而是索性让‘丑恶’早些‘恶贯满盈’,‘绝望里才有希望’”这其实是爱之深恨之切的表示。不过即使失望吧,诗人仍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他等着晴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一句话》)
总的看来,闻一多诗歌中的爱国者形象对祖国的爱都是始终执着如一,始终热烈如火的,这也折射出了诗人自己的一片炽热的爱国之情。
东方文化的坚守者
闻一多是有着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国文化所哺育成长起来的诗人,终其一生,他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始终痴迷且永远深爱着的。
在闻一多的诗歌中,民族传统意象和中华历史典故纷至沓来、层出不穷。古典意象如香炉、香篆、红豆、西风、月亮、菊花等,而历史典故更是举不胜举,仅以《我是中国人》一诗为例,其中涉及的历史典故便有河马献礼、九苞凤凰授乐、孔子吊唁死麟及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狂笑等,这都反映出了闻一多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迷恋。
闻一多还曾大力提倡“中华文化的国家主义”,他说:“我国前途之危险不独政治,经济有被人征服之虑,且有文化被人征服之祸患。文化之征服甚于他方面之征服百千倍之。”他还说“我乃有国之民,我有五千年之历史与文化,我有何不若彼美人者?”他力图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并以此抵御来自异域文化的征服,也因此在他的诗歌中出现了一些东方文化的坚守者形象。
在《一个观念》这首诗中,抒情主人公对文化这个观念进行冥想和追问,最后的结论是“你(中华文化)是横蛮的,美丽的,有着五千多年的记忆。”而“我”唯一要做的就是抱紧“你”,并终生守护着“你”。《祈祷》、《我是中国人》这两首诗抒发的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挚爱。主人公满怀自豪之隋,“我是东方文化的鼻祖”,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寄予厚望,“我是过去五千年的历史,我是将来五千年的历史。”“我们将来的历史是滴泪,我的泪洗尽人类的悲哀。我们将来的历史是声笑,我的笑驱尽宇宙的烦恼。”(《我是中国人》)
而在作者寄予“野心和希望极大”的《长城下之哀歌》一诗中,抒情主人公痛苦地喊道“长城啊!你可守得住你的文化”,并决意要碰死于长城之前,抒发的是要与文化共存亡的强烈感情。
闻一多对祖国传统文化确有一种偏执的爱,这种执着与追求,在现代诗人中无人能与之匹及。对东方文化的坚守,也是当时他们新月诗派的共同趋向,虽然他们大多留学英美,文化程度较高,但却普遍迷恋中国的传统文化,如徐志摩对古典理想的现代重构,连他的名字志摩也是志在唐朝诗人王摩诘(王维)的意思,他喜欢王维诗歌中的那种清新与自然,并在自己的创作中,也自觉追求这种风格。
总而言之,闻一多诗歌中出现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无论是理想的追求者,强烈的思乡者、爱国者,还是个人情感方面的羞涩者、东方文化的坚守者等都极具东方特色,总的看来都具“东方之子”的特征。这些形象也大多是诗人自我形象的折射,从这些抒情主人公身上,我们能看出作为新月诗派代表诗人——闻一多自己的人生经历、理想追求和丰富、复杂的情感体验等。
闻一多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极具震撼力,无论是作为诗人的他,学者的他,还是英勇战士的他,都令我们萌生无限的敬意,他将永存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
参考文献:
[1]闻一多.闻一多全集(第一卷)[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
[2]王富仁.闻一多名作欣[M].北京:中国和平出版社.1993.
[3]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闻一多论新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5.
[4]陆耀东二十年代中国各流派诗人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