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人类中心”到“宇宙伦理”
生态批评是20世纪下半叶在西方出现的一种文学批评思想,是在人类日益严峻的生态危机大背景下形成并发展的,展现了具有社会使命感的文学研究者们对拯救自然和生态的强烈责任心。王诺教授说:“与20世纪以来许多批评流派不一样,生态批评崛起的主要推动力不是来自文学研究内部,不是来自批评家标新立异的冲动,而是来自世界范围的生态危机的逼促和强迫。”生态批评的思想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的欧美,9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影响到世界范围内的文学研究模式。20世纪末,西方的生态批评传到中国,受到中国学界和文艺创作界的关注,十几年间发展迅猛,取得了较大理论和创作成就。
目前在中国学界,运用生态批评解读经典文学作品比较常见,但很少将之运用到对科幻小说的解读上,这主要是因为科幻小说层一直是中国文坛的“非主流”。但是,2012年第三期《人民文学》杂志,特选刊发了刘慈欣的4篇科幻短篇小说,这是《人民文学》时隔30多年后,再次把关注的目光投向中国科幻文学。这一重要事件表明,曾经长期游离于中国文坛边缘的科幻文学,已经逐渐成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成就的取得,与以刘慈欣为代表的中国科幻小说家们不懈的努力有关。刘慈欣最新创作出版的“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甚至被学界认为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之作。本文试从生态批评的视阈,剖析刘慈欣“三体”系列小说中的生态意识,揭示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的反抗和对人类欲望无限膨胀所带来危机的反思,分析其中建立在生态整体主义意识上的“宇宙伦理”观。
“人类”和“三体星人”
刘慈欣的“三体”系列长篇科幻小说,共分为三部曲:《三体》、《三体Ⅱ:黑暗森林》、《三体Ⅲ:死神永生》,“三体”系列在情节上有一定连贯性,但又具有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应有的独立性。
《三体》第一部奠定了整个系列的基调,即“三体星人”开始对“地球人”的移民式远征,引发了人类的各种恐慌。“三体星系”由3颗恒星和12颗行星组成,由于三体运动的不规则性,这个星系极不稳定,当3颗恒星吞噬了11颗行星后,最后那颗行星上的文明由于随时可能被吞噬,且行星上的各种资源也已经濒临耗竭,准备寻找出路。这时,“三体星人”得到一个意外的信息,发现了4光年外的太阳系。太阳系只有一个恒星,且唯一有生物文明的地球的发展程度远落后于三体文明。基于这些信息,“三体星人”决定倾全力远征地球、夺取太阳系的统治权,其远征舰队大约450年后到达地球。《三体Ⅱ:黑暗森林》则讲述了地球上的人类为应对前所未有的危局,制订了神秘莫测的“面壁计划”,精选出四位“面壁者”展开对三体人的反击,但“三体星人”从地球人类的背叛者中挑选出的“破壁人”,却将前三位“面壁者”一一“破壁”,唯独最后一个“面壁者”逻辑,参悟出“黑暗森林”法则,在千钧一发之际拯救了地球文明。《三体Ⅲ:死神永生》中,刘慈欣则抛出来“人类”与“三体星人”二元对抗的创作模式,传达了具有整体意识、超越意识的“宇宙伦理”观,这部小说也因此成为“三体”系列小说中被公认成就最高的一部。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小说中,假想了一个“三体星系”,创造了“三体星人”,虽然是科学幻想,但与“太阳系”(“地球”)和“人类”的关系,实际上是一一对应的。如《三体》主要通过对人类的电脑游戏的描绘,展示“三体星系”因为恒星运行的不稳定而导致文明不断发展、又不断毁灭:
第184号文明在“三日连珠”的引力叠加中毁灭了,该文明进化至科学革命和工业革命。这次文明中,牛顿建立了低速状态下的经典力学体系,同时,由于微积分和冯·诺伊曼结构计算机的发明,奠定了对三体运动进行定量数学分析的基础。漫长的时间后,生命和文明将重新启动,再次开始在三体世界中命运莫测的进化。
这段叙述中,刘慈欣使用了地球上的科学规律甚至地球科学家的成果,去描写另一个星系的发展。这意味着在文本中,“人类——太阳系(地球)——宇宙”和“三体星人——三体星系——宇宙”这两组生态模型是紧密相关的,不管是人类还是三体星人,都是宇宙内部的组成部分,从整个宇宙角度来说,由于某种超越了局部的整体规律的存在,系统内部的各个部分是可以相互理解的。
反抗“人类中心主义”
“人类中心主义”,顾名思义,就是把人类看成是世界的中心。杨通进教授概括“人类中心主义”的核心观点是:“人是大自然中唯一具有内在价值的存在物,环境道德的唯一相关因素是人的利益,因此,人只对人类才负有直接的道德义务,人对大自然的义务只是对人的一种间接义务。”可以说,“人类中心主义”和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正是引起生态危机的两个重要根源,而“人类中心主义”更是生态危机的最主要的思想文化根源,是生态批评首先要批判的一种价值取向。
刘慈欣在“三体”系列小说中批判了“人类中心主义”,但值得注意的是,他反抗的只是“人类中心主义”,而不是“反人类”。因此,在“三体”系列小说中,既有对人类破坏自然的痛惜,也有对“末日”人类的深切同情,在反抗“人类中心主义”的同时,又折射着浓厚的人文主义关怀,形成了刘慈欣特有的、自然的生态思想,并主要通过女主人公叶文洁的经历将之表达了出来。
在《三体》中,最先与三体文明接触的叶文洁在大兴安岭时偷偷阅读了《寂静的春天》,这本书对她的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以至在她临终前还回忆起《寂静的春天》,认为“这本书使她对人类之恶第一次进行了理性的思考。”1983年,叶文洁重回大兴安岭,发现那里的环境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
叶文洁很快发现,这片林子的面积曾经扩大了许多,但现在,扩大的部分已被砍伐了——砍伐仍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林子的各个方向都有树木不断地倒下,整个林子像一片被许多只蚜虫蚕食的绿叶,照这个速度很快就会消失。
这段环境描写,不仅展示了森林被砍伐的场景,更是一段具有“环境取向”的文本,为揭示叶文洁的心理和行为作出了环境阐释。叶文洁看到曾经茂密的大森林在人类无限膨胀的欲望中日益萎缩,从而更加坚定了她参加“三体叛军”的决心,以促成“三体星人”对地球的攻占和改造。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