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的音乐文学创作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1-18 13:37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张娜
分享到:

 

  摘要: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整体的功利性与审美性的价值很高,尤其是其音乐文学创作既有对革命历史歌曲创作的传承又有创新,真正做到了“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完美结合,同时又兼顾到艺术的审美特质,成为各时期歌曲的典型代表。
  关键词:《东方红》音乐文学传统创新
  一
  《东方红》的诞生具有很强的功利主义性质:为了响应中央的号召,配合1960—1962年间中共中央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革命传统教育,文艺界创作了大量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东方红》是其中最具代表性和最杰出的作品。在舞台经验上直接借鉴了由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政治部文工团创作演出的《革命历史歌曲表演唱》和由上海音乐舞蹈界创作演出的大型歌舞《在毛泽东的旗帜下高歌猛进》。《东方红》同时也借鉴了朝鲜文艺工作者创作大型歌舞的有益经验,由周恩来亲自倡导、关心和组织,集中全国七十多个单位的文艺工作者共三千余人,在短短一个半月内集体创作完成,并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五周年时于1964年10月2日晚首演于北京。
  二
  1.内容与题材
  在内容上,《东方红》以史诗般的宏伟规模和波澜壮阔的音乐舞蹈场面,将音乐、舞蹈、戏剧、诗歌、舞台、美术及朗诵等艺术手段熔于一炉,充分发挥各种艺术形式的表现特长,展现了自1921年以来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光辉历程和壮阔图景,形象地概括了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开始,包括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这几个重大历史时期内,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从事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同时表达出六亿五千万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同全世界广大人民并肩携手,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坚强意志。
  在题材上,主要是“颂歌”,包括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毛主席,歌颂新中国等;也有反映战争生活的歌曲,包括工农运动、土地革命、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这类歌曲主要是表现在艰苦的斗争环境中中国共产党路线的正确、纪律的严明、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人民对共产党和红军的爱戴等;有的是反映人民的艰苦悲惨的生活以及生产劳动的歌曲等。
  2.体裁与形式
  《东方红》全剧共分八场,但后两场“祖国在前进”及“世界在前进”遵照毛泽东的意见,在拍摄电影版时被删减,只选取序曲和前六场,故本文根据电影版本只对序曲和前六场进行分析。序曲和前六场包括歌曲、舞蹈、乐曲、表演唱、合唱等形式在内共有五十八个节目,在体裁上包括群众歌曲、艺术歌曲、抒情歌曲、社会歌曲等;在形式上采用了歌舞、大合唱、齐唱、独唱、群舞、独舞等多种艺术表现方法,由民族乐队和西洋管弦乐队联合演奏,其中有歌词的歌曲演唱节目就有三十六个。在音乐文学创作上,除了运用大量有高度思想性和感人的艺术魅力的革命历史歌曲外,还有十余首歌曲是词曲作家根据内容需要重新改编或另行创作的,这种急就章式的命题作文具有很大的难度,其艺术价值因而也大大增加。
  三
  在《东方红》(序曲和前六场)中,有歌词的歌曲表演节目总共有三十六个,而这其中词曲作家根据表演内容需要重新改编或另行创作的歌曲只有十三首,剩下为选编的革命历史歌曲。这类革命历史歌曲的艺术价值高于政治价值,审美作用高于教育作用,不仅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革命斗争,也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貌及心理状态,成就较高且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这其中就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民歌音调来歌颂领袖,歌颂党,歌颂新中国的歌曲。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