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瑶族地区的旅游开发与文化变迁(3)
(四)唤起了瑶族对自身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旅游人类学者认为,这些从事旅游活动的民族,“他们在从事旅游活动的时候,常常因为与游客的接触而唤起对自身的重新认识,甚至会加强对自身身份和历史记忆的表述。”旅游作为一种跨文化的传播方式,可以凸显、增强接待地居民原有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尊感。随着大坪乡瑶族旅游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大坪乡观光旅游,购买瑶族民间工艺品和民间文物。在从事旅游活动和与外民族的接触中,瑶族村民们逐渐意识到那些在他们看来似乎是无用的、传统的东西竟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和实惠,便主动恢复和强化这些传统文化与活动。在旅游业开发前,大坪乡瑶族刺绣、挑花等民间工艺的传承已出现衰败之势,会这项传统工艺的人越来越少。但旅游业开发后,越来越多的青年妇女又重新学回这门丢失了的手艺。在大坪乡广场上,每天都可以看到几十名到上百名妇女坐在广场边上等候游客,她们一边挑花、刺绣,一边摆卖随身携带的瑶族工艺品,既有四五十岁的中老年妇女,也有十多二十岁的年轻姑娘。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越文的推行和普及,越文、越语成为越南瑶族与其他民族及社会交流的主要文字和语言,但在本民族内部交流则仍使用瑶语,在祭祖、祭鬼、度戒等宗教祭祀活动中,仍用瑶语和汉语,喃念用喃瑶字(亦称瑶族“土俗字”)和汉字写的经书、祖图、家先单等。但能看懂喃瑶字和汉字的人越来越少。旅游业开发后,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在沙巴县瑶族村寨开办喃瑶文培训班,聘请民间师公为瑶族中青年男子讲授喃瑶字和汉字。参加初级班培训的瑶族青年,毕业时可学到1500—2000个喃瑶字和汉字,基本上可以看懂瑶族民间古籍。撒祥村瑶族青年LGX,今年2l岁,原来学过越文,平时说越语和瑶语,但不会说汉语,更看不懂喃瑶字和汉字。2007年1月和2008年12月,他先后两次参加喃瑶文培训班学习后,不仅能看懂瑶族民间古籍,还能写些简单的喃瑶字和汉字。据报导人赵文银说,他过去学过5年越文,能看懂越文报,但不识喃瑶字和汉字,前年到本村DWX师公办的喃瑶文培训班学习后,现在已经能看懂瑶族民间古籍。他认为,学了喃瑶字和汉字,不仅可以看懂瑶族民间古籍,祭祖、祭鬼时不用再求人念家先单、祖图等,而且还可以通过喃念民间古籍知道自己的祖先是从哪里来的,很有用。报导人ZLS也说,撤祥村瑶族现在都以会喃念喃瑶字和汉字为荣,每年过年时,村里的师公还比赛写喃瑶字和汉字,看谁写得好。据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阮雄孟先生调查,在20个瑶族受访者中,有17个高度评价发展瑶族旅游业的重要性。他们认为,旅游除了能增加收入和改善生活外,还能和外界交流,增加对社会的认识。很多瑶族村民通过参加旅游经营活动认识到,瑶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方式是当地旅游业发展的优势,如果丧失这一优势,当地的旅游业也就无从发展。这种以某种文化资源而开发的旅游活动是一种多向、多因的互动过程。游客被瑶族的特色文化资源吸引而来,瑶族村民也因游客对本民族特色文化资源的好奇、吸引而对自身传统文化有了重新认识,意识到本民族文化的价值,唤起了民族意识的重新觉醒。旅游业的开发成为大坪乡瑶族重新认识自己的一个新途径,人们在从事旅游开发的过程中重新塑造自我形象,强化族群认同,兴起一场民族文化的复兴运动。
(五)瑶族女性成为发展旅游业的主力军。历史上,瑶族是个刀耕火种的山地游耕民族。瑶族从中国进入越南后,一直就过着这种迁徙不定的游耕农业生活。直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越南政府实行革新开放后,越南境内的瑶族才最终定居下来。报导人大坪乡撒祥村村长盘朝光说,过去,撒祥村的瑶族一直是刀耕火种的,种完一座山,三五年后,到地力耗尽时,再种另一座山,一直到1982年,政府把田地分给瑶族,不许随便迁徙,他们才不走,从此定居在撒祥。这种刀耕火种的游耕农业需要有较强的体力,所以男子往往成为游耕农业生产的主力军。但旅游业发展后,买卖瑶族挑花、刺绣成为旅游业的主要经营活动,而从事挑花、刺绣的人全部是妇女。据报导人瑶族妇女PMS说,因为卖瑶族工艺品赚的钱较多,一般年轻的妇女都不用做农活,在家喂完猪、煮好饭就出来卖工艺品了。据报导人ZDG说,自己在家负责种田、养猪、种草果,妻子则在外面搞旅游。从阮雄孟先生在沙巴县大坪乡撒祥村的入户调查来看,旅游业收入占到了当地瑶族家庭收入的51%,这些收入主要是靠妇女得来的。在大坪乡调查期间,我们看到从事旅游业的人大多数是瑶族妇女,只有少数瑶族男子从事摩托车搭客或协助妻子开家庭旅馆。瑶族女性成为当地发展旅游业的主力军。
(六)商品经济观念的增强与传统理论道德的削弱。大坪乡瑶族在发展旅游之后,瑶族村民在从事传统农业生产的同时,男女老少都积极参与到旅游业中来,通过开旅馆、卖瑶族工艺品、销售山货、提供旅游服务等各种方式与游客交流。在获得经济收入的同时,商品经济观念也逐步增强。妇女们挑花、刺绣的布料不再是自纺、自织的土布,而是通过商贩从中国云南河口进货得来;一些瑶族妇女甚至主要依靠收买边远村寨瑶族的挑花、刺绣品来转手买卖;当地的瑶药经过与河内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已经销售到河内、胡志明等城市;看到有外地人来时,妇女们都会主动上前兜售工艺品;甚至连我们给一些瑶族妇女拍照片时,她们也会提出要收相应的小费。已有的事实已经证明,商品经济的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它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也可以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历史上,瑶族是个无人经商的民族,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帮助很少要求回报,一家有难,全村相帮;尊老爱幼,和谐相处。但自从卷入商品经济的浪潮后,大坪乡瑶族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受了极大的冲击。在从事旅游活动的过程中,一些人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而争抢游客,压价竞争,甚至争吵、斗殴。仅2008年就发生了6起因争夺买卖流动摊子、2起争抢游客过夜而争吵,甚至斗殴的事件。瑶族村民的传统伦理道德遭受削弱。
结语
在现代化进程中,很多国家都把旅游业开发看作是少数民族地区脱贫致富的一条捷径。但如何把握好开发的尺度,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业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术界和政府部门关心的问题。越南老街省沙巴县大坪乡发展瑶族旅游业所引起的一系列文化变迁现象再一次说明,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始终是一把双刃剑,必须给予重视。处理好旅游开发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的关系,促进旅游业和少数民族经济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仍是少数民族地区旅游业开发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附记:本文是作者担任中方主持人的中国广西民族大学与越南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科研合作项目《中越跨境瑶族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变迁》成果之一,并获得“中国南方与东南亚民族研究”特聘专家岗项目资助。作者在越南调查过程中,得到越南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沙巴县旅游中心、沙巴县大坪乡政府等单位,以及老街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厅长陈友山博士、副厅长阮氏朔源、工作人员杨俊义、阮氏明秀、范妙香、阮小虹、黎成南,以及沙巴县瑶族同胞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广西民族大学王柏中教授、胡牧君教授、滕成达教授、盘美花讲师参加了本课题调查,谨致谢意。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