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福乐智慧》中的社会本质问题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3 16:5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热合木江·巴拉提
分享到:

 

  摘要:本论文详细的分析了《福乐智慧》的人类社会思想,研究了把人类的本质与人类认识世界的能力结合起来,把掌握知识作为认识世界的前提,并针对社会管理和国家的治理,保证社会的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水平,提出了必须“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观思想。

  关键词:福乐智慧;人类社会;本质问题

  中国是一个伟大的文明古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自古以来,各民族的祖先共同劳动、繁衍在这块广袤富饶的土地上,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古代文明。中国哲学的发展史是中国各民族哲学思想的发展史。因为,中国少数民族哲学“和任何新的学说一样,它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1]“学习我们的历史遗产,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给以批判的部结”、“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2]

  只有把人性同人的本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发挥人的作用。在古代维吾尔人的哲理观中,人生是短暂的,幸福是变幻不定的,只有善才是永恒的。正如《福乐智慧》所说:

  p5924人世匆匆,善却永存,善德会留下不灭的足迹。

  p5923谁若行为善良,即是永生,谁若作恶多端,虽生犹死。

  “善”在《福乐智慧》的论理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p1922真一的我主创造了人类,有贵有贱,有贤有愚。

  p1923有的聪明,有的愚妄,有的贫穷,有的富裕。

  真主创造了人类,决定了人的命运,也就创造、决定了人的不同类以及他们的不同命运了。所以:

  p3746我是穷,是富,是善,是恶,全都由真主安排定夺。

  如何看待人的问题,既包括人性为何的问题,又包括怎样看待人的社会价值的问题。

  《福乐智慧》对于普通的人,是加以肯定的。可以说,正是肯定了普通的人,才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它的民本观念。

  《福乐智慧》中说到的人,大体上也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指现实生活中各种各样具体的人,如贵巴依、伯克、大臣、诗人、学者、商人、牧人、农民、工匠、仆役等等。这些人明显的有尊卑贵贱等级之分,相互不能等同。另一种是一般的人,是泛指作为“类”的人,这是对所有人的共同指称。《福乐智慧》中经常使用一般的“人”这一称呼,有时也用“人类”这个词,说有人“人的品行”,有时甚至谈到了“自由的人。”

  p4400他们乃是十分有用之人、是农民

  p4443他们实在是造福施利之人是牧人

  p4530他们一无例外都是真主的奴仆,即与真主的其他奴仆们也都是一样的。

  可见,“人”是包括仆役等在内的所有一切人,而不只指贵族、上层、统治者。不过,有时作者也把这个范围缩小到穆斯林的范围中。

  当说到一般的人时,《福乐智慧》往往使用爱称、敬称,表明“人”在作者的心目中占有崇高的位置。而当作者斥责宫廷内部你争我夺的丑恶时,呼唤道:

  p4252心灵的太阳啊,你要努力,要行为端正,莫把人妒嫉。

  “心灵的太阳”即对人的敬称。它呼唤人莫妒嫉人,说的都是“人”的事。这样,他便把人抬高到“心灵的太阳”的高位上了。而在当时,在该书,却只有国王日出才是红太阳。这样一来,凡人与国王便都一样,都成了值得赞颂的太阳了。

  从对人的肯定出发,与对人的怜爱相对应,《福乐智慧》又提出了古代的平等要求。但这种古代的平等要求不仅是初步的,而且是借助真主的威力而提出的。《福乐智慧》用真主取代了上帝,用较直接的方式提出了平等要求,并抨击了不平等的现实:

  p3749我们俩人都是真主的仆民,履行仆民职责,我俩平等。

  p3750奴仆信奉奴仆于理不当,子民礼拜子民实属荒唐。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