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优雅与奢侈(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3 17:0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刘婷
分享到:

 

  “拉德克利夫的审美趣味中融入了伦理与价值取舍,带有明显的意识形态倾向”【7】。拉德克利夫赋予小说中中产阶级趣味合法性是通过把趣味与美德联系在一起,认为“美德和趣味其实是统一的,因为美德就是活动的趣味”【5】。艾米丽,圣奥伯特这类中产阶级代表人物拥有高雅趣味,也同时拥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艾米丽和她的家人能抵挡住物质财富和名利的诱惑,他们信仰只有美德才能带给人幸福。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艾米丽一直注重自我发展,阅读名家名作已成为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种趣味绝不是为了附庸风雅,而是为了增加才思,领悟生活,获得精神动力。此外,圣奥伯特喜欢研究植物,对植物有特殊的感情,他家里有专门种植稀有植物的温室。当听到丘斯内尔要砍掉他城堡旁边的老栗树,圣奥伯特心情非常激动,想起那老栗树曾经见证了他的成长和欢乐,他不禁幽思连绵。艾米丽也同父亲一样有着感性的一面,她热爱自然的点点滴滴,尤其是那壮美的山峰总能令她激情澎湃。圣奥伯特和艾米丽的这种感性激发了他们对农民的同情,虽然他们没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是他们拥有乐善好施的美德。艾米丽每周都会和父亲去看望山里的农民,他们不仅给农民发救济金,还耐心听他们诉说烦恼,安抚他们的痛楚。中产阶级虽然收入不丰厚,却能对农民慷慨解囊,相反,财力雄厚的贵族阶级却不会把下层阶级看在眼里。

  拉德克利夫笔下的贵族阶级不仅败坏趣味也败坏道德的。贵族阶级的奢侈趣味使他们更多地关注炫耀财富和地位,以至对亲人都冷漠无情。圣奥伯特认为,“那些自以为有钱能号令阳光的人,却总是过着阴郁的日子,或是活在自私的阴影里”【5】。丘斯内尔曾一心想出名,甚至想利用她妹妹的婚姻实现他的野心,全然不顾他的做法是不是会牺牲妹妹的幸福。当他妹妹过世后,他只是对圣奥伯特“随便说了几句安慰的话,就好像根本没有这个妹妹似的”【5】。沙朗夫人也一度自私地对待艾米丽。在艾米丽的父母亲都因病过世后,沙朗夫人便成了艾米丽的监护人。为了从艾米丽的婚姻中获得更多的财富和彰显自己的地位,沙朗夫人阻拦艾米丽和她心爱的人在一起,并且严厉指责艾米丽,责怪她行为不检点。然而,当艾米丽受到一位伯爵的追求时,沙朗夫人却极力劝说艾米丽,完全不考虑艾米丽自己的感受。对亲人最无情的莫过于芒托尼先生。在娶了沙朗夫人之后,芒托尼就日渐对夫人冷漠,能激起他激情的只有赌博。他如此地迷恋赌博使他不仅输光了他原有的财产,还把他夫人带给他的财产也赔了进去。如此巨额的赌债都不能抑制他的欲望,反而使他丧失理智,用最残忍的手段逼迫他的夫人交出地产。芒托尼夫人临死前坚决地把地产留给了艾米丽,这也招致艾米丽受到芒托尼的威胁。坚强的艾米丽没有对他屈服,一直坚持守护姑妈留给她的地产,但是当芒托尼企图威胁到她的身体时,艾米丽无奈放弃了自己的地产,只希望不要再被骚扰。冷漠自私的芒托尼后来因犯下罪行受到了法律的制裁被收监,最后又传出他神秘死亡的消息。

  四、结论

  “不是物质财富,而是趣味和文雅的符号表征越来越成为表达身份和区隔的重要手段,这是充斥着大量商业精英和中产阶级的都市社会一直所具有的特征”【8】。拉德克利夫在《奥多芙的神秘》中要建构的中产阶级的优雅趣味是对文学,艺术的偏好,对物质财富的舍弃,并且注重精神上的满足。这是一种禁欲式的趣味,区别于贵族阶级关注物质享受的奢侈趣味。有着优雅趣味的中产阶级也同时拥有节俭,善良,勤劳,勇敢等美德,而秉持奢侈趣味的贵族阶级却大都自私冷漠,败坏道德。通过对比,中产阶级美德得到颂扬而贵族阶级的败德行为遭到唾弃,中产阶级的优雅趣味的合法性因此而得到确立。虽然在十八世纪末的英国,贵族阶级在政治、经济、文化上仍然占据统治地位,中产阶级也深受统治阶级权威文化的影响,并且拉德克利夫把故事背景设在16世纪的法国也是为了避免触犯社会权威,但是队伍越来越庞大,经济实力越来越强的中产阶级非常希望通过提高自己的文化地位来获得话语权,因此建构与中产阶级美德相联系的优雅趣味,区别于贵族阶级的奢侈趣味,批判贵族阶级的道德败坏,成为了中产阶级知识分子表达自身阶级文化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E.J.Clery.Women'sGothic:FromClaraReevetoMaryShelley[M].Devon:NorthcoteHousePublishers,2000.74

  [2]RictorNorton.MistressofUdolphoTheLifeofAnnRadcliffe[M],NewYorkandLondonLeicesterUniversityPress,1999.66

  [3]PierreBourdieu.Distinction:ASocialCritiqueoftheJudgmentofTaste[M].TranslatedbyRichardNice,Massachusetts:HarvardUniversityPressCambridge,1984.1-4

  [4]MaggieKilgour.TheRiseoftheGothicNovel[M].LondonandNewYork:Routledge,1995.

  [5][英]安·拉德克利夫.奥多芙的神秘[M].刘勃,译.北京:北京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6-125

  [6]MarjorieGarson.MoralTaste:Aesthetics,SubjectivityandSocialPowerintheNineteenth-centuryNovel[M].Toronto:UniversityofTorontoPress,2007.7

  [7]苏耕欣.哥特小说——社会转型时期的矛盾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234

  [8]MaxineBergandElizabethEger.LuxuryandPleasureintheeighteenthcenturyBritain[M].NewYork:OxfordUniversityPress,2005.20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