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铜仁地区神龛文化生成模式解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4 15:21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龙信高
分享到:

 

  摘要:本文对武陵山铜仁地区的神龛进行了重点考察,以历史,文化,民俗信仰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铜仁地区神龛文化的生成,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神龛;环境;生计方式;文化生产;精神安抚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3-0-02

  神龛形成了内容繁多且信仰极其复杂的多神杂糅综合于一身的信仰体系,且相当繁盛,这与它的当地原始宗教和外来汉文化的联系是分不开的。具体来说分析,主要是文化交流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由于文化交流上带来的文化变迁,整合,涵化成为一种新的文化。神龛涵化的两类行动特征中的强制涵化和非强制涵化体现的非常明显,国家层面加强政治控制,把汉文化强行灌输在西南地区,用科举取士,开办教学,用有别于当地人的政治文化观念实施教育,加强统治;非强制涵化方面,汉文化随着乌江航道的传入,佛道文化驻进梵净山,当地人积极开放的学习心态,使文化的同化,整合,混合,分化,边缘化等现象存在。在社会互动中,神龛的文化适应和连续性,不同文化之间的文化传递和文化接触,对存在的风俗、信仰、制度等的再解释,不断地调适存在的价值观和目标、行为与规范,最终建立起独特神龛的文化模式。

  学者田清旺认为“神龛不是土家族古老文化形式,而是由汉民族传人并被土家人接受、内化和传承的一种文化形式,其大规模的传人并被土家人接受,应为改土归流后,时间年限约从雍正八年即1830年左右开始,由此计算神龛文化在土家族地区兴起还不到300年历史”。他分析的地区在沅水流域,而沅水流域的开发要晚于乌江流域,从古代明清政府设置管理机构的时间也可以推算出,乌江流域汉文化传入要早于沅水流域,乌江流域受汉文化的影响明显要大于沅水流域,所以神龛文化在乌江流域的兴起已超三百年;另外根据两地神龛文化内容的比较和对实地田野调查的资料分析,乌江流域神龛的文化内容比沅水流域的神龛更为丰富,文化的交流上更频繁,所受的影响更为深刻。

  表一铜仁常见神龛文化缩图

  祖德流芳

  T出,乌江流域汉文化传入要早于沅水流域,乌江流域受汉文化的影响明显要大于沅水流域,所以神龛文化在乌江流域的兴起已超三百年;另外根据两地神龛文化内容的比较和对实地田野调查的资料分析,乌江流域神龛的文化内容比沅水流域的神龛更为丰富,文化的交流上更频繁,所受的影响更为深刻。

  一、区域环境与生计方式

  贵州东部的铜仁地区,区域内生存环境极为恶劣,敬畏自然,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常常寄托与神灵,区域内巫觋文化气息较为浓郁。他们信仰崇敬巫,崇拜傩,致使上千年来原始、古仆、神奇、怪异的民族民间文化至今仍遍布铜仁地区。铜仁地区是典型的山地农耕文化,以农业为主,也兼有渔猎文化。农耕文明本身决定对土地和自然环境的依赖程度高于其他文明,农耕社会对于土地的强烈依赖性,对土地的依赖性而产生的土地崇拜和祭祀特别的多,在铜仁印江,有十方土地的称谓,和对不同环境的十种土地神祗的存在祭祀。“农耕社会中,自然作为一种背景性存在影响和决定着的人们生活与思想,对于自然的崇拜是自然而然的,尤其是农耕社会的早期,自然崇拜是一种普遍的思想观念,社会的神话、信仰、习俗、仪式、歌谣等就在这种自然崇拜中形成和奠基下来”。由土地为生活重心相关方面的崇拜,延伸和扩展为多方面的崇拜,如崇拜天地山水、崇拜动植物、崇拜鬼神、崇拜法力等。

  二、文化生成因素分析

  铜仁地区神龛文化信仰体系的内容主要由部分组成,一是本地区土生土长的原始信仰;二是经由乌江流域和沅水流域传播而来的外来汉文化。从最初的原始信仰,原始宗教,随着历史的发展,民族间的族群迁徙,人口的流动以及文化的交流,慢慢转变以汉文化为主的信仰文化。“‘天地君亲师’这一国家文化符号传人民族地区以后,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民族宗教信仰而只是起到一种聚合作用,将原先民族宗教信仰中分散的神聚集到国家文化符号中来”。在长期改造自然和文化是适应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多神信仰,“天地君亲师”国家符号起到的聚合作用使得众多的神灵在神龛上找到适合的位置,形成了神龛文化内容的多样性。

  (一)本土文化的影响与生成

  古代的先民处于生产力极低的条件下,把自然界的万物都视为神灵的产物,因而有万物有灵和自然崇拜的思想。在万物有灵观念的影响下,民众认为通过讨好自然界的神灵,不仅可以得到与人类密切相关的自然物的好处,还可以与自然和睦相处。农耕社会对于土地的强烈依赖性形态,产生了以土地耕作为中心的信仰方式,在生存和生活的信仰、习俗、礼仪等都是由耕作而派生和衍化出来。因此他们产生了对自然的崇拜并举行各种祭祀活动。与自然、劳动和生活有关的万物皆有神灵,都是人们崇拜的对象。如土家族的白虎崇拜,印江地区的祭拜“风神”,德江地区的傩文化等等。

  农业社会,对土地的敬奉尤为突出,对土地的敬奉始终是一个虔诚至上的心态。敬奉土地,不仅有土地公公,还有土地婆婆。认为他们都是人的“化身”,都有七情六欲,并且都赋予姓氏,职责是保护人畜兴旺、五谷丰登。如印江地区土家族敬奉的土地神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分为四方土地、山木土地、桥梁土地、田园土地、长生土地、青苗土地。敬奉土地神在铜仁地区十分普遍,信奉至诚,地区每隔一里半里就建有一座土地庙,庙宽不足三尺,仅能容纳放置土地夫妻神像,而土地庙前常年香火不断。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