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重读贾宝玉(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19 15:4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储继红
分享到:

 

  随着宝玉年龄的增长,他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父亲贾政“恨铁不成钢”,痛打过,老祖宗贾母、母亲王夫人哄劝过,丫鬟袭人等规劝过,湘云、宝钗等姐妹点醒过。宝玉越来越恐惧,惧怕失去养护他“真”性情的善美乐园,惧怕踏入扭曲童真本性,只为功名利禄而尔虞我诈、倾轧欺骗的既定社会轨道,他对以世俗男子为中心的虚伪、丑恶和腐朽无能的社会的憎恶和蔑视有增无减。他继续嘲讽、否定既有的社会规范和主流价值观——他把“读书上进的人”视为“沽名钓誉”之徒,视追求功名的人为“国贼禄鬼”,骂他们是“禄蠢”;将“圣贤之书”贬为“无故生事,立意造言,自己混编纂出来的”;抨击历史上“文死谏,武死战”的道德评判标准,斥其为“只顾邀名”和由于“疏谋少略”的胡闹。他“愚顽怕读文章”、“哪管世人诽谤”的乖张,“潦倒不通世务”的离经叛道,其实都是他本能抵抗、挣扎的一种反映。

  与此同时,他在“污浊”的男子俗人世界中也邂逅了几位无“浊臭”气息的真性真情知己。他认同、爱慕和亲近那些与他品性相近、气味相投的男子,而不论其出身、地位和身份。秦可卿的弟弟秦钟出身寒素但“眉清目秀,粉面朱唇,身材俊俏,举止风流”,“怯怯羞羞,有女儿之态”,言行举止丝毫无男子的浊臭、恶俗,这种颇具清爽、纯净女性之美的风范令宝玉“起了呆意”,觉得自己竟是荼毒了“富贵”二字。与秦钟的亲近,本质上还是由于在秦钟面前宝玉的“真”性情、“呆气”可以自由呼吸,不需掩藏、遮蔽,一如在众女儿面前。第二十八回蒋玉菡情赠茜香罗,蒋玉菡琪官地位微贱,是一戏子,但妩媚温柔,令宝玉十分留恋,不仅赠他玉玦扇坠,而且互换汗巾子。先侠后道的柳湘莲豪爽侠义、自由无束、浪迹天涯,也是一个“真人”,不受缚于男人世界既定的价值观,这点宝玉着实欣赏、钦羡,虽然一个是毫无行动自由的贵族公子哥儿,一个是无拘无束的、来去自由、无牵无挂、不拘小节、颇具侠者之风的人物,但因二人皆是重情重义的“真”男子,所以能惺惺相惜,情谊匪浅。至于富贵尊荣至极的北静王水溶,他虽地位高,年龄长,但是个“才貌双全,风流潇洒,每不以官俗国体所缚”的人物,所以宝玉对他向往已久,等到送秦可卿灵柩出城路祭之时相见,两人一见如故、互相称叹。

  基于“真”情之上构筑的友谊貌似可以超越阶层,打破地位差异织就的藩篱。但这样的奇男子毕竟还是少数。宝玉不能释然的还是他所看重、尊崇的女儿们。

  三、爱情观——对“真”的无悔坚守

  世俗男子的功利世界总体上令宝玉失望、厌恶和恐惧。他执拗地希望那些集真善美于一身的女儿们——姐妹也好,丫鬟也好能永远守着他,给她一个虚幻的但是理想的充满“真”的世界。但宝玉还是逐渐失望了、痛苦了,直至绝望了。

  曾经宝玉只求这些女子在他活着时“同看着我,守着我,等我有一日化成了飞灰”,死了后能被各人的眼泪漂起来,“送到那鸦雀不到的幽僻之处,随风化了,自此再不要托生为人”。但是对女孩们体贴入微、同情尊重的宝玉,发现这些他如此看重、尊敬的女孩却在悄然发生各种变化。首席大丫鬟袭人哄劝宝玉好好读书,和姑娘们交往时计较下分寸。曾经和宝玉亲密无间的湘云妹妹也嫌弃他“成日价在我们堆里混什么”,希望他多结交些“为官做宰”的,多多谈讲“仕途经济学问”,而宝钗宝姐姐虽温柔端庄、大度、善解人意但竟然说过这“混账话”,这样的女孩们竟然也沾染了“禄蠹”之气,宝玉厌恶恐惧,好在他最看重的黛玉“从没说过这样的混账话”。宝玉虽和丫头们好,虽怜香惜玉,虽被黛玉说成“见了姐姐,就把妹妹忘了”,但正如脂砚斋批宝玉道:“宝玉一生心性,只不过体贴二字”,真正和他情意相通、志趣相投的是同样真性情的林黛玉,所以“千古情种”贾宝玉是“情不情”,他爱的、无可替代的、唯一对象只能是,也只会是黛玉。

  令人感到可悲而恐惧的是,宝玉希求的真善美正逐渐消失或被摧毁。金钏儿羞愤投井了,司棋伤情撞墙了,晴雯被逐病夭了,芳官愤而出家了,妙玉遭劫被污了,鸳鸯避祸自缢了,秦可卿命丧天香楼了,尤二姐吞金自逝了,尤三姐横剑自刎了,元春殁了,迎春出嫁了,“金闺花柳质,一载赴黄梁”,探春嫁了,“千里东风一梦遥”,湘云嫁了但“湘江水逝楚云飞”了,而惜春出家了,“独卧青灯古佛旁”……这些一次又一次地折磨着宝玉,一再摧毁着宝玉真善美的温暖乐园。女儿们的悲剧命运结局撕扯着、啃啮着宝玉,但宝玉还能坚守,因为还有与黛玉真正的“真情之爱”。彻底击垮宝玉的无疑是黛玉的“玉带林中挂”,失去黛玉的痛苦,是失去了真善美世界唯一的、最后的支撑的伤。所以心如槁灰,不再执著于红尘真善美的宝玉只有在“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难忘世外仙姝寂寞林”中煎熬,直至他了断红尘,了断十九年的俗世情缘。

  正是性情中的“真”令宝玉在对待女子的态度,对抗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取舍,坚守知己之爱的无奈中体现出具有同一性的可贵之处。

  参考文献:

  [1]楼霏.论贾宝玉的女儿观[J].红楼梦学刊,1995(第三辑).

  [2]高月.浅析贾宝玉的女儿观[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陈远洋.贾宝玉形象的女性化分析[D].西北大学,2003.

  [4]范耀良.略论贾宝玉的独特女儿观[J].鄂州大学学报,2002(3).

  [5]罗宪敏.略论贾宝玉的童心[J].汕头大学学报,1998(1).

  [6]张志.论贾宝玉的功名观[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03).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