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研究
摘要:日照市拥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申报、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但是在保护与开发方面存在着传承困难、后续发展乏力、经费紧张、宣传滞后和机制机构有待完善等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文化如何与日照市的产业发展、旅游经济振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要素紧密结合,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社会的广泛参与、专家的直接介入、市场的普遍认可。
关键词: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
2003年10月,《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2届大会上通过,该《公约》特别指出:“保护是指采取措施,确保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包括这种遗产各个方面的确认、立档、研究、保存、保护、宣传、弘扬、承传(主要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和振兴。”[1]2011年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明确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
在实践中,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分为: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10个类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实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并且实行国家、省、市、县4级保护体系。截止到2013年,我国共公布了3批1884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及扩展名录。
一、日照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
日照市位于山东东南部,以“日出初光先照”而得名,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时期,东夷文化、莒文化等,在鲁东、鲁南和苏北等地久负盛名,境内文化遗产资源非常丰富。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日照文化的根源,也是日照历史发展和时代进步的见证,而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5]18号)、《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05]18号文件做好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通知》(鲁政办发[2005]94号)的精神,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弘扬地方特色文化,日照市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保护与开发过程中做了许多重要的工作。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出台了相关保护制度,建立了市、县(区)两级保护体系;分别于2007年、2010年和2012年公布了3批10个类别10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扩展项目。目录内容涵盖“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民间杂技”等十个大类。其中,秃尾巴老李的传说、日照满江红(鲁南五大调)、日照渔民节、孟姜女传说、莒县过门笺等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名录,岚山渔民号子等14项被列入省级名录。莒县过门笺(中国剪纸)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日照非遗保护与开发存在的问题
1.传承困难,后续发展乏力。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过程中,后继无人、传承困难的矛盾比较突出。事实上,保护“非遗”重点在保护非遗传承人,这些传承人或者是“活化石”、或者是掌握和承载着某些精湛技艺、乃至其本身就是非遗也间或有之。日照市东港区文体新局2013年的“非遗传承人生存状态”调查数据显示:东港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人均收入仅为每天40元左右,这导致了“非遗”传承人流失严重,对非遗的保护与开发造成严重冲击。据2009年调查结果显示:截止2009年,“日照陈氏柳编技艺(簸箕箢子拴制技艺),还有数十个传承人,到2013年,只剩三两个病、弱老人还在坚守。”[2]非遗中很多项目“耗时费力见效少”是造成传承困难的重要因素,但经费紧张和机制不够完善也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关键环节是“传承人”,没有了传承人,没有了载体,保护与开发就丧失了对象,没有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
2.专家缺失,专业人才匮乏。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是一个学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日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保护与开发过程中还缺少专家的参与。纵观世界和我国的非遗实践中,都有知名专家学者指导或直接参与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工作。这是由于“我们的民间文化是在各自封闭的地域空间里面生成的,因此具有强烈的地域性,而文化的持有者往往并不知道自己文化的价值,这样就需要具有广泛眼光和科学标准的专家帮助他们”[3],日照市在这方面要“亡羊补牢”。
专家的缺失带来了下列问题:(1)普查工作开展不够全面深入。非遗普查是一项必须工作,也是一项较新的工作,专家缺失会造成普查开展的可行性、普查的深入性、发掘的深度性出现问题。(2)残缺非遗的修复难以有效开展。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已经残缺不全,其传承谱系很难梳理,甚至连传承人都记不清楚。(3)项目申报成功率降低。专家缺失会造成立项申报困难。国家、省文化主管部门对非遗的申报有严格的限定和要求,许多有意义的项目可能因为发掘不够或者申报材料不完善等问题导致申报不成功,日照农民画至今未列入省级非遗名录就是一个具体事例。通过专家的指导或直接参与,可以深入发现、发掘某些项目的价值,提高申报成功率甚至冲击更高级别的项目申报。(4)理论研究不够。尽管日照结集出版了非遗研究的重要成果——《遗韵采撷》,但是日照非遗的理论研究基本上还处在知识宣传普及阶段,现有理论研究数量较少、质量亟待提高。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