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高启词的创作态度分析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2-20 13:1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佳慧
分享到:

 

  摘要:高启作为元末明初的文人,在诗坛上享有盛名。而高启的词往往被人们忽视。为了全面把握高启在文学上的成就,及明代词的发展状况,本文将以高启的词集《扣舷集》为中心,分析高启“信笔写来,别有高境”的创作态度。词人的创作态度与词人作品有着相辅相成的作用。受时代环境背景影响,创作态度有其独特的一面,创作态度还对其词的题材、艺术特色产生深远影响。

  关键词:创作心态高启扣舷集

  “高启(1336-1347),字季迪,苏州长洲(今苏州)人。元末隐居吴淞江畔的青丘,因以青丘子为号。诗文与杨基、张羽、徐贲齐名,号‘吴中四杰’。洪武二年(1369),应诏赴金陵纂修《元史》。翌年史成,授翰林院编修,旋擢为户部侍郎。高启力辞,乃给金币放归。后坐为苏州知府魏观撰上文一案获罪,被腰斩,年仅三十八岁。有《青丘集》及《扣舷集》一卷。”[1]可见,高启不仅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散文家,也是一位词人。“刘坡翁在《学词百法》中论及明词说:‘明承元代遗习,不脱纤低缛丽之弊,唯刘基、高启堪称作者。’”[2]因此,其词创作成就亦不容忽视。他的《扣舷集》一卷,收词32首。细读高启《扣舷集》,会使读者有种“漫不经心,信手捻来”之感,正如陈廷卓《云韶集》一二卷评曰:“青丘词,信笔写去,不留滞于古,别有高境。”这正是高启词所体现的一种信笔写去、不刻意追求的创作态度。

  一、创作态度与时代环境关系分析

  元明易代之际,天下纷乱,风云激荡。在蒙元统治之下近一个世纪,尽管士大夫无法预料世事的变迁,但动乱本身就是对现存秩序的破坏,也是对锢闭心态的一种冲击。面临出与处、兼济与独善的抉择,各人自会有不同的想法,但由剧变而带来的兴奋、悸动、呻吟、呐喊,无不带有生命情感的张力。在这样一种历史背景下,词作为一种个人性极强的抒情载体,也比社会稳定时期带有更多的社会内涵与个人色彩,这就是明初词坛大放异彩的历史背景。

  与其诗相比,高启的词确为“诗馀”。三十二首词与两千馀首诗的数量对比,让问题更加显而易见。反观历史,不难发现:明代的传统文学(包括词在内)的发展,出现明显衰颓迹象,除去自身的发展逻辑与俗文学的崛起争衡之外,与洪武、永乐年间对文士的横加摧残有很大关系。而在这信手写来、不刻意追求的创作态度背后正是对这个时代环境无尽的控诉与声讨。

  二、词的题材与创作态度的关系

  (一)咏怀词与创作态度

  高启性狂放,喜交游,善雄辩,故其词富于激情。再者,他生不逢时,社会动乱,知识分子处于“九儒,十丐”地位的时代不幸,又有父母早亡,寄人篱下、十年漂泊、子女夭折的个人不幸,故其词多抒发喜怒哀乐之情。但是虽有愁意,词中透出的却无不是乐观、豁达的态度。像他的《玉漏迟》《忆秦娥·感叹》《酹江月·遣愁》《鹧鸪天·秋怀》《天仙子·怀旧》等。其中,需特别提到的是咏怀词中有两首类似“自画像”的作品,它们和高适的《青丘子歌》[3]完全是同样的风格,也描绘了相同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念奴娇·自述》:

  策勋万里,笑书生、骨相有谁曾许?壮志平生还自负,羞比纷纷儿女。酒发雄谈,剑增奇气,诗吐惊人语。风云无便,未容黄鹄轻举。

  何事匹马尘埃,东西南北,十载犹羁旅。只恐陈登容易笑,负却故园鸡黍。笛里关山,樽前日月,回首空凝伫。吾今未老,不须清泪如雨。

  又《沁园春·寄内兄周思宜》:

  忆昔初逢,意气相期,一何壮哉!拟献三千牍,叫开汉阙,蹑一双屩,走上燕台。我劝君酬,君歌我舞,天地疏狂两秀才。惊回首,漫十年风月,四海尘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