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狄传》形式研究趋向及展望(2)
二、20世纪50年代后:系统的《项狄传》形式研究
20世纪50年代前期对《项狄传》叙事形式的评论大多是简短的、评论性的。系统深入的《项狄传》形式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此后,评论界分别从哲学、宗教与文化三方面对《项狄传》叙事结构的合理性、连贯性与异质性等艺术特质进行思考,并引深至对其文类及所属传统的界定。由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项狄传》形式研究传统,并开启了三代斯特恩研究专家的对话时代。
1约翰·特劳戈特的现代视野研究
在英国小说传统中,18世纪早期小说由于形式上的不成熟,往往被视为有瑕疵的初级产品。与英国早期小说传统相比,斯特恩的小说“缺少情节”与“严肃的意图”,因而与早期笛福、理查逊与菲尔丁在18世纪小说中的经典地位相比,斯特恩还要略逊一筹。尽管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传统明确表明受益于斯特恩的影响,但F.R.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中仅用一个注释指出他作品的轻浮无聊就已经将他排除在英国文学“伟大的传统”之外,就更显得斯特恩在经典研究中的地位岌岌可危。正是在这种情势下出现了斯特恩研究里程碑式的专著,约翰·特劳戈特的《项狄的世界——斯特恩的哲学修辞》(1954)。艾伦·D.麦基洛普指出这部专著是当时为止“最为严肃与系统地分析斯特恩创作艺术并决定其代表作品质的尝试”,它“推动了对斯特恩的再发掘”。特劳戈特的阐释巩固了斯特恩在英国经典小说研究史上的堪疑地位。他从哲学根源上指出这部小说的叙事完整性,以此回应评论界对这部作品叙事的无序性、无严肃意图和琐碎特性的攻击。
特劳戈特通过“哲学修辞”概念来定义《项狄传》的叙事结构与文类属性。首先,在叙事结构方面,《项狄传》融合了哲学特征与修辞属性:它是对约翰·洛克《人类理解论》(1690)中理性哲学的戏仿;但不同于哲学著作,这部作品以戏剧化场面,通过修辞来表现作品哲学叙事中的对话结构,是“修辞的劝说”(rhetoricpersuasion)。具体而言,斯特恩利用洛克的“联想”概念组织《项狄传》的叙事,但并非机械使用,而是“发展出洛克哲学理性系统中的混乱与荒诞,来创造一个戏剧性引擎,以此来控制局面与人物”。沉浸在个人世界中的“联想”概念表明了人类交流的隔阂特性,但真正使人类进行有效交流不一定仅通过理性思维,“如果项狄家成员无法分享彼此的思想,那么他们能够分享彼此的情感”。斯特恩通过交流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来质疑洛克《人类理解论》中理性主义倾向,来戏仿洛克哲学思想,这表明《项狄传》中存在的真正秩序是哲学上的感伤主义。从修辞属性方面来看,作品内部存在双层修辞关系:人物之间以及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间离交流关系。人物之间的交流由于人物性格的独特癖性表现为无法切实沟通的状态。在作者与读者交流方面,斯特恩通过《项狄传》颠覆洛克哲学,在读者中制造一种间离效果,因而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对话。其次,在文类定性方面,特劳戈特认为斯特恩创建了自己的文类——哲学修辞,斯特恩是修辞家而非小说家。他认为尽管具有像任何文学作品中一样真实的人物、复杂的行为,但这都“无非是固执己见的特里斯舛论辩的策略设计而已,而真正发展的是读者的思维史”。
特劳戈特研究的意义在于他通过哲学视角对《项狄传》叙事的统一性、完整性与严肃性进行界定,表现了对斯特恩研究的现代哲学视野。梅尔文·纽曾极具洞见地指出特劳戈特赋予斯特恩的形象是“我们中的一员,一个疏离与荒谬的现代存在主义者”。受他的存在主义哲学研究视角影响,海伦妮·莫格兰、詹姆斯·斯韦林根和沃尔夫冈·伊瑟尔分别从现象学与现代心理哲学对《项狄传》进行研究。在1968年特劳戈特主编的第一部斯特恩研究论文集中,特劳戈特就已经表明了斯特恩与现代主义小说之间的重要关联,“现代小说的发展,他迈出了蹒跚的第一步”,并指出本杰明·雷曼是斯特恩批评转折的关键人物。雷曼曾指出:“对于斯特恩的成就评估的可能性,我相信仅有可能在前几年之后,只能存在于被《魔山》、《尤利西斯》和《追忆似水年华》唤醒的读者意识之中。”文集中所选文章多以《项狄传》与现代主义小说关系为基础,并指出“斯特恩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时代错误”。
2梅尔文·纽的斯威夫特传统研究
特劳戈特的研究提升了斯特恩在英国文学经典中的地位,同时也开启了斯特恩研究史内部的反思。后来的以梅尔文·纽为首的斯特恩研究界则认为特劳戈特这种现代视野是对斯特恩时代错误的阐释。在肯定特劳戈特研究的重要地位后,纽指出其中存在“自由主义”和“进步的”现代主义偏见。因此,在1992年纽明确提出斯特恩研究的另一种解读,以此挑战统治40年之久的以特劳戈特为代表的现代视野研究的主导地位。∞实际上,早在1969年,纽的著作《作为讽刺作家的劳伦斯·斯特恩——对<项狄传>的一种解读》的出版就已经显示了纽与特劳戈特不同甚至是对立的解读方式。这本著作开创了对《项狄传》文类与所属传统进行定性的另一种研究传统。
在《作为讽刺作家的劳伦斯·斯特恩》中,纽将《项狄传》的文类定义为讽刺文,并将斯特恩置于斯威夫特讽刺文传统之中。在纽之前就已经有批评家指出斯特恩与斯威夫特之间的关联,如D.W.杰斐逊和韦恩C.布思的论文以及约翰M.斯特德芒德的专著。尽管上述研究指出了斯特恩与斯威夫特讽刺文传统之间的关系,但并未将《项狄传》定性为讽刺文。正因如此,纽努力将《项狄传》定义为讽刺文的行为就显得更加突出。他开辟了斯特恩讽刺文研究的新传统,与特劳戈特的研究传统形成了对话与抗衡关系。
纽的研究是在特劳戈特在《项狄传》文类阐释方面存在矛盾之处的基础上形成的。特劳斯特指出《项狄传》的独特哲学修辞文类属性后,又提及这部作品与斯威夫特讽刺文传统之间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他极不情愿地指出,他并不想将斯特恩放到讽刺文传统中,因为斯特恩身上没有奥古斯都讽刺文作家身上毫不妥协的特性,但他不得不承认:“尽管我没有主要谈论斯特恩的讽刺方式,但如果回顾斯特恩劝说的形式,除了是真正的讽刺作家所使用的最为激进的技巧以外还是什么呢?”这就已经充分说明了特劳戈特对《项狄传》文类属性定性方面的矛盾性,究竟是“哲学修辞”还是“讽刺文”,他的态度是模糊的。
特劳戈特的研究有三个重要特点:第一,将《项狄传》的文类定性为哲学修辞;第二,将《项狄传》的感伤主义看做整部小说的秩序,指出整部作品的主题是通过感伤与情感来弥补理性主义的不足;第三,认为《项狄传》中隐含哲学家大卫·休谟对洛克哲学的怀疑主义倾向,因而最终戏仿并颠覆了洛克经验主义哲学。在特劳戈特的理解中,这部作品具有明显反动倾向。纽的研究则隐含了对这三个特点相反的解读方式。纽从斯特恩所属宗教人手,他认为斯特恩属于正统国教中的自由主义教派(Latitudinarianism),这个教派是第二代剑桥柏拉图主义者(CambridgePlatonists),它的特点是“再次强调被天启权威保护的正确理性是道德的基石”,并“试图实现理性与天启,道德与宗教的和解”。奥古斯都讽刺文与这个国教正统之间关系密切,斯特恩与斯威夫特同属这一宗教,他们都对理性作用给予很高的重视。宗教上的同宗隐含了文学上的同源关系。这就产生了与特劳戈特背道而驰的解读:斯特恩具有保守而非激进的反动倾向,同时《项狄传》重理性轻感性,整部作品是对感伤的讽刺。而对于斯特恩的怀疑主义,纽则认为是讽刺文传统内部的怀疑主义。对于此点,唐纳德R.韦尔斯和J.T.帕内尔进一步将斯特恩与斯威夫特的怀疑主义的根源落实在“古典怀疑主义”。针对特劳戈特的现代视野阐释,帕内尔认为“如果我们想要在‘前浪漫主义’时期寻找存在主义焦虑或是后现代相对性,《项狄传》将提供令人安慰的少许证明”,因为这种怀疑主义自16世纪以来的伊拉斯莫斯、拉伯雷、伯顿、斯威夫特、斯特恩再到19世纪的尼采与20世纪的德里达是一脉相承的。这就有力地驳斥了将斯特恩的怀疑主义看作为具有“颠覆性”的年代错误式的解读方式,从而对纽的阐释进行强有力的补充,即《项狄传》是讽刺文,而非一部后现代小说。
《项狄传》形式研究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即尽管批评家们不遗余力地界定作品的文类,但他们又都对所界定的文类并不十分确定。纽并未完全肯定《项狄传》就是讽刺文,而不是小说。他指出,“当我称《项狄传》为讽刺文时,并不是想用一个文类标签来进行评论分析,而是这个标签帮助我们来定义什么样的批评方法,什么样的可能性与潜在性在支撑批评的过程。”由于文类界定方面的模糊性,尽管他的研究在斯特恩研究领域占主导地位,但斯特恩的现代视野研究始终没有间断过。大卫·皮尔斯与皮特·德·维戈德于1996年出版了关于斯特恩与现代主义以及后现代主义小说传统之间影响关系的论文集。这部论文集探讨了斯特恩对乔伊斯、拉什迪、昆德拉、贝克特以及纳博科夫等人的影响,它延续了特劳戈特现代哲学视角来阐释斯特恩的研究传统,正如皮尔斯在前言部分指出的:“斯特恩预示了海德格尔投身于实在(existence)中的存在(being)概念以及德里达对‘痕迹’(trace)的强调。”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