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言语接受走向言语表达
摘要:重言语接受,轻言语表达,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之痼疾。即便到了现代母语教育中,这种教学流弊依然未得到根本性的纠正。从以认知、理解、记忆为重的“言语接受型”教学,走向以“积极语用”为鲜明标志的“言语表达型”教学,是时代发展和母语教育促进人思维力、表达力及完整生命力提升的必然趋势。其间,“巧设表达话题”、“给予表达时空”和“实现表达生长”构成了“表达型”语文教学的三大要义。
关键词:言语接受;言语表达;话题;留白;生长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9094(2014)01-0066-04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潘涌教授在《积极语用教育观与阅读教学本质新论》一文中指出:传统汉语文教育,是历经三千多年的“注入式教育”的一个典型样本,其教学之痼疾在于将学习者视为言语接受的庞大容器。这种教学流弊即便是到了现代母语教育中,仍未得到根本性的纠正。“重语言接受”“轻言语表达”“偏废言语表现”仍是当前语文教学之“顽疾”[1]。
其实,从生命哲学的高度来观照:语言与生命共在,言语表达是人的本质特征。“语言是存在的家。在其家中住着人。那些思者以及那些用词创作的人,是这个家的看家人。”[2]“人的言语表现的需要——言语生命欲求,是潜伏在人生命中的最本真、最活跃、最积极的动机。言语创造欲和言语上的自我实现,使人所以为人。存在的言说,是人的确证。”[3]
再从语言教育的目的看,仅获取“技能”与“工具”是不够的。“语言不只是思维的工具,语言还能让思维活跃起来,发达起来,语言让人更聪明,更智慧,语言也让人更美丽。”[4]“人在创造语言世界的同时创造了人的世界,创造了人的历史,创造了人自己。”[5]因而,儿童时代起的语言教育,超越“工具主义”,成就生命成长,才更具价值意义。“儿童在长大的过程中,在获得语言的过程中,获得自己。像每个人的指纹代表自己,像每个人的手迹代表自己一样,每个人的语言也代表他自己,就是他自己。”[6]当人的语言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就是他的生活越来越丰富的时候;当人的语言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也是他的生命力越来越强的时候。原来,发展学生的语言,就是发展了他获得自身生长的能力。
鉴于以上视角再看我们的语文教育,就会清晰地发现:我们母语教育的终极目标,该是表达力而非接受力。母语教育千教万教,就是要教会人能够独立思考、独立表达。唯有如此,学生语言的发展,才能成为其可持续发展最可宝贵的精神利器。
而表达力的获得,必是需要将学生的思维引向开放,让学生经历对语言文字的自主阅读、自主选择、独立判断、主动思考、自由表达,而不是在“言语接受型”教学中经历被框定、被思考——匍匐在教师预设的思路上,亦步亦趋跌入美丽的思维陷阱,满足于获得一个所谓的标准答案。
那么,是不是走向言语表达的语文教学就不再需要言语接受?答案并非如此。只是“言语接受型教学”与“言语表达型教学”有着最本质的区别:前者强调的是阅读教学中的认知、理解和记忆,是一种输入型为主的学习;而后者强调的是在阅读、认知、理解等基础上,将每位学生的言语输入经由心灵之“思”、通过“说、写、评”等方式转化成言语输出,是一种输出型为主的学习。以“言语输出”即表达为目的,就能变学生的“消极语用”为“积极语用”,进而,实现阅读教学对学生思维力与表达力的双重提升。
以《鞋匠的儿子》教学为例,接受型教学通常会关注文章“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林肯是个怎样的人”“又是怎样来写的”,进而在教学目标制定上,一般会把“学习林肯的三段话,体会林肯的宽容、机智、镇定等优秀品质、人格魅力”等作为重难点。但是,对六年级学生而言,读懂故事内容、感悟林肯的人物形象及魅力,即在阅读理解上难度并不太大。“表达型”教学的重心就不是落在内容、思想内涵的理解、记忆上,而是在于“凭借文本材料,促进学生表达”上。且看笔者对本课教学的目标定位:
1.自学课文,掌握生字新词,能说“读懂”的话——理清文脉,概括主要事件,表达对人物的初步感受等。
2.细读深究,能说“发现”的话——品读林肯的三段演讲辞,评述其丰富内涵、表达特色及从中折射出的林肯的人格魅力。
3.选择性练笔,能说“创造”的话——以“一个参议员的心路历程”或“试论卑微与伟大”为题,撰写学习收获。
细看这三个目标,其实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的感知等,依然包含其中,但这些不是核心目标。本课教学的核心目标在于以学生为主体的层层深入的练习表达:目标1,意在让学生在自学基础上,做到“读书留痕”,把不用老师教自己就能读懂的东西有条有理地说出来;目标2,在于让学生聚焦课文重点,通过个体研读、小组交流以及师生、生生对话互动,能“读到语言文字的背后去”,在话题的指引下,表达自己的读书思考、读书发现;目标3,则是设置与课文学习相关的特定语境,让学生尝试着在一定的任务情境中,对课文语言进行重组、想象或评述,即在语言的积极运用中实现对语言与思维的双重建构。
目标明晰之后,表达型语文教学在版块设计与课堂组织推进中,又有哪些注意点呢?
一、巧设表达话题
“表达型”课堂打破“教为主线、精密设计”的线性教学结构,代之以“学为主体、话题推进”的板块式教学结构。于是,话题的选取与设计就至关重要。好的话题,如一把精巧的钥匙,能开启学生的阅读心向;又如一盏明灯,能指引学生思维的航向。好话题需符合三条基本标准:①有利于学生紧贴文本,与文本作深入对话;②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具有一定的开放性;③话题紧贴学生的需求,与学生的语文学习或思想、精神成长有密切的意义关联。
《鞋匠的儿子》教学中,在“初读,练说读懂的话”“细读,练说发现的话”“练笔,试说创造的话”三大板块,笔者分别设计了以下三个话题:
1.《鞋匠的儿子》是一篇写人的文章。读写人的文章通常需要读懂“写了谁”“写了他的什么事”“这是个怎样的人”“作者想表达对他的什么情感”“又是怎样来写的”等问题。通过预习,你觉得自己已经读懂了哪些内容呢?请将自己的思路稍作整理,与同学们分享你的初读收获。
2.林肯的三段演讲,似乎既不华丽,也不深奥难懂,却为何能让参议员们由“羞辱”“大笑”而变为“静默”甚至是由衷的“赞叹”?看似平常的语言中,究竟暗藏着怎样的智慧和魅力?请细加品读,作圈画批注,写下你的发现。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