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风格”的文学
摘要:在张洁新世纪以来的小说中,创作是为自身的精神生命而存在的,破坏与和解是相对的,反思、怀疑、追问与坦然、平静、淡然是同步的,艺术规则的综合运用与无技巧的随心所欲融为一炉,在艺术上也更通透、洗练,有一种老年智慧的宁静,体现出一种综合与反叛规范的创造性。张洁是一个有幸创造了阿多诺所说的“晚期风格”的作家。
关键词:张洁;小说;晚期风格
中图分类号:I20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9142(2013)04-0088-06
阿多诺在评价贝多芬晚年的音乐的时候,认为在贝多芬晚年的音乐中有一种另类的创造力,表现出一种不妥协的创造性。阿多诺对贝多芬音乐的分析启发萨义德思考,在一些伟大的艺术家生命临终之时,他们的作品获得了一种新的“晚期风格”,萨义德认为晚期风格“反映了一种特殊的成熟性,反映了一种经常按照对日常现实的奇迹般的转换而表现出来的新的和解精神与安宁”,“与其说多半洋溢着一种聪明的顺从精神,不如说洋溢着一种复苏了的、几乎是年轻人的活力,它证明了一种对艺术创造和力量的尊崇”。萨义德在分析中认为,同为晚期风格,施特劳斯的晚期风格是与贝多芬不一样的,施特劳斯是平和的,技巧的,纯净的,自由思索式的,而阿多诺没有“理解到那种特性的独特方法,以及它那种令人吃惊地迷人的和连贯一致的特质”。萨义德、阿多诺对艺术家晚期风格的分析告诉我们,不论是施特劳斯式的综合和解,还是贝多芬、瓦格纳式的激烈对抗,艺术的创造意识并不是年轻人的专利,作家晚年的写作往往体现出一种更高的创造。获得“晚期风格”的前提是一个人拥有相对较长的写作生命,在晚年又获得了相对独立自由的写作心境,能够集人生经验之大成而达到一个较高的艺术境界,成熟的晚年作品常常能摆脱体制、时代、传统、写作教条的种种束缚,从而实现一种综合的创造。
对于20世纪的中国作家来说,能获得一种成熟“晚期风格”的写作者并不多。中国现代文学无疑是一种青春文学,有研究者统计五四前后对中国现代新文学做出开拓贡献的81位作者的平均年龄为26.32岁,其中30岁(含30岁)以下的有69位,占开拓者总数的85.2%;30岁以上的仅有12人,其中40岁以上的更少,只有刘大白和沈玄庐。新文学的干将们多是在校学生,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正留学美国,创造社的四名主将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组建该社时,都是留学日本的青年学生,新潮社的组织者几乎都是大学高年级学生,湖畔诗社的成员,主体是中学生。郭沫若的《女神》、郁达夫的《沉沦》、闻一多的《红烛》、蒋光慈的《新梦》、李金发的《微雨》、许地山的《缀网劳蛛》、汪静之的《蕙的风》都是大学读书期间的作品。王统照、朱自清、徐志摩、庐隐、冯文炳、徐玉诺、洪深、瞿秋白等发表和出版重要的文学作品,都是离开学校一、两年的事。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时37岁,算是年长的了。五四新文学是一群年轻学子参与实践的文学运动,五四文学因而带有青春文学的叛逆性。现代精神是现代文学的核心,它承载的自由、民主、博爱的精神理念与年轻人成长期寻找精神出路的气质相契合,使现代文学充满了青春的朝气。
由于历史现实的原因,中国现代作家大多并未有创作晚期风格作品的幸运。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在建国时正处在中年时期,他们的写作成就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就基本奠定了,建国后,他们获得了更高的行政地位,但写作并未有真正的突破,新的文艺政策的限制与作家已有写作经验之间的距离,让他们难以以自己熟悉的写作方式来写作。最悲惨的是被称作“胡风集团”的写作群,他们被剥夺了写作的权利,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胡风出狱时已经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近年来出版的《路翎晚年作品集》已经无法与早期那个文学天才路翎联系在一起。40年代创作现代文学经典《边城》的沈从文建国后躲进故宫,从事古代服饰研究,写作生命完全结束。文学是一个人精神生命的印记,建国后代表中国当代文学写作经典的是“三红一创,保林青山”等几部作品,但可惜的是,因为政治运动,这些作者的写作才华并未得更好的发挥。因现实原因,《创业史》的故事如何发展是一个问题,作者最后无法完成这部作品。《青春之歌》被迫按照阶级标准进行修改,小说中个体成长的丰富性被宏大政治的时代要求压制。
在文学的历史上,歌德、托尔斯泰都写到了80多岁,他们晚年完成的《浮士德》、《复活》有饱满的人生蕴涵和艺术上的成熟性。雨果60岁创作了《悲惨世界》,70岁写出《九三年》。一个完整的艺术形态的建构需要相对长久和稳定的写作追求来实现,也需要丰富的人生经验和锲而不舍的艺术追求来支撑。而在中国20世纪的文学历史上,一个饱满的、有写作长度的写作往往被外力所摧折。
陈晓明先生认为,到20世纪末,中国文学为历史所放弃,有它的孤寂和平静,莫言、贾平凹、阎连科、张炜等一批人过中年的作家经过较长时间的写作,他们的写作已然有一种自由和解脱,他们有更为自觉的汉语文学观念和自在自为的文本意识,其作品更具有汉语特性的艺术品格,呈现出一种特别的“晚郁风格”,其主要特征有:1.“晚郁时期”是回到本土的写作,西方古典与现代文学经验,全部转化为作家个人的经验。2.“晚郁时期”的写作是一种更加沉静的写作,看不到激烈的形式变革,但却是一种艺术表现的内化经验。3.有一种自由放纵的态度。不再寻求规范,其创作有一种自由、任性的特征,甚至有一种艺术上的放纵和僭越。4.“晚郁时期”有深刻内敛的主体态度,对人生与世界有深刻的认识。对生命的认识超出了既往的思想,有一种传统与现代相交的哲思。5.“晚郁时期”的文学有汉语言的炉火纯青。这种“晚郁风格”在新世纪的文学发展中有重要的意义。比之陈晓明先生论述的这个小说家群体,还有一个群体,他们在生命的晚年,有健康的体魄,有着对小说艺术的孜孜探求,他们在有幸获得更饱满的生命长度之后,致力于一生经验的总结和对自身艺术潜能的挑战。比如宗璞在73岁出版长篇小说《东藏记》;杨绛在77岁发表长篇小说《洗澡》;陆文夫1928年生,《人之窝》1995年出版,年近七旬;王蒙在年过六旬之后创作长篇小说《青狐》。
张洁就是这样一个有幸创造了晚期风格的作家,张洁写作起步时已过不惑之年,写作前期有很好的艺术积累和生活积累。张洁创作三十余年,有幸拥有了较长的写作生命。张洁个人的人生经验无疑是饱满而特别的,其开阔的世界性视野和不断自我更新又让她的写作获得了一种综合创造的可能性。新世纪以来,在《无字》之后,张洁相继创作了《听彗星无声地滑行》(短篇小说)、《玫瑰的灰尘》(短篇小说)、《知在》(长篇小说)、《四个烟筒》(短篇小说)、《灵魂是用来流浪的》(长篇小说)、《一生太长了》(短篇小说)、《四只等着喂食的狗》(长篇小说)等等。这些小说体现出一种老年智慧的宁静,在艺术上也体现出一种综合与反叛规范的创造性。
晚期写作大多是回望性的写作,它常常是一个人人生经历的回响,是人格个性和精神追求的集中表现。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感动人的是那种坎坷的个人命运和个体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抗争。生命晚年的写作是生活经验的混杂的复合物,它往往涤荡了早期写作的明净和理想气质,而带有一种特有的雄浑感、复杂感。曹雪芹的《红楼梦》被人称作是“百科全书”式的写作,那种“人情练达即文章”的通透、细腻,是一个有丰富阅历的人才可能有的。张洁说,她最好的作品是《无字》。这部小说耗费了张洁十二年的时间,将一生的人生积累都投入进去了。关于这篇作品,已有很多的研究成果。我这里想指出的是,这是一部具有晚期风格的作品,它浑厚、混杂、饱满、大气。从个体的人生经验和情感的浓度上看,这部作品都是挑战极限性的。一家四代女性的命运被作者以回视性的目光反复回望,女性的个体命运在历史的动荡和性别之战的围城中,被全部地撕开,无所顾忌,生命的细节和个体的经验被一点点地放大,掰开,揉碎,反反复复,作者试图抵达人生最深层的生命本相的写作态度不言而喻,这是一个回忆者的生命总结和生命升华。作品有开阔的历史背景,一家四代女性的命运连结着20世纪的历史,回响着历史的回声,包含历史的重新认识,历史人物的重新评价,还有对历史之谜的叩问。作品对人生的总体性的态度进入到一种哲学的升华境地,关于爱的哲学,关于爱的复杂的真实本相,在解构爱的梦想时,也建构了一个更饱满的、关于爱情的想象,生命中没有简单的是非对错,而是一种经历磨难之后的超越与审视。对这部作品可以作出多层的解读,且总有“言说不尽”的魅力,这是一个历经人生风霜的作者对人生历程的俯视性思考所致的结果。作品的阅读效果不是涓涓小溪的清澈,而是一望无际的大海般的浩淼与雄浑。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