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汉语附和语的类型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01 15:08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武永珍
分享到:

 

  摘要:附和语(あいづち)虽然看似简短,但能否适时适当地使用附和语对于会话能否顺利进行却非常重要。可以说,附和语是促进会话顺利进行的润滑剂。本稿以日语中附和语的分类和功能为纲,对汉语的附和语进行了考察。通过中日对比,也更有利于日语学习者对日语附和语的掌握和应用。

  关键词:附和语;类型;功能;中日差异

  1.何为附和语

  堀口纯子在总结先行研究的基础之上,对于什么是附和语进行了概括。「あいづちは、話し手が発話権を行使している間に、聞き手が話し手から送られた情報を共有したことを伝える表現。」(附和语是在讲话人行使发话权的过程中,听话人对讲话人所讲信息表示了解或同感时使用的表现方式。)这个总结在汉语中同样适用。本稿就将以此为依据来界定什么属于附和语。

  这个概括包含了附和语的三个重要特征。一个是其出现位置,附和语是在说话人行使发话权的时候出现。第二点是关于使用者,附和语的使用者一定是听话人。在一般会话的概念中,谁在讲话谁就是说话人,谁就拥有发话权。这样一来,此处进行附和表达的一方一张口岂不就成为了说话人?这一点需要特别理解一下。我们指的是以听话人的立场进行的附和式的表达,进行附和并不是发话权的行使。第三点是功能—「あいづちの機能は、話し手からの情報を共有したことを伝える」—意即表示在听对方说话或者理解了对方所说的意思,以此来推动会话的顺利进行,也表明了听话人对会话的积极参与。关于附和语的功能,堀口纯子参考了各种记述将其概括为以下五点:①「聞いているという信号」(表示在听)②「理解しているという信号」(表示理解)③「同意の信号」(表示赞同)④「否定の信号」(暗含否定)⑤「感情の表出」(流露感情)。前两个功能是附和语的主要功能,后三个是其附带功能,即在传达信息共有的基础上,表明肯否及其它各种态度。这一点需要和肯否定回答区分开来。堀口纯子的著作『日本語教育と会話分析』中提到杉户清树对附和语功能的描述:「判断、要求、質問など聞き手に積極的なはたらきかけもしないような発話」。这就把附和语的后三个功能和「はい」、「いいえ」之类对提问的回答等区别开来了。

  2.附和语的表现形式

  2.1日语中附和语的表现形式

  堀口纯子总结,附和语有四种表现形式:「あいづち詞」(附和词)、「繰り返し」(重复)、「言い換え」(替代)、その他(先取り、非言語行動等)(重复开头、非语言方式)。

  「一般にあいづちと言われているのは、「はい」、「ええ」、「ん」、「そう」、「ほんと」、「なるほど」、「そうですね」などである。」(日语中一般被称作附和语的有「はい」、「ええ」、「ん」、「そう」、「ほんと」、「なるほど」、「そうですね」等。)这些也就是所谓的附和词。「繰り返し」则是指对说话人说的内容进行部分或全部的重复,这可以表明听话人在听,也可以起到和「あいづち詞」同样的积极参与会话的作用。

  这种情况下,堀口纯子将上升语调的请求说明或者进行确认的情况排除在外。「言い換え」则是把说话人说的部分或全部内容换种说法,或是将句子换形成词语,或是对所说内容进行更加易懂的说明。这种表现形式也被称作增强型。最后还有「非言語行動」、「先取り」等一些形式。

  2.2汉语中附和语的表现形式

  汉语中的附和语基本也是可以分为日语中所提到的几个类型。通过这次的实际调查以及观察将汉语中的附和语进行了如下分类。

  汉语中的附和词(あいづち詞)主要有:“嗯、嗯嗯(34)、嗯嗯(44)[1]、嗯嗯嗯、嗯?、嗯—、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哦、对、对啊、对对对、那倒是、也是、额、嗯哼、噢、好啊、是吗、是的、是、是是、是是是、不错、没错、对头、有道理、好、好好、好好好、好的、好的好的、行、行行、行行行、这样啊、原来如此、没问题”等等。

  汉语中也通过重复(繰り返し)来表示附和。如: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