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书院研究
摘要:宋代书院是中国古代特有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它既不是官学,也不是一般的私学,这体现在它系统地改造了传统的官学和私学上。在宋代三百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书院教育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转型,最终创造了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对宋代的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科举教育等领域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也为后世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宋代书院科举制度理学教育
书院教育是中国教育史上一种特有的教育形式,起源于唐代中期,其作为一种制度确立于后周。到了宋代,书院作为主要的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开始进入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为兴盛的时期,对宋代深厚人文特质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产生了重要影响。宋代书院的产生和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政治的发展,与官学、私学、科举制度及文化学术思想的演变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科举制度与宋初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
宋朝政权建立之初,国家摆脱了自唐中叶、五代以后长期分裂割据的混乱局面,社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士心向学,政府也开始施行“兴文教,抑武事”的基本国策。在看到了科举取士对巩固中央集权的重要作用之后,宋初诸帝尤为重视科举。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即开科取士,此后取士规模不断增加。太宗、真宗至仁宗庆历四年共“开科26次,录取进士5337人,诸科进士11877人,特奏名5807人”,平均每科取进士205人;“宋太宗即位时复试礼部所上合格人姓名,取进士一百九十人,诸科二百七十人,十五举以上一百八十人,共五百余人。开创了亘古未有的取士规模”。宋初取士不仅规模极大,而且士人待遇优厚,晋升也快,“仁宗一朝,十有三榜,数其上之三人,凡三十有九,不至于公卿者,五人而已”。在如此优厚之功名利禄的刺激下,天下士子纷纷要求就学读书,这一因素也极大促进了各级学塾的发展。
但由于当时政治环境的因素,宋朝政权时时受到威胁。宋王朝建立后用了二十年时间才征服荆南、后蜀、南唐等割据政权,完成统一大业。而且“北方强辽压境,幽云十六州尚未恢复,西南大理、吐蕃也各自为政,1032年西夏崛起于大漠,兵迫西北”。为了巩固时时受到威胁的政权,宋朝统治者致力于政治军事的统一,而无暇顾及教育的发展,而且连年用兵也消耗掉了大量的财力,基本无力兴办学校。宋初的八十三年间,最初只有国子监,宋太祖虽下令增修并三幸太学,还于建隆三年夏亲会生徒讲说,但直至开宝八年,生徒尚不足七十人,“且有系籍,不至者”。太学已然如此,各级地方官学更是有名无实,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
科举对人才的需求、士子就学读书的要求与宋初官学的不景气产生了极大的矛盾,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书院才以其强大的生命力获得发展,并确立了自己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的地位。朱熹说:“前代庠序之教不修,士病无所学,往往相与择圣地,立精舍,以为群居讲习之所,而为政者乃或就而褒装之,若此山(石鼓山),若岳麓,若白鹿洞之类是也。”“庠序之教”是指地方官学;“择胜地,立精舍”正是创建书院讲学。如此看来,那时的书院已然承担起了培养人才、发展教育的重任。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书院作为一种学校制度被确定下来,并推动书院教育的发展,逐渐涌现出了一批颇有影响的书院,如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等。
由于宋初书院是在科举需求人才、士子要求读书,而宋初官学不景气的背景下兴起的,时代赋予了书院为科举培养人才的任务。此时的书院已不只是藏万卷书的场所,更是培育科举人才的基地,扮演着替代官学的角色,以满足读书人的求学入仕要求,缓和官学与科学脱节的矛盾。这一特殊角色的成立,直接导致了书院教育功能的强化,也即教学授徒、科举入仕,这种被强化了的教育功能,也对后世书院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从时间上来看,自北宋立国时的建隆元年直至庆历兴学的八十三年时间,可以认为是宋代书院的初创阶段,也即是教育功能强化期。
二、兴学运动与宋代书院职能的转变
宋初强化科举,鼓励和支持民间或私人办学,固然调动了读书士人的积极性,促进了读书风气的兴盛,也使书院得到良好的发展机会和条件。但是由于取额过多过滥,读书士人为逐名利,埋头读经,不务实学,且作弊流行,毒化了社会风气,难得有用之才。就连宋初的最高统治者也不得不承认科举弊端丛生,景德二年宋真宗就下诏书指出:“贡举之门,因循为弊,躁竟斯甚,缭滥益彰……仍委礼部贡院,自今科场,务精考试,无容滥进,用革浇风。”(《宋史·真宗纪》)尽管朝廷三令五申,社会风气终难扭转,科举之弊,愈演愈烈。统治者的主观意图与客观效果背道而驰,不得不设法寻求摆脱困境的出路,对文教建设的方针和工作重点重新审视,理顺培养人才与选用人才的关系。
这时书院的发展状况已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尽管创办了一批书院,但限于种种条件数量难以增加,规模也难以扩大。“北宋前期,全国仅有20所左右,最大规模的岳麓书院,最多也就数百人就读”。这些现状说明,宋初统治者强化科举考试制度,鼓励和支持民间或私人办学的方针陷入了新的困境,必须做必要的调整。在这种背景下,一些有识之士普遍认为走出困境的唯一途径就是加强官府办学,将朝廷文教建设转移到重点兴办官学的轨道上。兴学运动已是大势所趋。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