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宋代书院研究(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0 15:52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李艳婷
分享到:

 

  庆历四年,在范仲淹的主持下开始了北宋的第一次官学运动。自庆历兴学之后,官学逐渐发展起来,并确立其权威地位,书院代替官学的使命完成,政府对书院不再热心和提倡,而且官学的待遇优厚,条件优越,士子乐于就读官学。之后又连续在熙宁、崇宁年间兴起两次兴学运动,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官府均致力于发展官学,对民间或私人办学很少顾及,以至于宋初一度兴旺的书院在兴学运动中反而日渐沉寂,“宋初建立的书院,在官学运动中,或被废弃,停办;或改作他用;或被僧道所占;或改为州官学,所存无几”。尽管朝廷从未采取过任何限制或约束书院发展的措施,但三次兴学运动客观上影响了书院的发展,削弱了书院的社会影响。

  这一时期自庆历四年始至绍兴末年,经过范仲淹、王安石、蔡京几次兴学,无论东、西、南、北四京的国子监,还是各府、州、军、监,以至县城的地方官学都有所扩展和建置,形成了书院与官学并存的局面。尽管宋初的一些书院或消失,或被破坏,但同时又兴起了一批新的书院,可见这时的书院仍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正如《续文献通考》云:“宋自白鹿、石鼓、应天、岳麓四书院后,日增月益。书院之建,所在有之。”只是没有前期那么令人瞩目。

  在失去承担官学的职能之后,这一时期书院的发展开始逐渐与宋代的学术发展和需要结合起来,但还没有发展成为研究和传播学术的基地,这是书院发展的一个转型期,即由替代官学转向学术研究与传播,同时也预示着书院的发展高潮即将来临。

  三、理学的兴盛与宋代书院鼎盛期的辉煌

  随着宋代学术的发展,尤其是理学的兴起,特别是二程的书院教育,书院开始具备了研究和传播学术的功能。“洛学的创始人程颢、程颐兄弟,为了创建洛学体系和传播洛学,曾在嵩阳书院讲学,程颢在河南扶沟县创建明道书院,程颐在伊河附近建伊皋书院。”这说明,宋代文化和学术的繁荣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并直接促成了南宋书院的蓬勃发展局面,使书院最终成为了研究、传播学术思想和培养人才并重的基地。

  南宋书院的勃兴自孝宗隆兴元年开始,直至南宋灭亡,这一时期书院的发展达到了中国书院教育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书院数量大增,规模扩大,制度完备,内容充实,特色鲜明,影响显著,较之前代显得更为成熟和富有张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经过宋王朝南渡后几十年的发展,到了孝宗统治时期,社会政治和经济逐渐稳定下来,统治者在学术文化方面的限制也逐渐松懈,开始肯定理学的发展。尤其是宋理宗即位后,对于理学的态度更为热情,“发挥圣贤之蕴,羽翼斯文,有补治之道”,“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而特赠朱熹为太师,追封信国公,旋改徽国公”。不久,又下令将“周、张、二程和朱熹一起从祀学宫”。这样,程朱理学一跃而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与此相一致,对于各地书院,他们也一改原来漠不关心或压制态度而积极加以扶持。尤其是理宗、度宗两朝,最高统治者向书院赐额、任命书院山长、教授和向各地书院赐田几乎史不绝书。上行下效,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朝野上下都视创建书院为荣,纷纷以各种理由来建立书院。书院建立者的身份,也颇为复杂:有各级贵族和官吏,有学者。此外,以地域为主的乡人公建书院、以血缘为主的族姓公建书院也不胜枚举,几乎遍及各个阶级和阶层,甚至官办书院数量也迅速增长。中国书院进入了它的第一个发展高潮时期。

  南宋理学学派林立,流派繁多,除以朱熹为代表的程朱学派之外,还有以陆九渊为代表的象山学派、以吕祖谦为代表的浙东金华学派和以张栻为代表的湖湘学派等。此外,以陈亮为代表的永康学派和以叶适为代表的永嘉学派对南宋书院的勃兴也有相当大的作用。这些学派彼此之间对峙的同时,为了扩大各自的影响力,都十分重视学派之间学术思想上的交流,而作为教学和学术研究基地的书院就自然成为传播各派学术思想的重要阵地。这一时期学术思想交流的形式中最有特色的即是会讲制。会讲就是士人们相聚在一起,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朱熹称作“会友讲学”,张栻则说是“会见讲学”,如著名的朱熹、张栻朱张会讲,朱熹、陆九渊、吕祖谦的鹅湖寺会讲等。书院对不同学术派别之间交流的重视,使书院成为各地的学术文化中心。学术的繁荣不但给书院带来生机,更成为了书院发展强大的内在动力,而且在当时思想界、政治界都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作为中国古代书院已经成熟的标志,这一时期的书院还有着几个显著的特点。不仅在数量上大增,规模也有所扩大,而且在制度上进一步完备,教育活动的内容、形式也进一步丰富充实,藏书、祭祀、讲学都受到充分的重视,甚至已建立起一套比较完备的制度。从办学宗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方式,以及教师的选聘、学生来源及条件、经费筹集和组织管理等,都有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和比较稳定的条例,为宋代及后世书院的制度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总结

  宋代书院教育的几次转变,是主动适应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而做出的调整。正是这一系列适时的转变,才使得宋代的书院更加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从而承担了部分中央和地方各级官学所不能具备的文化教育职能,并最终引起了宋朝统治者的重视,推动书院的发展和官学化倾向,使之几乎变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官学。同时也使得书院的内涵更为丰富,作用也更加不可替代,最终为后来的元代所继承应用。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