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前景分析
摘要:语言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网络语言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流行的语言,是出现于网络上而后又普及于现实中的特定方言。网络语言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诙谐性等特点。网络语言已渐渐深入到生活中,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网络语言是新事物,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应该宽容对待,我们应积极引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关键词:网络语言定义形成原因特点前景
一、网络语言
万物皆流,万物皆变,发展变化是事物运动的普遍规律,世界上不存在固定不变的事物。语言作为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也一样是发展变化的。人类的沟通交流随着历史、社会的变化而变化。口语作为古老的人类沟通交流方式,时至今日依然是人类沟通交流的最基本方式,每人每天几乎都在使用(当然,聋哑人除外)。书面语则不同,它虽然不如口语的历史悠久、使用范围广,但是它却承载了数千年的文明。随着社会的进步,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爆发,电子信息产业的产生,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雨后春笋般崛起。这几年中,网络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再也不只局限于经济、技术等领域,社会、文化、伦理道德、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因网络而急剧变化。在网络媒体的广泛运用下所产生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势必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语言,这就是当今所谓的“网络语言”。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网络语言”的定义。在于根元主编的《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对“网络语言”提出了如下定义:“网语”是互联网的产物。在网络日益普及的虚拟空间里,人们表达思想、情感的方式也应与现实生活中的表达习惯有所不同,于是有的人创造出令人新奇也令人愤怒和不懂的“网语”。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与再现,文化是语言的根本与土壤。那么网络语言的根本扎在了什么样的土壤中呢?毫无疑问,是互联网。互联网有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特点,作为一种休闲的媒体出现,以其自由性、无限性、开放性、虚幻性等特点,形成了一种与我们现实社会和理想社会不同的第三世界,使人们可以在网上畅所欲言,但是又由于网络交流与我们现实中面对面语言交流有所不同,便使信息传输的方式不得不发生改变。其次,一些年轻网民求新、求异的心理也是网络语言多样化产生的重要原因,从而推动了网络语言迅速发展。
二、网络语言的特点
网络语言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方言,它是随着网络的普及而流行的语言,是出现于网络上而后又普及于现实中的特定方言。网络语言主要有简洁性、新奇性、诙谐性等特点。
(一)简洁性
主要是说网络语言是近代随着多媒体的发展而流行起来的一种表达方式。一方面因现代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另一方面,网际属于实时交流,需要快速输入,数字、符号、拼音、汉字、英文字母杂糅在一起的网语,既简单易用,又能节省上网时间,简单便捷的网络语言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化便应运而生,比较随意。例如“累觉不爱“(累了感觉再也不能爱了),一个句子被压缩成四个字,符合现代人追求简洁生活的趋向;又有由英语缩减而来的有BF(男朋友),源于英文BoyFriend;拼音极简缩略语有bd(笨蛋)等;数字代码谐意语有555(呜呜呜)、786(吃饱了)、88(ByeBye)。可以说,社会节奏的加快是网络语言产生的催化剂。
(二)新奇性
新奇性是指在网络中运用现实生活中没有的词,可谓是网民独创的作品,一旦公开,便在网络上风靡,或者是用一些网络符号在电脑屏幕上构成了一张张卡通式的脸庞。网民们还充分利用键盘上的符号,象形创制了许多极为生动形象且风趣幽默的表情和动作的图形,用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来模拟现实交际,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使网络聊天具有了“可互视、可互听”的近距离交际效果。比如:“:-Q(向你吐舌头)、>:-<(嘴巴和眉毛都竖起来了,快要气炸了)、O.O(表示“惊讶”的表情)、TT(表示“流泪”的表情)。网络符号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成分,它没有语音形式,书写形体也不同于文字形式,但可以表达一定的意义内容。它给虚拟的网络生活增添了许多生气和实在感、即时感。
(三)诙谐性
诙谐性是网络语言更为吸引人主动使用并进行传播的又一特点。网络语言以文学语言为基础,以俗语和地方语言为发展条件。它的产生标志着时代的文化特征。网络语言的主要运用者是青少年,他们追求个性、标新立异、强烈的好奇心和创新思维驱使他们不断地运用和创造一些网络语言。像“偶(我)”、“酱紫(这样子)”充分体现了青少年年龄的特点活泼俊俏;而“菌男”、“霉女”(指相貌丑陋的男女)等词也是一种冷幽默的体现,极具诙谐性。有些众所周知的网络语言也被纳入现代汉语词典中,如“神马”、“杯具”等。
网络语言还有其他特点,比如由英语和数字谐音而来(“886”是“拜拜了”的意思,“9958”就是“救救我吧”的意思)、旧词新意(“可爱”是“可怜没人爱”的意思)等。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