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论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前景分析(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0 16:05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常丽娟
分享到:

 

  然而,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作为语言,网络语言在褒义词产生的同时也伴随着贬义词,这些词滥于网络,粗俗不堪,流于浮表,带来许多不文明不健康的影响。如今的网络语言可以说充斥着粗俗、轻佻的语言,最典型的如“TMD(他妈的)、WBD(王八蛋)”等骂人的语言,青少年不仅在网络上使用这些语言,他们还不自觉地带到现实生活中,对青少年的语言交流产生不良的影响,更使许多父母认为和自己的孩子有代沟,难以沟通。网络语言不仅在青少年中使用,而且有的成年人也在使用,认为这是时髦、潮流的用法,却不知这些网络上的骂人话无论是在网络上使用,还是在现实生活中使用,都会使国民素质大打折扣,无疑是对网络环境的一种污染。在当今网络语言流行的趋势下,运用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认为这是时代潮流的体现,而这种词语的泛滥,无疑是对语言的一种灾难。

  三、网络语言的发展前景

  古人说“非新变不能代雄”。各领风骚数百年者,要么超越以前的,要么改变以前的。比如诗,宋人不能超越唐人的诗,便另辟蹊径追求“理趣”诗。那么,而今新兴的网络语言能代以往群雄吗?

  网络语言的产生伴随着社会对其的争议和评判。对网络语言的讨论甚至说争论自产生到现在一直存在着。网络语言会对我们的母语产生威胁吗?网络语言在中国产生后,尤其是近几年,网民群体的不断壮大,网络语言对人们生活产生重要的影响,已渐渐深入到生活中。

  任何事物都经历着产生、发展到壮大的发展过程。我们的母语汉语就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反映文化的进步。语言是不断发展,不断演变的,在文化的进步过程中,语言也会自然而然进行新陈代谢,自我规范。网络语言有自己的特点,适应了时代的发展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时代发展、语言新陈代谢的产物。

  对于网络语言的发展迅速,学术界存在着三种观点:有些人对网络语言持否定态度,认为网络语言玷污了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是对有几千年传统的汉语的破坏,是语言垃圾,因网民们文化水平低、词汇量少的原因,才会乱造词汇,应该严格限制,扫除这些语言垃圾;有些人认为事物是变化发展的,我们要用变化的眼光来对待新事物的发展,网络语言是新事物,对于这一新生事物我们应该宽容对待,积极引导;有些人认为网络语言不会对我们的母语产生影响,可任其自由发展。

  2010年11月10日,网络语“给力”一词登上了《人民日报》头版条目,网友呼“太给力了”。从最初的“火星文”到今天的流行语,网络语言越来越被大众接受。对于第一种观点来说,这是片面的理解和说法,并不能完全反应网络语言。“语汇系统如果只有基本词,永远稳稳当当,语言就没有生命力可言。”(于根元,2001)因此,我们要积极吸收网络语言中的精华部分,对待网络新词汇要有包容意识,特别是能方便我们交流又促进语言发展的新词。注意词汇保护,也要有“品位”意识和“规范度”意识。同时要摒弃网络语言中的粗俗、轻佻的语言,去其糟粕。

  网络兴起的时间还不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符合语言规范的词语会留下来,而那些不符合规范的则会自然而然地被淘汰掉。网络语言是随着近代网络的兴起而产生的语言,不能代替我们现实生活中的有声语言,也不能用作文学形式的艺术作品。如果超越了它的存在和发展的范围,势力就相对微弱,它有自己的范围和区域,所以,我们大可不必过分担心它对我们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另外,网络语言在某些方面也符合汉语和语言发展的规律和趋势。比如它通过谐音的方式使汉语从表形语言向表音语言迈出了一步,方便人们网络信息的传达和输入。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交流中,使用一些欠规范的但是生动的语言,并无大碍。但在一些特定场合,如报纸杂志、电视这些主流媒介对网络语言的使用就倍加小心。总而言之,我们可以预见网络语言的发展还会继续壮大。

  我们应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的发展,趋利避害,让网络语言能够更好地传情达意。

  参考文献

  [1]陈光明.网络语言的特点及其未来展望[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

  [2]许嘉璐,陈章太.中国语言和中国社会[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3]郑远汉.关于网络语言[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4]康桂英.网络环境下的主题语言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1999(11):27-29.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