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基于语言顺应论的大学生语码转换认知研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0 16:06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崔敏
分享到:

 

  摘要:语码转换是现今社会跨文化交际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它既是一种语言机制,又是一种交际策略,一直是社会语言学研究的重要课题。而从语言顺应论的角度来探讨对语码转换的认知,主要体现为它的使用是为了顺应语言现状、社会规约和不同的心理动机。本课题是以顺应论为理论依据,借助小型语料库对大学生的语码转换现象进行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语言顺应论语码转换语言现实社会规约心理动机

  一、引言

  语码转换是一个语言学术语。它是指在同一次对话或交谈中使用两种甚至更多的语言或语言变体的现象。美国语言学家佐伊基(Zwicky)解释为:“在同一会话中,说双语或多语的人可能时而用这种语言或变体,时而使用另一种语言或变体,不断地换来换去,我们称这种现象为语码转换。”随着社会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交流者不愿刻意保持一种语码,而不断地交替使用着各种语码,包括标准母语、一门或几门外语、方言、网络语等等。本研究将大学生的语言现状作为语料来源是因为大学生是最为活跃的多语能力者,在日常交际和书面表达中不断进行语码转换,来实现其诸如表现身份、改善人际关系、表现语言优越感、缓解冲突、娱乐等目的,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交际策略。在大量的大学生语言交际语料中,较为常见的有三种类型:语际间语码转换,语句内语码转换和附加语码转换。这些转换的准确使用能帮助语言使用者更好地顺应语言实际、社会规约和特定的心理动机,以此达到交际的目的。

  二、语言顺应论

  语言顺应论(linguisticadaptationtheory),或作为一种语言顺应理论的语用学(pragmaticsasalinguisticadaptationtheory),是瑞士著名语言学家、国际语用学会秘书长JefVerschueren创立的一种语言学理论。在他看来,语言使用是语言发挥功能的过程,或者说,是语言使用者根据交际语境的需要不断选择语言手段,以达到交际意图的过程。这里,顺应就体现为语言的使用环境和语言结构选择之间的相互适应。

  在Jef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中有三个重要的概念,即变异性(variability)、协商性(negotiability)和顺应性(adaptability)。其中,变异性是指语言选择的范围是变动不定的,协商性是指选择的过程不确定,需要不断协商。而语言的顺应性使得人们得以从一系列不定的可能性中选择可协商的语言和策略,以便逼近交际需要达到的满意位点。变异性和协商性是基础,为顺应性提供实质内容;而顺应性是语言表意功能的发挥,是语言选择的功能性指向。JefVerschueren还从顺应的语境相关因素、顺应的结构对象、顺应的动态过程以及顺应过程的意识凸显程度四个维度对语言顺应论进行分析。他认为前两者规定顺应的范围,后两者分别指出顺应的动态特征和涉及的心理因素。何自然也将语言顺应论作为他的“语用三论”之一,强调了交际者在实际的语码转换过程中对语言实际、社会规约以及心理动机的主动顺应,以此体现了动态性这一顺应理论最本质的特征。

  三、大学生语码转换语料库建设

  语料库的建设历时八个月。语料全部来源于大学生真实的日常语言交流。主要分为三种类型:50%来自自设的问卷调查,学生凭借记忆将调查内容摘录下来;40%来自学生随机获取的交际记录或刻意观察的特定语境下的语言交际;剩余10%来自学生的书面语或网络对话。为了保证语料的全面性和科学性,受试者包括语言文学、英语、日语、土木、会计、旅游管理等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的学生,选取比例一样。

  在所收集的120条有效语料中,有97条出现语码转换现象,其中涉及汉语与外语的转换,汉字与字母词的转换,汉字与网络语、数字词、特殊符号的转换等。

  四、大学生语码转换的顺应分析

  (一)顺应语言现实

  语码转换中有占主导的语言,也有嵌入的语言。但是语言现实是主导语和嵌入语之间往往并不一一对等,或者即便有相似的对应表达,但在语义内容和应用范围上也存在很大的区别,这就迫使语言使用者在交际过程中动态地顺应这一语言现实,用一种语码来弥补另一种语码在某一表达和概念上的空缺。这种语码之间的有效转换,能使交际者顺利而高效地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

  这种为了顺应语言现实而进行的语码转换在大学生语言交际中颇为常见。例如:

  语料1:学生甲:今晚NBA最后一场,去食堂看吧!

  学生乙:不用这么麻烦吧!找个有wifi的地方,用手机看啊!

  语料2:WilliamisextremelyinterestedinChineseculture.Attheparty,hesuggestedhiswifewearingQIPAO,andhesaid:“inmyeyes,sheisfascinatinglikethat.”

  在语料1中,学生甲在主导语汉语中很自然地嵌入了NBA和wifi这两个英语字母词。因为“NBA”较之“美国职业篮球”这个表达更方便快捷,辨识度高,容易引起共鸣。而“wifi”这个词现指一种可以将个人电脑、手持设备(如PAD、手机)等终端以无线方式互相连接的技术。目前汉语中没有一个简洁准确的词来表达它的意思,所以交际者只能利用语码转换来实现他的交际目的。语料2是学生在书面表达中的一段话,句中“QIPAO”一词在英语中可以对应为“cheongsam”一词,但这个词对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词意也不完全一样,所以为了顺应这个语言现实,学生只好用汉语拼音来代替,既实现了交际目的,又消除了对cheongsam这个词的理解难度。

  (二)顺应社会规约

  对一个语言使用者来说,语言的表达都必须受到社会规约的限制。这些规约虽然不是以法律的形式存在,但它们是一个社会在经历了特定的历史、文化、教育变迁后约定俗成的规范和道德体系,它无时无刻地制约着我们的行为(包括语言)。这就使我们的语言表达与其相冲突和背离时必须动态地做出调整,进行有效的语码转换,从而达到交际的目的。比如有时当我们不得不谈论到某个被社会视为禁忌的话题时,我们就必须委婉而巧妙地嵌入另一种语言来代替主导语,这样既实现交际目的,又避免与社会规约相抵触,使交际双方都心领神会,自然和谐地完成交际。1

  大学生由于接受了长期而正统的教育,理应受到社会规约的约束,所以在交际中不断利用语码转换来顺应它。例如:

  语料3:学生甲:昨晚的“康熙来了”你看了吗?

  学生乙:没看,不喜欢!尤其不喜欢那个gay主持。

  学生甲:但是小S不错啊,很sexy。

  在语料3中,交际者谈到了别人的隐私gay这个话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在公开场合谈论这种话题是有所避讳的。人们一般不会直接表达出这种意思,而是采用语码转换的方式,嵌入了英语的表达,避免了谈论此类事件的尴尬。而当谈到女性的外形时,交际者也没有直接使用“性感”这个汉语,而用“sexy”来代替,也是出于对相对保守的社会规约的考虑。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