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鲁敏小说创作“隔”形式的探究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10 16:3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梁春婵
分享到:

 

  摘要:“70后”作家鲁敏在十五年的创作过程中一直探究永无定式的写作手法,鲁敏提出以“隔”的写作方式处理当下的写作素材,并在其东坝系列以及都市系列中以时间间隔、小切入点新视角间隔方式介入文本,带给读者“隔岸观火”的全新情感体验,更有力地挖掘了人性褶皱下的灰暗与明亮。

  关键词:间隔效应时空隔离切入视角人性深处

  鲁敏,江苏东台当代女作家。目前是江苏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自199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始,鲁敏发表了大量的中短篇小说,如《白围脖》、《镜中姐妹》、《思无邪》等,少量长篇小说《博情书》、《方向盘》、《百恼汇》等。其中短篇小说《伴宴》获得第五届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六人晚餐》获2012年度人民文学奖。

  在“70后”作家中,鲁敏始终以辛勤耕作的姿态活跃于文坛。纵观鲁敏过去十五的创作,可以看出其前期小说主要是以都市为背景,对人性阴暗面进行深刻细致的挖掘和追问,而后期则带着追悼与怀念的情怀来发掘“人性风景中”明亮而又宽容的部分。前后期作品在题材与风格上略有变化,但是对于文体的自觉追求,鲁敏一直有意识地尝试以各种“隔”的方式来介入小说叙述,以求避免与现实作“过于贴身的肉搏战”,开辟新的疆域。

  一、“隔”式创作的形成与追求

  经历了十几年创作历程的发展,鲁敏目前已经进入了一个比较自觉的经营小说艺术的时期。在小说的形式和创作方面,她一直认为,“写作手法永无定式,需要各种现代性的打破与加入,需要强烈风格化、带有识别度的尝试与发挥”。①

  此外鲁敏是非常倾心于窥视人性深渊的幽暗和探索人生中的喜剧精神的,但是这样的书写往往会陷入“贴着现实走”的樊笼里。为了避免与现实进行“过于贴身的肉搏战”,她选择了“虚一点,慢一点,纯一点,不要贴得太近”的写法,就如她所言作品“就像镜子一样,最好隔一层灰,里面的影像才更美好,富有文学的味道”,②因此,在写作方式的探寻上,她一直紧紧抓住“隔”这个叙事角度来选择写作对象。

  根据鲁敏在一个文学座提出“隔”的写作方式的探讨,笔者将其归纳为:回望往事的时间的“隔”,身在此岸关照彼岸的空间的“隔”和视角与切入点的“隔”。这一创作思想为鲁敏深刻而细腻地叙述都市与乡镇这两个生存场域下的人性提供了多种书写与探索的可能。这种可能性的提供,除了能使作品具有悠远而模糊的影像美之外,同时能够实现从细节、趣味、纠结等小的方式与姿态进行写作,进而到达从小里出发,抵达人心共性的大的效果。

  二、“隔”式关照下的文本书写

  “隔”形式可以分为时间、空间和切入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写作的尝试。笔者在阅读梳理鲁敏小说作品的基础上发现,作者在处理东坝系列上常用的间隔形式是时空间隔,而在把握小人物命运和都市欲望的书写上更倾向于应用小、新、异等视角切入。而在语言结构上,则喜爱多样化陌生化的形式对文本进行区分和间隔。

  (一)回望中的东坝景观

  在鲁敏的中短篇小说中,东坝系列在读者中是反响非常大的。《思无邪》、《离歌》、《风月剪》、《纸醉》、《燕子笺》都是在淡雅的、幽静的、纯拙的语言风格中行进的,带有回望式的温情关照。鲁敏多次感言这也是她比较喜欢的一种风格,特别是因为时空上的间隔给她的文本叙事“提供了一个稳妥的基石,一个从容的相对恒定的气氛”,③从而能够带有一种智慧,一种体悟的灵性来实现回看和超越的写作。由此可见,“东坝”已经不是一个实体的地域范围的意义,而是作为一个审美的存在,是对逝去美好的悼念与追怀。

  远离当下,挣脱现实,“东坝“系列在审美上产生了种种时空朦胧美,给读者以挣脱烦嚣、隔岸观看的情感体验。这种时空的间隔效应首先体现在自然景观上。与都市的灯红酒绿、钢筋水泥、建筑林立的景观不一样,东坝的自然景观处处散发出生命的气息、人的气息。如“在我们东坝,有一个狭长的水塘,夏天变得大一些,丰满了似的,冬季就瘦一些,略有点荒凉。它具有水塘的一切基本要素,像一张脸上长着恰当的五官”。④在这里,人和自然融为一体,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清新触感。

  时空间隔除了实现提供了一种桃源般的自然体验之外,还使得凝聚了作者的经验和虚构的主体空间得以成立。东坝其实是作者通过这个乌托邦的建造来使作品成为自足完满的世界的一种手段,很好地使东坝系列的人、情、物挣脱了现代观点关照下的道德桎梏。在此类作品中比较突出的是《风月剪》,小说虽然是写了一对师徒间的龙阳癖,但是作者在字里行间始终没有渗透着裁缝宋师傅的道德批判,却是用温润的笔调平缓地描述他们若有似无、若即若离的关系,就连诀别都处理得那样恰到好处。就如“挂在脖子里的一块玉,凉而润”,这段畸形恋被处理得犹如玉一般的晶莹剔透。同样在《思无邪》里一个聋哑残障人来宝与一个植物人兰小之间非正常结合,却得到了淳朴的乡民的道德豁免和支持,这是善的最大化的体现。

  东坝与作者所处的现实生活始终保持着一段不可逾越的距离,这样才足以承载其关于人性的包容和明亮、善与美。所以说在时空间隔上的追求是作者书写自我精神世界的必要手段,并且是最便于施行的技法。

  (二)取景器下的都市书写

  鲁敏笔下常常呈现出对于人在现世的内心状态、人与人之间的隐秘关联、人与人最大限度接近的可能性,以及日常中的病态等的细致描摹。但是这些写作的对象离现实过于贴近,这种毫无距离感的写作一度让鲁敏觉得“有点风不知往哪个方向的茫然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