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汉字“突创说”与“渐创说”的方法论利弊(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0 16:5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陈文敏
分享到:

 

  对于这种“革命性的突破”,李万福先生认为这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然而历史传说本身其实已经把这个“革命性的突破”说得很清楚,问题只在于我们总是把这些传说视之为假、为幻想、为先人的臆造和呓语云云。即说问题不在史料本身,而在我们对于史料的态度。如果我们总是以今天的某种“理论”和“常识”来强加于古史,对古史资料作“削足适履”的改造,使之适应我们的“理论”和“常识”,那我们将永远也看不到真正的古史。因为我们不尊重史料、不相信史料、不就史料本身的“系统机制”来作结论,这就等于我们没有史料,只有我们头脑中的“理论”和“常识”。然而凭借这些与史料不符的“理论”和“常识”,我们是看不到史料本身反映的客观事实的。正确的方法应当是:我们必需立足史料本身所描绘的古史环境、运用史料本身的“系统机制”来分析和判断古史。例如史料告诉我们:中国汉字是仓颉造的,而仓颉造字又是“上天作令”,即是上帝赐给仓颉造字范本“丹甲青文”,仓颉根据这个造字范本创造了最早的古汉字体系。对此,无论我们是信还是不信,史料本身的客观记载是不可否认的。不仅如此,考古证据也与神话传说是相应的,这样我们就更加应当尊重史料,遵循史料本身的“系统机制”来得结论,而不能用我们的“怀疑”、“理论”、“常识”来代替古史,并建立一套符合于我们的理论但却纯属臆想的古史。假如真是如此,那我们就是生活在臆造的史学天地中的史学家,而不是脚踏实地地生活在史料本身的“系统机制”中的史学家。

  王蕴智先生在《远古符号综类摹萃》一文中也说他们试图通过考古学、古文字构形学、比较文字学、科技考古、高科技手段等科学途径对原始文字材料做一番整理,排比出商代以前汉字发生、发展的头绪。结果证明:除郑州商城遗址、小双桥遗址等小宗材料可与殷墟文字比序外,其他商前符号彼此缺环较多,且零星分散,多数与商代文字不合。[7]徐中舒先生在《关于夏代文字的问题》一文中也认为:汉字是在殷代晚期“一班巫卜手中,日趋纯熟,以至完备”[8]126的。卢丁先生在《汉字的起源及早期发展》一文中也认为:只有巫师“才有条件将早在广大群众中流传的不统一的各种图形符号加以整理总结,传习使用。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文字应该产生于巫师集团之中”。[9]而近年谭世宝先生的《苍颉造字传说的源流考辨及其真相推测》[10]一文又证得“仓颉”就是“商契”(音近通假),“仓颉造字”就是“商契造字”,这就使得“仓颉造字”传说与商代甲骨金文体系的突然出现形成了相互印证,达到了古史传说与考古证据相互统一,从而使得古老的“仓颉造字”传说变得更加可信了。

  2.渐创说

  汉字“渐创说”是在20世纪初叶的“新文化运动”中初兴的,以后成为正统的、甚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汉字起源理论。这种理论认为,汉字是广大劳动人民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逐渐创造和积累起来的。换句话就是说,汉字是在无理论指导、无规划设计、无邃远目的的情况下自然产生、零散积累起来的。例如高明先生在《中国古文字学通论》[11]一书中就说:“就目前所能见到的数以千计的古汉字形体而论,绝非一人一时所能创造,而是广大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他们在长期生产与生活当中,因时因地不断地观察、思考和创造,并经过若干年代的积累,逐渐形成共同使用的文字,而绝不是天授神意或出于某个‘圣人’的灵感……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有意地把许多来自群众的发明创造转嫁到某个‘圣贤’的身上,目的就在于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唯心史观。”鲁迅在《门外文谈》中也说:“社会里,仓颉也不止一个,有的在刀柄上刻一点图,有的在门户上画一些画,心心相印,口耳相传,文字就多起来,史家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郭沫若也说:“任何民族的文字,都和语言一样,是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多头尝试到约定俗成,所逐步孕育、选捡、发展出来的。”[12]244这些说法初听起来都是很有道理的,但我们研究上古史是不能“以理求是”的,即不能仅以今天的常识、常规、常理来强加于古史,因为古史距今极其遥远,那时的自然人间与今日世界在某些方面可能存在天壤之别,所以我们研究古史的正确方法应当是根据史料本身的客观规律来作实事求是的分析判断,必须合上古资料之理,而非合某种纯粹的理论之理;合今日之理不一定合上古之理,合上古之理不一定合今日之理。如前所述,无论是传世文献所记载的神话传说,还是现代考古发掘的古汉字证据,都是支持“突创说”的,都没有给“渐创说”提供有利的证据。“渐创说”仅仅只是一种听起来很合理的“理论”。而这种听起来很合理的理论必需得放到古史资料的“系统机制”中去进行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突创说”与“渐创说”的方法论比较

  汉字“渐创说”主要是根据“劳动人民创造历史”这一理论建立起来的,然而其说与史料并不相符。所以,汉字“渐创说”的重大弊端即在于它可能走上“史学为理论服务”的可悲道路,并可能走进“约定主义”的自欺欺人的象牙塔中,从而难以完成揭示历史真相的史学使命。相反,当我们摆脱“渐创说”的桎梏,施行“实事求是”的治史总法,根据古史资料本身的“系统机制”来分析和判断古史,我们的研究竟如鱼得水、四处逢源,获得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新发现,并进入了一个广阔无垠、博大精深的古汉字及上古史研究新天地。下面我们再来通过一些实例分析说明“渐创说”与“突创说”的方法论利弊。

  1.“仓颉造字”与“无神论”

  如前所述,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相信“仓颉造字”的传说,然而这种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信仰在“新文化运动”的打倒旧思想旧文化思潮中却被逐渐打入冷宫。先前学者否认“仓颉造字”的理由主要有二:一是其“渐创说”,二是其“无神论”。即认为“仓颉造字”传说中存在很大的“神话”成份,而“神话”几乎就是“幻想”的代名词,是不可以当真的。在其“无神论”看来,“天帝”是先民因生产力水平低下和对大自然的恐惧等原因幻想出来的,是根本不存在的。但是,当我们脚踏实地地分析“仓颉造字”史料时,我们发现事情远远不是那么简单——那些与“仓颉造字”相关的“上古图画”,其以惟妙惟肖的“图画形式”展现给我们的“天帝”事物远不是用“幻想说”和“无神论”就可以打发的。这些铁铮铮的“天帝”类事物图像让我们对“仓颉造字”传说中的“天帝”、“神龟”、“丹甲青文”等事物的真相恍然大悟。甚至,古人亲笔记载的上古图文证据竟让我们走向了“突创说”的反面,即走向了新的广义的汉字“渐创说”,即认为汉字的创造知识来源于天帝的传授,蕴含着天帝文明在漫长历史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博大精深的知识内涵,而其高深莫测的智慧和原理理当就体现在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六书”理论中(详后)。而狭义“渐创说”用以否认“天帝”存在的所谓“无神论”实质上是一种“宇宙封闭论”,即认为宇宙中只有地球上才有人类这种智慧生命,除此之外,宇宙间不可能再有其他智慧生命。诚然,这样的“无神论”显然无异于哥白尼时代的“地球中心说”,是一种实质上的“宇宙封闭论”。真正的“无神论”是指“反对在物质世界之外存在着神,并由它主宰世界万物和人类命运的观点”[13],并非指“宇宙封闭论”这种狭隘的“无神论”。反之,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都从来没有否认过宇宙中存在其他智慧文明及其来过地球的可能性。而“仓颉造字”传说以及其他大量与“天帝”有关的上古图文和传世文献记载都在为这种可能性提供历史学上的证明材料。

  如果我们不能“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与“仓颉造字”有关的上古图文和传世文献记载,再加上“宇宙封闭论”这种荒唐的“无神论”的扼制,最终将会得出“割断历史”的研究结论。即在并未深入了解上古史料的情况下仅根据某种纯粹的理论就臆造出了一种汉字“渐创说”。在这样的汉字“渐创说”看来,“仓颉造字”传说中的“天帝”、“神龟”、“丹甲青文”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先有六书,后有汉字”的观念等就都显得不合理起来,甚至我们的先人在传世文献中重复了千百遍的华夏神话史也都显得不合理起来。殊不知,真不合理的是我们“以理求是”的治史方法,这种方法会把治史者引向主观成分极强的臆造历史的环境中而永远无法看到华夏初史的真相!正如顾颉刚先生所说:“战国以前的古史是‘民神杂糅’的传说”,“那时的社会最多神话”,“在战国以前,古史的性质是宗教的,其主要的论题是奇迹说。我们不能为了孔子等少数人的清澈的理性,便把那时的真相埋没了。”[14]142

  2.对“六书”来源和原理的不同解释

  “六书”是有关汉字创造方法的传统理论。关于六书的来源,中国人自古以来就相信六书是仓颉造字的方法,由于目前所见最早记载“六书”的古籍只有《周礼》一书(这与历代“书厄”有关),其中称周代保氏教学童以六书,所以我们把这种六书来源观称之为“周代六书说”。清代以前的学者普遍认为周代的“六书”源于黄帝时代的史官仓颉。如清代江声《六书论》说:“(六书)不始于周,而始于造字之初。”清代黄侃《论六书起源及次第》也说:“六书者,造字之本,是仓颉时已有矣。”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称:“仓颉之初作书。”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也说六书是“造字之本”等。然而到了20世纪初叶的“新文化运动”中,吕思勉先生首次提出与古老的“周代六书说”相悖的“汉代六书说”,认为“六书之说,出于汉世”。此后,一些著名学者也在汉字“渐创说”理论的政治色彩影响下,开始提出六书是汉代学者根据秦篆体系总结出来的[15]139,并指出“仓颉造字”传说中所包含的“先有六书,后有汉字”的古说是不符合神圣不可侵犯的汉字“渐创说”的,因而就是不科学的。“渐创说”的理由是:任何理论都是在实践之后产生的,不可能先有理论、后有实践,因而认为六书理当是在汉字体系形成之后才被后人总结出来。[11]45汉字“渐创说”及其“汉代六书说”表面听起来是很有道理的,也说服了很多后学,继而成为当今文字学界普遍遵循的文字学圭臬,许多学者“不敢越雷池一步”。然而人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须知汉字“渐创说”及“汉代六书说”都存在着严重地与史料不符的重大弊端,甚至存在“割断历史”的重大隐患。其对古人关于上古时代是“神话时代”、是“天神时代”的强烈诉讼或者不加深究,或者不予理睬,只管坐在“史学为理论服务”的公堂上自说自话。长此以往,我们将永远看不到真实的六书起源史、汉字起源史和华夏文明起源史!还是那句话:我们必须依据史料本身的“系统机制”来分析和认识古史,万不可作纯理论的“想当然”!

  嗟夫,当我们大胆地冲破长期统治中国文字学的汉字“渐创说”和“汉代六书说”等理论羁绊,遵循祖先的汉字“突创说”和“周代六书说”等传统观念,因而把“六书”与“甲骨金文体系”紧密结合起来进行研究,并脚踏实地地根据史料本身的“系统机制”进行分析判断时,我们对“六书”和“甲骨金文体系”乃至华夏文明发祥期的“神话史”,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的、层层相因的重大发现:

  (1)首先,当我们冲破汉字“渐创说”的功能“敷衍说”而对古汉字体系作系统性精奥分析时,我们竟破解了六书中的“转注”这个“千古之谜”,发现所谓“转注”其实就是甲骨金文体系中“把象形字简化推演为一系列转注字,形成转注链”这一普遍现象。

  (2)在发现转注真相的基础上,进而我们又发现了汉字构件“三要素”:象形字、转注字和指事之点。从理论上说,一切古汉字都是由“三要素”构成的,别无其他(换句话就是说,一切古汉字都由象形字、象形字简化来的符号、以及指事之点构成)。进而发现:由于转注字是由母体象形字简化来的,所以转注字的本音本义都是由其母体象形字赋予的,而指事之点也只有依附在象形字或转注字上才能表义,所以,从理论上说,懂得了象形字的所象之形(本义),就可以懂得一切古汉字的本义。再进一步,我们就可以通过古汉字本义系统了解众多上古历史事物的真相。诚然,这对于研究充满迷茫的上古史无疑提供了一条极为宝贵的探索之路,因为古汉字体系是“天地之蕴尽矣”的。

  (3)在发现“转注”和“三要素”真相的基础上,我们进而发现“六书”原来竟是一个“六步相生”的造字程序,即:

  第一步:按照实物的形状画出“微型图画”,造出象形字;

  第二步:用象形字简化推演出一系列转注字,形成转注链;

  第三步:在象形字或转注字上加指事之“点”,造出指事字;

  第四步:在象形字、转注字、指事字中选择“义符”,组装会意字;

  第五步:在以上四书中选择“形符”和“声符”,组装形声字;

  第六步:对以上五书进行“借形借声”或“借形变声”,造出假借字。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