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突创说”与“渐创说”的方法论利弊(3)
(4)在此基础上,我们又顺理成章地发现了六书的“六步相释”功能,即:象形字解释转注字;象形字、转注字解释指事字;象形字、转注字、指事字(三要素)解释会意字;前四书解释形声字;前五书解释假借字。再进一步,我们又发现了“六步相生”的“五书返证”规律,即:由于六书是“六步相生”的,所以其后五书的本义和引申义就可以返回去证明其母体象形字的本义(所象之形)。“五书返证”对考证汉字本义具有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最终成为我们建立的“本义学”考证汉字本义的最主要的方法(其重要性类似于先贤考释甲骨金文生字的“识字学”的根本方法“通读”,先贤考释甲骨金文生字无论采用什么方法,最终都必需放回到卜辞铭文中去进行“通读”检验)。也就是说,正是由于“六步相生”和“五书返证”的发现,才使我们建立了一门新的学问“本义学”,从而为先前古文字学在本义研究方面的困难提供了新的探索途径和研究方法。诚然,假如我们一旦懂得了所有古汉字的本义,那我们就可以得到一部上古先民亲笔记载的、最为古老的上古时代的“百科全书”,因为古汉字体系是上古现实世界的“缩影”。
(5)最终,我们就发现了“古汉字关系网络”这部“华夏第一史册”。即说上古造字者运用“六步相生”造字程序创造出来的甲骨金文体系其实竟是一张连环相生、纵横交错、辗转相注、交互说史的“古汉字关系网络”。该网络又因“六步相生”机制就具有“聚则记史,散则记事”的“双重功能”。所谓“散则记事”就是我们通常所知的用文字来写文章、记事情的“记事功能”。所谓“聚则记史”即说上古造字者是按照六书的“六步相生”造字程序来把华夏文明发祥期的神话史大真相记载在甲骨金文的形体结构和字与字的关系中的,后人只需把大量古汉字按照初创时的“六书关系”排列起来,一部记载方式极为神奇与绝妙的“华夏第一史册”就会横空出世!这就是中国甲骨金文体系举世无双、无与伦比的“记史功能”!虽然,人们在认识甲骨金文体系的“记史功能”时,还需要一个过程,但“华夏第一史册”的横空出世,无疑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划时代的大事件!
以上就是我们遵循祖先的汉字“突创说”和“周代六书说”所取得的古汉字研究新成果。不仅如此,汉字“突创说”还引领我们在中国文字学和上古史研究方面产生了更多的前所未有的突破性发现:例如有关汉字的性质问题,先前学界一直遵照西方语言学的“文字是记录语言的工具”之定义而认为汉字性质也一样是“记语”,即认为汉字是“记录汉语的文字”。[16]然而如上所述,我们已经看到:中国甲骨金文体系的根本性质不是“记语”而是“记事”,即是“记事”为本,“记语”为末。更加重要的是,中国甲骨金文体系还具有举世无双的“以字传史”的绝妙功能,如果我们只知道汉字的“记事功能”而不知其“记史功能”,那我们就只知道汉字功能的一半。另外,甲骨金文体系的“六步相生”机制与传说的仓颉造字总法“相生为字”也是不谋而合的!关于仓颉造字的总法,南宋罗泌《路史·史皇氏》记载是“相生为字”,罗泌之说必有其古老的渊源。而《说文》的“孳乳浸多”,《孝经援神契》的“垂荫画字”,《六书略》的“子母相生”等,也都显然是对“相生为字”的另一种描述。而甲骨金文体系的“六步相生”机制与仓颉造字总法“相生为字”的不谋而合,就从文字学角度再次证明了“仓颉造字”传说的高度可信性!同时,这也说明古老的神话传说并非子虚乌有空穴来风,而是值得我们深刻注意的!
三、结束语
总之,古老的汉字“突创说”显然可以引领我们不断深入认识“六书”的来源和原理、甲骨金文体系神奇绝妙的“双重功能”、乃至对上古神话史产生前所未有的彻悟。而这些都是汉字“渐创说”看不到的,因为在“渐创说”看来,“六书”出现是很晚近的,即是汉代的学者根据秦篆体系总结出来的,甲骨金文体系也只不过是由上古民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无理论指导、无规划设计、无深远目的的情况下零散渐累而成的,因而也就谈不上、也不可能会有什么精妙的设计和高深的功能,不要说不会有精心设计的“传史功能”,就是其“记事功能”也都是史家们“敷衍”出来的(“史家一采集,便可以敷衍记事了”)。所以,我们说汉字“渐创说”是一种很危险的理论,它会把六书研究、古汉字研究、乃至华夏初史研究等,都引向不求深意、浅尝辄止的庸俗境界,甚至会成为揭示六书、古汉字乃至上古史高深机理和博大内涵的“禁令”,甚至从根本说它还存在“割断历史”的重大弊端!
至此,我们要问:假如我们继续地遵循汉字“渐创说”,因而继续把我们的古汉字看成是由上古广大民众在漫长历史过程中零散产生、逐渐积累、“敷衍”而成的,那么我们也就没有理由在古汉字体系中追究她博大精深的起源和庞大而严密的“记史”原理,甚至我们根据“突创说”所获得的一系列新发现也都将会因与“渐创说”理论格格不入而被打入冷宫!果真如此,那无疑是中国文字学和上古史学的莫大悲哀!诚然,在汉字“渐创说”称雄的近百年中,中国文字学之所以举步维艰、进展缓慢、甚至疑惑重重的根因,即在于“渐创说”理论是与史料不符的,是脱离上古史料之客观规律的,是建立在一种臆想理论基础之上的。所以我们必须冲破脱离实际、误人子弟的汉字“渐创说”,复兴华夏英祖传承下来的、符合史料客观规律的汉字“突创说”。只有如此,我们的古汉字研究才能长驱直入、迅猛发展,并通过祖先恩赐的庞大而严密的“古汉字关系网络”,直取博大精深、直接苍穹的华夏初史大真相!
参考文献:
[1]姜可瑜.殷墟文字形成假说[J].文史哲,1992,(2).
[2]李万福.突变论——关于汉字起源方式的探索[J].古汉语研究,2000,(4).
[3](苏)伊斯特林.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商务印书馆(第9次印刷),2003.
[5]饶宗颐.符号·初文与字母——汉字树[M].上海书店出版社,2000.
[6]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M].
[7]王蕴智.远古符号综类摹萃[J].中原文物,2003,(6).
[8]徐中舒.关于夏代文字的问题//夏史论丛[M].齐鲁书社,1985.
[9]卢丁.汉字的起源及早期发展[J].四川大学学报,1991,(3).
[10]谭世宝.苍颉造字传说的源流考辨及其真相推测[J].文史哲,2006,(6).
[11]高明.中国古文字学通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12]郭沫若.奴隶制时代[M].人民出版社,1973.
[13]《汉语大辞典》电子版“无神论”条.
[14]顾颉刚.中国辨伪史要略//秦汉的方士与儒生[M].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15]裘锡圭.古文字学简史//文史丛稿[G].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
[16]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现代汉语词典[K].商务印书馆,2012年,“文字”条.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