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我国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及其意义(2)
第三,我国自古以来就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的众多必然会使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实行宽容的宗教政策,从而使宗教信仰具有多元性。宗教信仰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它受社会存在的制约,我国各民族在历史、文化、环境等因素和风俗习惯上的巨大差异,决定了各民族之间的宗教信仰必然不同,从而使我国的宗教信仰具有多元性,这是其一。其二,虽然我国各个民族长期处于古代封建王朝高度集权的中央政府的控制之下,但是,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大一统的政治局面,出于政治目的,他们均在民族地区实行宗教宽容的政策。唐朝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羁縻制度,坚持因俗而治,尊重其宗教信仰,从而使传入西域的祆教、摩尼教、景教等能在西域流行,并能传入内地。明朝统治者为了取悦于西藏高僧和控制西藏,就极力鼓励藏传佛教的发展,并对前来朝贡的僧人大量赐予钱帛。明朝政府还宽容和扶植伊斯兰教,明神宗就曾下诏“修天下清真寺,褒以封号”。③清朝统治者对异族强调怀柔同化,因俗而治,利用藏传佛教控制蒙藏人民是其一项重要的国策;对于伊斯兰教,康熙和雍正这两位皇帝更是下令要绝对尊重,这足见当时统治者对伊斯兰教的重视和宽容。
第四,宗教信仰具有功利性,汉族群众在这一点上特别突出。所谓宗教信仰的功利性即人们在进行宗教信仰的过程中掺杂着浓厚的利益得失的考量。由于很多汉人在宗教信仰上都抱着有利就信,无利不信的心态,灵则信,不灵则不信,于是很多人为了利益而假信,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由汉人在历史上艰难而动荡的生存条件所决定的。汉人信仰的功利性,也决定着其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即哪种宗教信仰能为之带来好处就信哪种,甚至几种宗教兼信,如既信观音菩萨,又信玉皇大帝,还信祖宗神灵,这种现象在汉人当中相当普遍。
第五,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影响。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6条第7款规定“人民有信教之自由”。新中国成立以后,以宪法的形式规定了这一政策,如1954年公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的自由。”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宗教信仰自由成为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从法律上看,这既是在保护个人的宗教信仰自由,实际上也是在保护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宗教信仰自由的宪法规定使宗教信仰成为个人的私事,国民既可以选择这种宗教信仰,也可以选择那种宗教信仰,不受任何外力强制,从而使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更为突出。
四、我国宗教信仰多元性的意义
我国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既是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的,又是现实客观情况的真实体现,宗教的多元性这种态势在我国将长期存在。由于宗教的多元性涉及到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也涉及到国家社会的长治久安,因而探究宗教信仰的多元性,在我国当前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在于公平,而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是我国在宗教信仰上做到平等、公平的真实反映,宗教信仰对和谐社会构建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够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放程度增加,社会竞争加剧,加上贫富差距的拉大,导致了人们在心理上、精神上的失衡越来越大,人们为了获得精神的力量以此来弥补心灵上的需求,就会通过不同的途径来寻找这种需求,宗教信仰必定无法避免人们对它的选择。在这种情况下,某一种宗教信仰恐怕难以满足社会中形形色色的人的需要,而维持宗教的多元性,使各种宗教呈现在他们面前,让有这种需要的人们在各种宗教中自由选择他们认为是适合自己的,这就能充分发挥出各种宗教在这一群体中的社会安抚功能,使有这种需要的人在精神上得到满足,从而就能促进社会更加安定、和谐。
二是,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够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关系和谐。“宗教有其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宗教)将长期存在”,④如前所述,维持宗教信仰多元性的政策历来是我国维系民族关系的纽带。由于宗教将在我国社会主义时期长期存在,只有保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才能加强民族团结,才能巩固社会和谐的局面,因此,维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格局,对于和谐社会的巩固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少数民族几乎都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而藏、蒙、土、羌等民族基本全民信仰藏传佛教;回、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几乎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由于这些地区的民族问题往往跟宗教问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特别是西藏和新疆这两大民族自治区域,这使民族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在此情况下,我们只有保持宗教信仰的多元性,长期坚持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少数民族人民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在宗教信仰上做自由的选择,才能正确处理好这些地区的民族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创造和谐安宁的内部条件,使我们的和谐局面得以巩固和发展。
其次,宗教信仰的多元性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促进我们自身文化的发展。宗教也是一种社会文化体系,是“综合这种意识(注:宗教意识)和行为并使之规范化、体制化的社会文化体系”。⑤在我国的多种宗教中,除了道教及原始的自然宗教如萨满教和具有宗教性质的民间信仰以外,其他的诸如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等都来自外国,除了佛教中国化较为彻底以外,其他的宗教思想文化与中国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迥然不同,特别是来自西方的基督教、天主教,其曾在西方的历史上长期占据主导地位,从很大程度上说,现今的西方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宗教文化,宗教思想在西方的文化当中至今仍然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加强与来自西方的宗教文化的交流,实际上是在与西方文化进行对话,在与西方文化对话的过程当中,坚持宗教的多元性,在中西文化的比较当中做到兼容并蓄,互通有无,这样既能取其长而弃其短,又能加深西方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从而促进东西方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最终促进我们中华文化的前进和发展。
我国宗教的多元化格局并不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所特有的,而是在我国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具有客观性。这种格局,作为一种客观的现实存在,它必然会对社会发生一系列的作用。由于多种宗教的同时存在不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对我国都有着不可忽略的影响,因此,对这种宗教多元并存格局的研究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段德智.宗教学.人民出版社,2010.130.
②④陈麟书,陈霞.宗教学原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534,527.
③杨永昌.漫谈清真寺.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68.
⑤吕大吉.宗教学纲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37.
参考文献:
〔1〕北大中国哲学史教研室.中国哲学史[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3.
〔2〕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3〕赖永海.宗教学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4.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