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张季鸾新闻传播思想及其当代影响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3-26 17:13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马湘凌
分享到:

 

  摘 要:本文从张季鸾提出的言论报国、新闻救国的思想和其对独立报人理念的坚守出发,与当代现实相结合来谈这一新闻传播思想对当代新闻事业的影响,主要从言论对完善舆论监督工作的重要性、媒体工作者应具备的职业操守两方面来进行阐述。

  关键词:张季鸾;新闻传播思想;影响

  作者简介:马湘凌(1989.10-),性别:女,籍贯:湖南,单位:重庆工商大学,学历:硕士。

  [中图分类号]:D693.0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05--01

  一、张季鸾新闻传播思想

  1、言论报国、新闻救国思想

  张季鸾一贯认为报纸如果只是客观地登载新闻,只能算作是无负社会,他旗帜鲜明地否定了报纸仅刊登新闻的明哲保身的做法,提出只有充分发挥报纸评论的重要作用,勇于对国家大事表达独立的见解,报纸才能尽到对于国家社会负有积极的扶助匡导之责任。1926年,张季鸾与吴鼎昌、胡政之三人续办《大公报》主张言论报国,倡导“文人论政”。“文人论政”包含了张季鸾言论报国的全部理想。所谓“政”,主要是当时的政治现实,“论”主要体现在报刊言论上。对国家、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使得张季鸾提出了“我的中心思想,是要抗战救国”,而对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来说,能报效国家的就只有文章和意见。从这一点来看,他继承发展了以前资产阶级政论家的“文人论政”的优良传统。

  2、对独立报人理念的坚守

  张季鸾先生作为一名新闻工作者,一生没有加入任何党派。在张季鸾的办报思想中,独立报人思想从始至终是他坚持的办报理念。在这一理念的指引下,他提出了著名的“四不”方针和“公、诚、忠、勇”的行动纲领。

  首先来看“四不”方针的基本原则。

  1926年9月1日“吴胡张”的新记《大公报》创刊,张季鸾在创刊号上发表的《本社同人之志趣》中,提出了著名的“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四不”原则。

  (1)、“不党”

  张季鸾对“不党”的解释是:“纯以公民之地位,发表意见,此外无成见,无背景。凡其行为利于国者,拥护之,其害国者,纠弹之”。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党”思想的含义是:不依附于任何政党,不成为党争的工具,从国家、公民的立场发表评论。

  (2)、“不卖”

  “不卖”即“声明不以言论作交易。不受一切带有政治性质之金钱补助,且不接受政治方面之入股投资是也。”

  张季鸾深知,报纸言论要独立,不依附于政党,就必须保证经济独立。新记《大公报》成立之初,张季鸾、吴鼎昌、胡政之三人约定规定新记《大公报》商业运营的原则,办报所需的资本由吴鼎昌一人筹措5万元股本,不向任何方面筹款。吴鼎昌以资本入股,张季鸾、胡政之两人以劳力入股。从本质上说,《大公报》是一家私人运营的报纸,资金来源都是民族资本,从未接受任何政治集团的津贴和资助。正是在经济上取得了独立,新记《大公报》才能最终发挥“文人论政”的作用,保持自己的独立地位不受任何外部力量的制约,也只有这样一份报纸才能形成舆论,从而促进社会的发展。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