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贴黄发展脉络及其与公文文风的关系(2)
清初,政府对于贴黄的字数作出了严格的限制:“顺治初年定,不论题奏本章不得过三百字,贴黄不得过百字。”[4]这样严格限制,虽然可以解决繁文冗文之弊,但却不利于了解各种事物的详情。因此,到雍正二年又加以改进,对于“兴利除弊、奖善惩恶应条奏紧要本章,务须详明畅达,其贴黄亦不得遗略含混,均不限定字数。”[4]同时,清朝还继续作出规定,要求在全国实行统一的题奏本格式,并且禁止使用浮词套语和限定书写规则。
除了以上所列举的严格规定之外,清代贴黄与前朝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贴黄用纸是白纸而非传统的黄纸。“今奏疏用白纸,贴黄亦用白纸”。[5]因此,清代贴黄制度其实是名不副实的,它与黄纸已然无关联,只是依然沿用前代“贴黄”这个名称而已。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年,清政府进行改革,废除了题本制度,自唐以来实行一千多年的贴黄制也随之终结。贴黄,作为一种公文制度,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二、宋明清三朝贴黄制发展变化与公文文风
贴黄历经1000多年的历史,横跨唐、宋、明、清四朝,自唐朝产生,经过宋朝的发展,到明朝而成熟,在这样长的时间跨度里,尽管名称没有发生变化,但是贴黄的内容和作用已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而了解了贴黄简单的发展脉络之后,我们不禁要问:什么推动了贴黄的发展?
联系贴黄发展过程,应该说唐朝贴黄作为公文改错制度,其出现与公文文风并无直接的联系。而宋明清两朝的贴黄发展变化却与公文文风有着相当紧密的联系:宋朝公文内容简洁,因而,贴黄用于补充正文不足部分,是一种公文补充制度;明清两朝公文繁锁冗长,,贴黄主要用于简要的概括公文核心内容,是一种公文提要制度。一种文书制度,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和变化呢?了解了宋明清三朝公文文风之后想必就应该有一个明显的答案了。
宋代公文文风朴实,但由于其明显的说理性特征,官员们在写完公文之后,常有意犹未尽之感,这时候,贴黄也逐渐由唐朝的改错制度逐渐发展成为宋朝的公文补充制度。明清两代,贴黄制度变成了一种公文提要制度,较唐宋两朝的贴黄内容而言这样的巨大无疑是变化的,而这样的变化无疑与明清两代的公文文风有着密切的联系。
了解明朝贴黄的发展演变,首先我们要对明代“繁文冗文”现象有所了解。公文是一种应用文体,正如唐宋两朝文人们所倡导的那样,公文行文宜朴实简明。然而,明清两代,却是文牍主义盛行,公文长而空。明代实行文官制度,在这样的背景下,公文写作说理性很强,并且不断发展演变,最终导致公文越写越长,一篇奏章动辄万言,繁文冗文之弊愈演愈烈。“章奏之冗烂至万历、天启之间而极。”[6]朱元璋对公文动辄数千言上万言非常反感,因此,早在明代建国之初,他就制定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且有效地抑制了明朝建国之初的繁文弊病。然而,之后几朝,繁冗文之弊却愈发严重。面对这样的情况,明朝统治者虽一再禁止,但实际效果似乎并不明显。
公文处理两个重要的流程就是发文和收文,繁文之弊,探究其根源,显然在于发文即公文创作阶段。但是,由于几次禁令未见明显效果,于是,统治者只能退而求其次,转而从收文阶段采取措施,于是就出现了作为公文提要制度而产生的明代贴黄。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正是由于明代繁冗的公文文风,使得统治者急于寻找一个有效的方法解决问题,于是,作为公文提要制度的明代贴黄制度才得以应运而生。明清两朝一直与繁文之风做着激烈的斗争,贴黄制度也就从明朝一直延续到了清朝再到终结。
通过对宋朝和明朝文风对于贴黄制度发展影响的重点介绍,我们可以看到宋明两朝贴黄制度的发展与当时的公文文风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可以说,公文文风变化影响和推动了贴黄制度的变化,反过来,贴黄制度的变化对于促进公文文风的转变也有着一定的影响。
从本质上来说,贴黄制度就是一种公文制度。不论是其发展脉络中本身内容和作用的变化,或是它公与公文文风变化的联系,亦或是它对维护古代君主权威、巩固封建政权的地位所发挥的作用。有一点我们要指出和承认的是,它被作为一种统治工具存在于封建统治中1000多年的历史,为维护封建统治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出现以及它的内容和作用的发展变化都有着历史的必然性,从作为改错制度而出现的贴黄到作为公文补充制度出现的贴黄再到具有公文提要制度的贴黄,贴黄不断地发展和变化。可以说,贴黄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一种体现,研究贴黄制度的演变过程对于了解中国古代公文文风特征以及中国古代公文制度甚至是中国古代社会都具有巨大的启示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林甫,等.大唐六典:卷九[M].北京:中华书局,1992:274.
[2]张自烈.正字通[M].北京:中国工人出版社,1996:136.
[3]叶梦得.石林燕语:卷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4.
[4]王杰修.钦定大清会典事例:第1042卷[M].刻本,1818(清嘉庆二十五年).
[5]赵翼.陔余丛考(第27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6]顾炎武.日知录集释(第8卷)[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