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绚丽多彩的云南文山彝族服饰文化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1 17:2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胡鑫
分享到:

 

  摘 要:彝族服饰是彝族文化的一种符号载体,它的形制与图案记述着彝族的历史变迁、生产生活、宗教信仰、民族特征。云南文山彝族服饰蕴含着彝族丰富文化内涵。可以为我们揭开彝族古老文化的神秘面纱,对继承和发展文山彝族本地的传统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彝族;服饰;文化;崇拜

  云南文山地区彝族支系繁多,有倮支系,分为白倮、黑倮、花倮 ;仆支系,又分为白仆拉、黑仆拉、花仆拉;还有撒尼、阿细、阿武、格仆、腊鲁仆等。云南文山彝族分布零散、支系繁多,且由于地域差异、居住环境等区别,使得服饰多种多样,款式不下数十种。服饰文化作为彝族文化的一种特殊标志,一种文化载体,不仅体现了其文化特征,而且表现了一定的地域特点,体现了彝族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审美观,世界观及风土习俗等方面的传统观念,是彝族文化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1 “大分散,小聚居”形成了众多的支系

  彝族是远古游牧民族氐羌人的后裔,历史上过着“迁徙无常处”的游牧生活,千百年来,不断地迁徙辗转,形成了其居住地的“大分散,小聚集”的局面。

  文山地区的彝族多数居住于山中,由于交通闭塞,与外界交往甚少。长期的分散以及各彝族小聚居地和周边其他少数民族苗族、壮族等的交往导致了语言的差异,又由于各地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等条件的差别,造成了各地彝族服饰异彩纷呈的局面,甚至有“山前山后一个样,山上山下一个样”的情况。仅文山地区7个支系便有20多种款式。这种地域性差异反映在了各区域彝族的服饰上,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的不同特点,不同的服饰也就成为了这一地区的标志。

  2 文山彝族传统的服饰

  文山地区的彝族传统服饰种类繁多,地域、性别、年龄的不同有着不同的着装,还有常装和盛装的区分,新娘装和法衣等特殊服饰。

  文山彝族的传统服饰,男女上衣皆圆领,对襟或是右衽。男上衣颜色以单色黑、白、灰为主,下穿黑色大脚裤;女上衣以黑、白、青、蓝为主,配以颜色鲜艳,图案丰富的绣花以及精美的银器挂饰,下穿百褶裙或着大脚裤,裹绑腿,另有包头、围腰、腰带、绣花鞋构成一套完整的彝族妇女服饰。这是文山地区彝族服饰最统一,最具代表性的特征。另外,文山彝族的儿童服饰也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不论男童女童,都戴虎头帽,穿虎头鞋,脖挂虎头图案的牌饰。

  文山地区彝族男服饰中,少见披毡,系英雄节,显然被杂居一起的汉、壮、苗等其他民族同化了不少。各地的男服饰差别不大,区别主要表现在妇女服饰上。居住于高寒山区的彝族,服饰用料多厚而偏重黑、蓝;居住于山凹闷热地区的彝族,服饰用料多轻薄而偏重白、青。居住于深山,交通不便的,传统的样式,花纹保留的多些;而居住于交通便利的地区或与其他民族杂居的,服饰穿着上难免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所改变。

  彝族妇女的新娘装,是彝族女性在青年时便开始自己缝制的嫁衣。一般以黑色的布料为底,母亲在一旁指点,少女在自己的嫁衣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技艺,表现自己的才能,绣上繁复的,色彩艳丽、纹饰精美的,代表幸福,多子,招财等等意义的图案。一套新娘装还要配上项链、胸牌等银饰才算完整。在婚礼结束后,这套新娘装便束之高阁,珍藏起来。少数妇女把这套新娘装连着银饰一起传给自己的女儿;多数妇女只把银饰传下去,把这套新娘装用作自己装老时的服饰。

  法衣即“摩公”装,“摩公”也叫“毕摩”,是彝族世袭的祭司和巫师,只限于男子担任,他们掌握文化知识,精通彝文经典,熟知关于天文、历法、史诗、神话等传统典籍,凡彝族生死、婚嫁、吉凶祸福、节庆等都少不了毕摩作法,毕摩是沟通人世与神灵世界的人,因此受到人们的尊敬,享有很高的威望。毕摩在作法事时要持法器,穿法衣,由于各地彝族历史的不同,其穿的法衣亦有所区别。[1]云南文山地区彝族的毕摩法衣,是一件全黑的棉布缝制的长袍,没有任何绣花图案装饰,表达了彝族人民对神最纯净的信仰和敬畏。

  3 服饰的文化内涵

  3.1 不同阶级的体现

  文山地区的彝族也和凉山等地的彝族一样,在服饰上能体现出穿着者不同的阶级。彝族是一个尚黑的民族,解放前的彝族多数处于半封建半奴隶社会,因此,穿着黑色调为主的服饰,便成为了彝族中贵族的象征。黑彝穿着全毛或棉布的上衣,头帕、上衣一般不用鲜艳的色调修饰,而是素衣宽布,中青年妇女宽布蓝花或蓝布青花,年轻妇女也用红色或粉色。白彝一般穿自制的羊毛或麻料衣裙,白彝妇女的服装五颜六色,鲜艳夺目。黑彝妇女的包头一般要比白彝妇女的大,衣裙要长,百褶要多,裙底边镶贴的黑布条要宽。黑彝妇女裙长及地,不露趾;白彝妇女则裙不过膝,便于劳作。另外,黑彝男子的头巾要缠得规整,大人小孩均穿一身黑表示稳重;黑彝不能穿麻布衣裤,只能穿羊毛织品和棉布[2]。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