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库

教育   经济   科技   财会   管理   
医学   法学   文史   工业   建筑   
农学   水利   计算机   更多>>
 首 页    论文大全   论文精品    学术答疑    论文检测    出书咨询    服务流程    诚信通道    关于我们 

绚丽多彩的云南文山彝族服饰文化(2)

人气指数: 发布时间:2014-04-01 17:24  来源:http://www.zgqkk.com  作者: 胡鑫
分享到:

 

  当然,上述的服饰等级主要是解放前彝族人民的穿着区分。新中国建立以后,经过改革开放,到当代,这些不平等的穿着习俗早已不见,只是在做民俗文化调查时,偶尔能从老一辈的口里了解到,从老人们保存着的年轻时的衣物中看的到了,现在的彝族人们由于和汉族文化交流频繁广泛,平日劳作时基本都做汉族装扮,只在节庆、婚宴、丧葬等,以及偶尔农闲时分,赶集或是出门会友时才会穿着一套的彝族服饰。

  3.2 不同性别的体现

  文山彝族的男女服饰区别较大,男服饰崇尚简约,一块黑色的包头,一件黑色的上衣,一条黑色的大脚裤,基本没有什么挑花刺绣的图案装饰。显得干练,精神。妇女服饰主要由包头、上衣、百褶裙、围腰、绑腿、绣花鞋及项圈、胸牌等组成一套。包头和百褶裙绣花较少,但上衣、围腰等就充分体现出了彝族妇女的勤劳、智慧和创造。她们把祖传下来的绣花图案以及自己看到的、喜欢的东西都一一绣制在自己的服饰上,有的甚至几乎看不到底布的颜色。使得彝族妇女的服饰色彩缤纷,各具特色,有的色彩绚丽,有的秀美多姿,有的端庄大方。

  3.3原始图腾崇拜的体现

  (1)虎崇拜

  彝族作为一个生活在山区的民族,崇拜森林之王:虎,是再自然不过的了。彝族创世史诗《梅葛》里描述了虎尸解宇宙,化万物的虎宇宙观,彝族的远古先民把虎臆想为宇宙的起源,以虎为图腾,视虎为祖先,自称为虎的后代。彝族妇女们喜将虎的图案绣在为刚出生的婴儿准备的衣物上,其必然是虎头帽、虎头鞋,彝族自认为是虎族,为婴儿准备虎衣,便意味着虎族对新成员的血缘关系的认可,服饰中的虎除作为虎图腾及虎宇宙观意识的反映外,同时又具备了祖先保佑、驱鬼避邪与象征吉祥幸福的寓意。

  (2)植物崇拜

  文山彝族的服饰上,大多绣有各种花卉,如:马缨花、山茶花以及一些植物的根、茎、叶和果实等。彝族人们之所以喜欢这些植物的纹饰,除了这些植物本身就具有美丽的外形能用于装饰之外,更为重要的原因是在远古生产力十分低下的时期,人们主要依靠食用山里的植物根茎、果实作为主食果腹。并且,远古的巫医们也多是靠植物的根茎叶等来治疗病患。这些植物不仅提供给了彝族远古先民生存的食物,还能起到治病疗伤的神奇功效,因此而深受彝族先民喜爱,于是于这些植物为模本,加以美化绣制于服饰之上。到了后期,彝族文化和汉文化交流融合,汉文化的许多图腾也传到了彝族服饰中,如龙、凤、牡丹等图案也深受彝族人们喜爱。

  4 文山彝族服饰的现况

  云南文山虽然是一个经济不发达,地处边疆的地区,但也深受现代化的影响,特别是“新农村”建设,“村村通”工程等使得偏远的山里也多数能够和外界经常接触。文山彝族受外界文化的影响,喜穿着轻便又不需费力制作的汉族服装。再加上近年来外出打工的浪潮,使得彝族的村寨里年轻人较少,能织会绣的彝族妇女多已年老,年轻人们也都外出打工而不愿意在家学习这项技艺。笔者在做民族民俗文化调查时访问的许多中老年彝族妇女都纷纷称自己眼花,没精力再去制作刺绣本民族的服饰了,而自家的闺女也读书的、打工的都没时间学这门技艺。估计再过一代人,就极少能有人会制作本民族的特色服饰啦。所幸的是,近年来,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开展起来,有关部门开始有步骤的保护记录相关信息,使得这一服饰文化最终不致失传于民间。

  5 结语

  绚丽多姿的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每一种民族服饰的形成,变化都与本民族的历史变迁、政治经济、生存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产劳动等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彝族服饰,我们能了解彝族的历史文化,宗教哲学思想、审美观等,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彝族服饰文化是具有艺术价值,民俗价值的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孙发鑫.《彝族服饰艺术的内涵初探》[J].《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第6期(总第82期).

  [2]杨甫望、渠昆云.《彝族服饰艺术的文化内涵》[J].《民族艺术研究》,1999年第5期.

  [3]《彝族简史》编写组.《彝族简史》[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7.

  [4]把红梅.《彝族服饰纹样研究》[J].《美术大观》.辽宁美术出版社,2013年第9期.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QQ在线咨询
投稿辅导热线:
180-1501-6272
微信号咨询:
fabiaoba-com
咨询电话:18015016272 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换成@)
本站郑重声明:文章只代表作者观点, 并不意味着本站认同。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使用前请核实,风险自负。
部分作品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或相应的机构   若某篇作品侵犯您的权利,请来信告知.版权:周口博闻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Copyright © 2005-2023 . 期刊库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