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酷世界的精神“后花园”:明代传统知识分子的隐逸追求
摘 要:归隐是中国社会历史上具有独特性的文化现象,由归隐行为汇集的隐士群体在合和的群体化功用下,形成了归隐文化。本文拟以明代陈继儒的归隐行为和当时的社会发展状况为切入点,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角度探寻中国归隐文化的社会因素。
关键词:陈继儒 明代 归隐 社会因素
从明代开始,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发展逐渐进入高峰期,在政治制度、商品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气等层面,一方面表现出高度发展的集大成的特征,另一方面又显露出不可抑制的衰落颓败的倾向。而此时归隐文化的发展也由先前的萌芽、繁荣而逐步迈入了沉寂没落的时代,似乎与传统社会的发展表现出某种深层意义上的内在契合。作为中国隐者的代表之一,陈继儒的归隐基本可以包含中国归隐文化的传统内蕴。
一、归隐背景
(一)政治高压与文人窘境
中国封建社会由明代开始步入后期,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进一步加强。明朝后期,朝政日益腐败混乱,权臣和宦官独揽大权,排除异己;同时,党派林立,互相倾轧,社会矛盾日益加剧。在这种情况下,文人面临着极其尴尬而又艰难的处境。一方面,他们受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入世、济世观念的教化熏陶,渴望建功立业,有所作为;另一方面,官家对关心时政、抒发不满的文人的残酷迫害和对传统信条的颠覆,加深了文人对政治的恐惧和厌恶,从而导致文人对政治的自觉疏离,最鲜明的表现便是“文人多不仕”。
(二)文化严苛与学问空泛
明代科举制日益程式化和严苛,缺乏灵活性。科举取士发展为八股文以钳制文人思想,形成极为有效的思想控制。它使得教育过多地成为一种空泛而无实际内容的躯壳,“而学问空疏成为明代士人与官僚之通病”。①它使得社会谄媚之风、流俗之气愈加严重。士人读书只为获取功名,整日所读必为八股文之类,结果导致“仰不识天,俯不识地”,不知“学术”为何物。②
(三)经济繁荣与拜金之风
在经济方面,到了明中后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货币的通用,社会各阶层多出现拜金主义之风。晚明士大夫对功名利禄的追逐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原本敦厚质朴的民风民俗也逐步被“渐入靡惰”③所取代。
(四)思想钳制与“异端”学说
作为中国封建王朝的迟暮期,明王朝在不断加强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统治的同时,对全社会实行广泛的思想高压钳制。对“三纲五常”伦理道德的提倡成为维护君臣尊卑、长幼秩序、贵贱分别的等级制的思想基础。陈继儒受当时“文人不仕”风气的影响,加上他对科举制和礼教的极度厌恶以及对汲汲功名、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的失望,于29 岁时焚毁儒生衣冠,绝意科举仕进,从此开始了他的归隐生涯。
二、归隐的表现及影响
(一)日常生活与交往行为
陈继儒于29岁绝意科举仕进之后,隐居昆山之阳(山南),后转而筑室东佘山,名曰“东佘山居”,有顽仙庐、晚香堂等。自此之后,他杜门著述,朝廷曾多次下诏召用,他均以病推辞。这种行为,客观上更增大其名声,人们纷纷寻求他的词章,在酒楼茶馆悬挂他的画像。他归隐之后仍与三吴名士来往,其中亦有高官豪绅。以“隐士”高名,在大官僚之间周旋,当时一些人对此颇有非议。而这也从侧面说明,此时的隐士已从“道隐”(道德人格的守持)转变为“乐隐”(追求人生乐趣)。他对地方利弊和人民疾苦多有建言,披露腐败,为民请命。这也是其“入俗”的表征。
(二)书法绘画与诗文成就
在归隐期间,陈继儒将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发展到了极致。他工诗文、书画,书法师法苏轼、米芾,书风萧散秀雅;擅墨梅、山水,尤以画梅见长。其著述极为宏富,共30多种,著名的有《小窗幽记》、《晚香堂小品》24卷、《白石樵真稿》24卷、《陈眉公全集》60卷等,诗文集有《眉公十集》等,词集有《晚香堂词》等。他在戏曲创作和戏曲评论方面也有所建树,他还善鼓琴,订正琴谱,名重一时。他藏书颇富,所藏碑石、法帖、古画、印章亦甚丰。他对经、史、诸子、术伎、稗官与释、道等书,无不研习,博闻强识。每天有人前来征请诗文,客常满座,陈继儒来者不拒,片言应酬,都满意而去。闲时与僧道等游,尽峰柳泖迹,吟唱忘返。
期刊库(http://www.zgqkk.com),是一个专门从事期刊推广、投稿辅导的网站。
本站提供如何投稿辅导,寻求投稿辅导合作,快速投稿辅导,投稿辅导格式指导等解决方案:省级投稿辅导/国家级投稿辅导/核心期刊投稿辅导//职称投稿辅导。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无关。投稿辅导_期刊发表_中国期刊库专业期刊网站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投稿辅导服务咨询与期刊合作加盟
陆老师联系QQ: 913775405(普刊)
蒋老师联系QQ: 867306987(核心)
刘老师联系QQ: 271374912(核心)
联系电话:18015016272
17327192284
投稿辅导投稿邮箱:zgqkk365@126.com
期刊推荐
- 《课程教育研究》 旬刊 国家级
- 《网络空间安全》(信息安全与技术)月刊 国
- 《价值工程》旬刊 国家级 科技统计源期刊
- 《高教论坛》 月刊 省级
- 《法制与社会》旬刊 省级
- 《中国教育学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语文建设》 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中国绿色画报》 月刊 国家级
- 《社科纵横》季刊 社科类优秀期刊
- 《求索》月刊 14版北大核心期刊
- 《财会月刊》旬刊 14版北大核心
- 《艺术品鉴》 月刊 省级
- 《中华建设》月刊 国家级 建设类优秀期刊
- 《教学与管理》旬刊 北大核心
- 《当代经济》 旬刊 省级
- 《新课程研究》旬刊 省级 教育类优秀学术期
- 《文教资料》 旬刊 省级
- 《学术界》 月刊 双核心
- 《吉林教育》旬刊 省级 教育类学术期刊
-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继续教育研究》月刊 北大核心期刊
- 《财经界(学术版)》半月刊 国家级
- 《电影评介》半月刊 14版北大核心
- 《公路交通科技》 月刊 北大核心
- 《新闻传播》月刊 省级 新闻类优秀期刊